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新编中国民间歌曲《孟姜女》的曲式分析为主导 ,简略介绍了我国民歌体裁的形式与特征 ,并对民歌《孟姜女》早期的形态、特征及其发展演变作了概述。在分析完成之后 ,将新编《孟姜女》与其原始形态在调式、旋律、结构等方面作了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2.
刘辉 《考试周刊》2014,(3):25-26
根据江苏民歌《孟姜女》改编创作而成的艺术歌曲《孟姜女》,是作曲家王志信、词作家刘麟改编的声乐作品,此作品是一首民族风格浓郁、影响极深、流传极广的大型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3.
从艺术歌曲《孟姜女》谈声乐演唱的情感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艺术歌曲《孟姜女》和民歌《孟姜女》在音乐形式和表达情感方面的差异,说明声乐不仅是声音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的歌唱,即使有好的声音也最多是质好的“发声器”而已,所以对声乐作品进行恰当的情感处理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演唱出来的声乐作品更加动听感人。  相似文献   

4.
“孟姜女”调是我国流传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民间小调之一,其在闽台地区的传播与变异的过程中,与闽台民歌、戏曲相互融合、消化,成为闽台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闽南民间小调.本文通过闽台民歌“五更鼓”与“孟姜女”的渊源关系,研究其与闽台民歌和戏曲音乐相互交融中发展变异的特点,进而认识闽台音乐的文化地域特色和审美习惯.  相似文献   

5.
伦理学视界中的孟姜女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连观 《文教资料》2001,(6):138-145
孟姜女哭倒长城是中国古代流布最为广泛的民间故事之一。前人对孟姜女故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资料的搜集方面 ,有路工辑编的《孟姜女万里寻夫集》① ,在研究方面 ,有顾颉刚编著的《孟姜女故事研究集》② ,以后又有不少研究论文刊发 ,但其所涉资料及研究深度无出于上述二书之右者。这一方面说明路、顾二人在孟姜女故事研究方面用力颇勤 ,梳理亦精 ,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孟姜女故事研究视野的拓展与研究方法的创变上还是可以进一步探索的。本文试从伦理学视角检视孟姜女故事的源流与传布 ,阐发其独特的认识意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相似文献   

6.
说文谈史     
孟姜女不姓“孟”孟姜女的原型出自于史籍《左传》。《左传》中记载,齐国有个叫杞梁的人,在攻打莒国时战死,“齐侯归,遇杞梁之毒于郊,使吊之”。由此可见,孟姜女本来没有姓名,而且与长城没有关系。汉代的《说苑》一书,在此记载基础上加上了“其妻闻之而哭,城为之阤(塌下)而隅(墙角)寿之崩”。汉代的《列女传》和《闺苑》等书中均记有此事。“孟姜女”之名最早见于敦煌石窟后室残卷中的一  相似文献   

7.
古代四大民间传说:《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  相似文献   

8.
《孟姜女》是以我国流传已久的爱情故事“孟姜女哭长城”为背景,由王志信在民间小调《孟姜女》的基础上改编而来的现代民族声乐作品。将歌曲原本的“十二月体”重新裁剪成为“四季体”,以四季的变化来展示故事的情节。本文则以四个季节为轴,分别展开阐述了歌曲的曲式和声、人物特点、情感表现及演唱要求。  相似文献   

9.
《孟姜女》是编者根据民间传说编写的一篇故事。孟姜女故事是有其演变过程的,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雏形,到唐朝,逐渐趋于完整和定型,这些都见于古书记载。到宋、元,便有写孟姜女的话本和杂剧了。在明代,人们为了表示同情孟姜女的遭遇,纷纷修庙纪念。清代以来,这一故事广泛流传于民间。它成功地塑造了坚贞不屈、爱憎分明的劳动妇女孟姜女的艺术形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苛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表现了人民对封建统治者的深刻仇恨和反抗精神。 《孟姜女》是以“送寒衣”为线索安排情节结构、展开艺术描写的。全文可分五大段。  相似文献   

10.
《白蛇传》传说源远流长,家喻户晓,是中国姻大民间传说之一(其余三个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势、《孟姜女》、《牛郎织女》)。  相似文献   

11.
《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相似文献   

12.
一次听讲授《孟姜女》的课,学生问:“孟姜女”三个字中,有两字个表示“姓”,是不是孟姜女原来姓姜,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又姓了孟?执教老师回答:“姜女”是名,“孟”是姓,其它问题无据可考。此说法似乎已经圆  相似文献   

13.
《孟姜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曲,也是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一种反映。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是指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会意进行新歌曲的编制,以此实现创作的目的,本文主要对结合《孟姜女》谈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以供相关工作者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民歌曾哺育过文人、音乐家和职业艺人,今天仍是作曲家不可缺少的养料。“五四“以来优秀音乐家的许多经典作品都是曾从民歌中吸收了营养。如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船工夫曲》、《河边对口曲》,中国具有民族风味的歌剧《白毛女》的主题取材于河北民歌《小白菜》,山西民歌《捡麦根》等。  相似文献   

15.
借着2005年"重述神话"这一项目在全球的启动,苏童的《碧奴》在千呼万唤中终于出来了。苏童对自己的新作充满信心,一再强调这是他"迄今为止最好的长篇小说"。《碧奴》到底是不是苏童最好的长篇小说呢?关于这个问题,读者和评论家众说纷纭。苏童的长篇小说《碧奴》是以家喻户晓的"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为素材的。他的《碧奴》是如何对孟姜女的传说进行再叙述的呢?本文就这些问题深入到苏童的文本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敕勒歌》是敕勒民歌。斛律金是《敕勒歌》的演唱者。称《敕勒歌》为北朝民歌则可,称其为北齐民歌则不确切。黄河前套平原(又称土默川平原)即古代的敕勒川,亦即《敕勒歌》的诞生地。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碧奴》中碧奴形象的分析,探讨苏童对孟姜女这一形象的解构及重建的失败之处,即在解构孟姜女的民间及封建文化属性的同时,也使孟姜女丧失了其代表的民间文化的精华及女性特有的魅力,把一个美丽多情的大家闺秀塑造成了一个性格扭曲的受虐狂,使整个故事也就失去了民间神话那种特有的艺术魅力。这是重述的失败,也是苏童的失策。  相似文献   

18.
《国风》是否是民歌,是《诗经》学论争焦点之一。从文学艺术发展的特点、《国风》民歌说的内证、外证以及诗经研究之文学视角看,“国风非民歌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第三册的民间传说《孟姜女》的“篓口”收得妙,不同凡响。虽然是“夫妻双亡”的结局,但读后不仅不觉得有一丝一毫的哀伤,反而使人觉得有一种回肠荡气之情激越澎湃于胸腔,平添了一身精神。其中奥妙何在,很值的捉摸。我在教学实践中,和同学们一起梳理出以下几点:一、秦始皇被孟姜女捉弄于股掌之中,好梦(要孟姜女做妃子)不成,竹篮打水一场空,——快人之心。秦始皇原用“哭倒长城八百里”为罪名判孟姜女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诗经》中的“词头”这一语言现象,历来有多种解释方法。《诗经》中的大部分诗歌是对《诗经》时代民歌的记录整理,具有民歌的特色,从民歌的特点出发,可以对《诗经》中的“词头”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