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曾经随团去一所小学参观学习,大家惊讶地发现他们学校静得出奇,在校园中徜徉,如入无人之境,听不见一点动静,更别说游戏、吵闹了。尤其是课间那种静悄悄的程度,实在是让人无法理解,孩子们要么在教室内悄无声息地看书,要么排着队规规矩矩地往厕所走,个个表情凝重,步履"轻盈"。我留意看了一下,课间也有老师和学生执勤,低声细语或用手势提醒学生靠边走、别说话。我们在会议室里  相似文献   

2.
正在各种新思潮的影响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一直在寻求突破与创新,也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可细心的你是否也会经常看到这样一些镜头:镜头一:老师在讲课过程中突然指名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要么一个激灵,不知所措;要么支支吾吾,不知所云;镜头二:当老师请一名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时,该生侃侃而谈,其余举手的学生要么垂头丧气,无心聆听;要么拼命地举着手,嘴里不停地说"我来,我来……"  相似文献   

3.
王崧舟老师曾说:"我有一个担心,古诗成为课文,进入教材,可能是一种不幸。我们看到的古诗课堂,要么是背得口干舌燥,天昏地暗;要么是老师傻傻地讲,讲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看了以下两个案例,我才深深体会到王老师的担心不无道理。这么经典的诗句,在教师的讲解下,被学  相似文献   

4.
正这学期,在遇到转学生小昊后,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方式,由衷地感慨:教育学生,要关注"故事背后的故事"!小昊是个让人无法忽视的学生。在我们班没待几天,就总是有人告他的状,说他故意打别人。我找他谈话时,发现他的表情有些漠然,要么装作听不见的样子,要么低头不语。很少开口,但如果说话,用语最多的是"你说什  相似文献   

5.
袁庆侠 《小学生》2012,(11):77-77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学生质疑的情况如何?我首先在本校一、二、三年级组对45位语文老师进行了调查:"你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质疑吗?"得到的回答要么是"经常",要么是"偶尔"。从我发放的《学生调查问卷》也得知:老师们在教学中都意识到了让学生质疑的重要性,但仅仅是停留在课堂的某个环节,个别学生上。那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谈了。事实上,哪个学生能没有疑问?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在讲台上激情飞扬地讲解,学生在台下要么神情木然地倾听,要么说话、看小说,要么偷听音乐、偷玩手机,甚至干脆呼呼大睡……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堂竟然沦为学生休闲娱乐的场所?主要是因为我们语文老师长期以来只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满堂灌、念教参的做法让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的语文课堂对学生哪来的吸引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呢?  相似文献   

7.
要么假话、套话连篇,要么语句不通,辞不达意地写几行,要么一连几篇甚至十几篇均是同一内容,除了字迹不同,内容几乎一字不差……我有时特别苦恼:山里孩子的作文怎么了?难道是山里孩子的生活不丰富吗?大自然的花鸟虫鱼、青草绿树,浓郁的民风民俗,和睦的邻里,淳朴的亲情,不都是作文的好素材吗?"我们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大山里的语文老师,我们要做的是引领学生去发现,去观察,去感受"大山",写有"大山味"的作文.基于上述认识,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8.
王敏 《快乐阅读》2011,(24):82-83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开端,而写字教学则是巩固识字教学的最佳途径。但是一直以来,我们的传统教学都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在书写本、生字本、写字本、练习本上进行机械地反复抄写,结果许多学生在写字时,还是要么少笔画,要么多笔画,而且要么东倒西歪,要么比例失调,更有甚者大量使用"通假字"。究其原因,根源在于学生没有了解汉字的特点,没有掌握书写的规律,没有形成稳固的书写技巧。针对这一点,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识字的前提下,高效率地进行写字教学。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几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然而,有些教师在采用这一学习方式时,还存在许多误区,导致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往往是教师一宣布讨论,学生总能以最快的速度组合成组.仔细一看,合作学习并不合作:要么有的小组中个别学生"一言堂",多数学生往往一言不发;要么,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们掐好讨论的时间,示意结束时,学生总能迅速安静下来并派出一名代表发言,汇报时,常常是说"我觉得……"而不是"我们觉得……".试问,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真的有效吗?那如何让我们合作学习真正有成效,正确理解和把握合作学习的概念就是其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案例背景]习作教学一直是所有师生的痛,教师怕教、学生厌写,现今常态下的习作教学要么有些学生抱着作文选在那儿认真"借鉴",要么就是咬着笔头皱眉深思;要么苍白无力地想象所谓的过程,真是苦不堪言。最近读了《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深受老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启发,在我的习作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生活是作文  相似文献   

11.
一.活动背景 上海世博会吸引了7000余千万人前往参观.在6月22日,我校也组织了全体师生前去"观博".但在参观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热衷于拍照、敲章和看特效电影,而对于展馆中各项展品的实质性内容却是走马观花,一扫而过.在返校途中,我询问了班上好几位同学:"今天‘观博'有什么收获?"结果,学生要么摇头不知,要么只能用"精彩"、"好看"等词语粗略概括.  相似文献   

12.
蔡成德 《班主任》2005,(5):26-27
引言:办公室里的叹息 班主任工作越来越难做,已是不争的事实.平时在办公室,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感叹:"我都不知跟他说过多少次了,可还是……"也时时能见到这样的情景:在教师的办公桌旁,立着一个或几个低着头的学生,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地说着,学生要么一声不吭,要么一个劲地点头,当然也有人会发出几声抽泣、掉下几滴眼泪,可是当他或者他们一走出办公室门,马上就恢复了"英雄本色".看到这一幕,做老师的只能是一声长叹.  相似文献   

13.
郑葳 《中国教师》2016,(6):49-52
<正>今天我确实感受到是在和各位走向深度学习的过程。2016年1月,正是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的开题阶段,在开题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受到这样一些刺激:学生的研究要么没有真问题,要么研究的问题极其大。大到什么程度,比如"基于学生心理的教学活动设计"。但今天,我所看到的主题研究非常精致,非常有  相似文献   

14.
<正>每每到了三年级的习作指导课,我便准备下水文、范文、优美词句等"拐杖",为了让学生走稳第一步,我尽可能先扶学生走入"正道"。结果却不尽人意:要么千人一面,要么陈词滥调,学生对习作也没有兴趣可言。当我看到管建刚老师提出的"先写后教,以写定教"的教学要求后,我就放任自流,任学生天南地北地自由发挥,再根据他们写的来指导,结果是极少数优秀的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却愁眉不展,无  相似文献   

15.
郑斯茵 《师道》2013,(3):50-51
期中考过后,某天我走进办公室,感觉一片愁云惨雾,原来是学生给老师的评价表新鲜出炉了。有个同事说:"看了评价心拔凉拔凉的。"另一个同事说:"我昨晚闹失眠,都是那群学生给我整的。"我很淡定地安慰她们:"没事,我们肯定没办法做到让学生百分之百满意,只要问心无愧就好了。"可同事让我去看评价时一定要放宽心,本来我对课上的自我感觉颇好,心想总不至于得差评,所以也没做任  相似文献   

16.
思路画语     
自由选择妈妈欣喜地说:"孩子,我看见你弟弟拿了个最小的苹果。你是按照我说的告诉他,可以自由选择吗?"儿子说:"是的,妈妈。我告诉他,要么拿最小的,要么什么也别拿。"  相似文献   

17.
正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本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是人格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但在小学校园里,经常会出现学生来到办公室找班主任告状的事,让教师常常不胜其扰.这些"告状人"要么"振振有词",要么"满脸委屈",仔细梳理一下他们告状的内容,大多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谁在背后说我坏话了,做游戏时谁给我们捣乱了,谁打我、骂我了,谁把我的文具弄坏了  相似文献   

18.
<正>在许多语文课上,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对学生说:"请你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读。"于是学生便会声情并茂地读起来,读完后往往会博得老师一句"你读得真好!老师从你的朗读声中听出了……"等诸如此类的表扬。如果有学生的朗读并未达到老师的标准,我们又会听到:"如果你把××读得更重或者更轻肯定会更好!"于是,学生要么用提高一个八度的嗓音使劲地读,要么用低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轻轻地读。然而,这样的朗读真的有效吗?这可能是盘桓在我们语  相似文献   

19.
正5月7日晴一天,同学们都放学了,我听到了这样的对话……桌子说:"主人每天往我的身上涂一涂,画一画,做数学题时,着急的时候把我当做草稿纸。看你多好啊,每天受到主人的爱戴,呵护你。"椅子说:"我好什么呀?每天被主人扭来扭去,扭得我都晕了。而且他们打闹时要么把我摔了,要么一脚把我踹飞了。我会受伤或是变残疾。"桌子说:"主人每天像搬旅行箱似的搬着我!  相似文献   

20.
造句     
《课外阅读》2011,(7):52
语文课上,老师请大家用"要么……要么……"造一个句子。我想了想,第一个举起了手,然后得意地大声喊道:卖冰棒啦!要么?要么?全班师生晕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