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比喻辨析     
比喻是中学教学中最常见的修辞,也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比喻修辞牵涉到比喻义。借代、比拟、比较、通感、象征等一系列知识点,教学中不能孤立的谈比喻,必须把与比喻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系统辨析,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关于比喻“本体”“喻体”的讨论1、比喻的“本体”与“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这是汉语修辞学明确规定的,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本体、喻体的所指不能是同一具体对象,即不能说:天安门像天安门;二是本体喻体的所抬不能是同一类事物,即不能说“黑驴像驴”,例如:门)两条白线,…  相似文献   

2.
“似非而是”涵盖认知的过程、言语的表达、为人的智慧三个范畴内容.作为认知过程的“似非而是”表现为偶然性与经验性智慧两种形式,而作为修辞格的“似非而是”一种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矛盾修辞与否定修辞的统一.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通过其与矛盾修辞格与否定修辞格的对比厘清理念概念,也要更深度关注对学生“似非而是”认知过程的培育,充分发挥其隐形课程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武术文化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上期)四、武术与美学武术是最富有民族审美文化特征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武术之美 ,是东方古老文明之美的缩影 ,各种武术项目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典美学内容。学者纷纷从中国古典美学中寻找武术美的渊源 ,探讨中华武术主要的审美特征 ,揭示武术独特的魅力。胡小明《中国古典美学与武术》 (《体育科学》1990年第5期 )认为 ,中国古典美学的特殊内容 ,如气、韵、形、神、阳刚、阴柔等 ,为中国武术所吸收 ,形成了中华武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强调美与善的统一 ;追求内在含蓄的表现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张晓林《试论中华武术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提喻是以局部代全体或以全体代局部的一种修辞格。在下列两例中sail和Britain都是提喻表达法。例如:Hehasafleetof,eightysails.他有一支80艘船的船队。在此,“sails”一词代替“boats”或“ships”,因此,它是局部代全体的提喻修辞格。BritainforCanadaatcricke.英国板球队打败了加拿大队。在此,Britain代替Britishteam,Canada代替(Canadianteam,因此,它们是全体代局部的提喻修辞格。英语中的提喻(synecdoche)和转喻(metonymy)相当于汉语修辞格“替代”。为了统一起见,本文也将汉语中局部代全体或全体代局部的修辞格称…  相似文献   

5.
大学语文属于文学范畴,她最突出的特点是形象审美性、故事情感性和道德教化性,大学语文教学要突出“美”、“情”、“德”这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启发式在中师体育技巧教学中的运用武汉市第一师范学校杨毅一、联想法联想,即联系事物,进行想象.联想是“启发式”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形象比喻,提出问题,让学生联想,让他们在做技术动作时进行对照比较,找出完成技术动作的运动规律和原理...  相似文献   

7.
以符号聚合理论为基础,考察国际性体育运动开幕式在构建群众认同、传递民族观念方面的影响,仪式是符号的表现形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深入,奥运会开幕式通过仪式化的时空建构,向受众传递奥运主办国对“共同体”的殷殷期盼。采用符号学幻想主题分析方法,探讨网络社群在观看《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频时如何分享意见、共享符号,传递奥运美学。研究通过对文化象征、精神概念、科技呈现等仪式符号的复诵,以“浪漫、诗意兼具现代性的传统文化”与“科技美学铸造下的北京冬奥会”两个幻想类型相互编织,最终形成“一起向未来的新时代”修辞视野,使中华民族包容、和平、发展的形象在仪式中得以构建,并借此机会向全世界表述中国希冀和平、共克时艰之心,邀请一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单脚蹬地翻上是体操教材的基本动作之一。由于其动作技术综合性较强,用常用的教学方法,学生不易快速掌握其技能,主要原因是没有启动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潜力。在教学中巧用形象比喻的方法,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建立动作思维表象的基础上,想象、理解,并加以诱导、帮助练习,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单脚蹬地翻上的动作。教学中,笔者把单脚蹬地(以左脚为例),形象地比喻成拿铁锨快速有力地铲土;翻上,比喻成把土(自身)往汽车上(单杠)用力快速猛翻。同时辅以铲土往车上快速翻土动作,让学生观察,模仿。接着老师边讲…  相似文献   

9.
“神韵”是中国古典美的一个重要范畴。本文从“神韵”的发展历程,“神韵”的结构解析、“神韵”的审美特征三方面入手,试图从微观角度探讨一下这一范畴的美学内涵在不同的阶段有何微妙变化,继而从宏观角度把握住“神韵”赖以产生的民族文化底蕴,并梳理出几个最本质的美学特征,以期对“神韵”这个富有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李广宁 《辽宁体育科技》2002,24(4):63-63,65
体育具有丰富的审美教育功能,是实现体育与美育结合的基础和前提。在体育教学中实现体育与美育的结合必须遵循“以美育体”、“教师先导”原则,善于运用相关的美学原理指导教学,并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渗透美学教育。  相似文献   

11.
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体育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体育美学不是人们凭空杜撰出来的时髦名词 ,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育美学是把美学基础原理应用到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之中而产生的一种交叉性的应用美学 ,是研究体育运动中美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探讨人们在体育运动中如何欣赏美、创造美的新兴学科。在体育运动中 ,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运动中存在着一种审美现象。人们通过亲身参与体育运动和观看体育比赛 ,不仅能增强体质 ,而且还能得到审美愉悦。如“飞人”乔丹的扣篮表演、巴西国脚罗纳尔多势不可挡的带球突破以及临门一脚的精彩射门等 ,看了令人赏心悦目 ,给人极高的美的享受。2 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体育美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的审美现象 ,总结体育运动中的审美规律的科学。美学界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说法一直是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但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明确的 ,而不是模糊的。它就是研究人们与体育运动的审美关系 ,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在体育美学中的运用。人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有政治关系、伦理关系、经济关系等等 ,除此之外 ,还存在着一种审美关系。人们与体育运动之间也会构成一种审美关系。在这个关系中 ,人是主体 ,体育运动是人活动...  相似文献   

12.
    
“全寿富贵之谓福”(《韩非子·解老》)。《书经》:“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在中华民族在历史中,福是最具生命力的传统化之一,邮品上有剪纸(2005-1200BK-0040-2)、泥塑(JP32)、吉祥物(2005-28-2)等形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邮票也时尚     
在美国“世纪之庆”系列邮票的“1990年代”一组中,有一图名为《时尚》(图1,部分图刊第30页),票图是一位打扮入时的年轻人,长发、墨镜、合成纤维衬衫及喇叭型长裤等,正是这一年代的一种流行装束;同样,在另一名为《吉布森女郎》邮票(图2)上,是美国插图画家查尔斯·吉布森用钢笔创作的时髦女性,画中她的发型在当时美国年轻女性中迅速流行起来。在冰岛1985年的《国际青年年》邮票(图3)上,也展现了一位形象颇为新潮的女郎。  相似文献   

14.
艺术体操的美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艺术体操的美学构成、审美规律、形象美等诸多方面,结合从事艺术体操的教学经验,对艺术体操的美学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理由 《收藏》2010,(10):4-5
意境是中国艺术一种特有的追求.也是中国美学一个高层次的审美框架。魏晋六朝的美学杰作《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里透露出“意境“是情与景交融的结晶。  相似文献   

16.
明确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写作中比喻修辞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适时合理地应用能增强体育学术话语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具有形象陈述、委婉表达、提炼和辅助论证主题等作用,同时具有导向性、整体性、论证性和前瞻性等运用特性,区别于文学写作或日常生活写作.从一般性比喻和概念性比喻两个层面进行实际运用案例分析,认为比喻修辞的实际运用具有较大的空间张力和灵活性,不存在统一的语文标准,但却有宏观上的内在审美要求,力求做到形似、意似、神似.提出消解论文写作困境的宏观思路,冀望写作过程更轻松、惬意、愉悦,体育工作者应有信心也有条件做到.  相似文献   

1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美女蛇到底是一个什么形象?大家的说法不一。有的认为美女蛇是个反面形象,是“现代评论”派的象征,鲁迅是想借这个故事捎带刺一下时刻想吃他向的“现代评论”派(这是一种传统看法)。有的认为“这是个迷信故事,吓唬孩子的,也可以说鲁迅在批判这个迷信故事。”(李何林:《十五篇鲁迅作品问题解答》)“作者对这个故事显然是采取批判的否定的态度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迷信思想。”(徐州师院中文系:《散文选讲》)另外有人更进一步批判和否定了这个形象,认为美女蛇不仅象…  相似文献   

18.
陆机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批评家,他的文学理论大都见于他所作的《文赋》,在《文赋》中陆机上承了我国古代修辞学的优良传统,把文章做法看成修辞,意义远比只谈修辞格大。  相似文献   

19.
一、赞科夫生平列·符·赞科夫(1901~1977)是前苏联的心理学家、教育科学院院士、教育科学博士。赞科夫一生从事教育工作 ,1927年开始教育研究 ,从1950年起侧重研究普通教育学 ,1956年曾与凯洛夫一起主编《教育学》。在1957年至1977年间 ,组织领导以“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为课题的大规模实验。先后发表文章和出版著作150余种 ,其中《和教师的谈话》、《小学教学新体系的实验》、《教学与发展》等书 ,对前苏联及世界其它许多国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二、教学与发展的理论(一)产生背景随着历史的发展 ,社会…  相似文献   

20.
以最受青少年欢迎的游泳项目为突破口,深入分析国内外体育美学相关研究,结合游泳项目美学特点,挖掘游泳教学过程中的审美特征,积极探讨青少年游泳教学与美育的结合模式。采用重复测试的实验设计,在青少年游泳教学中引入美育训练,以实证美育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及游泳技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16周共32学时的青少年游泳美育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概念能力和审美感性水平,并有利于学生游泳技能及水中丰富活动的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