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试论中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挫折的两面性与挫折承受力 (一)挫折对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 中学生若对挫折处理得法,就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积极的意义.首先,挫折能激发学生的行为力量.挫折是一种内驱力,它能推动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做出更大的努力、花费更多的精力.  相似文献   

2.
挫折承受差异,即个体对挫折的承受和适应能力的差别。中学生在遭遇挫折时避免心理失常的能力有高有低。挫折承受力高的学生能从挫折中激发斗志。逆境成才;挫折承受力低的学生则会因此一蹶不振乃至精神崩溃。了解并掌握中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差异,有助于教育者因材拖教,提高教育成效。 一、中学生挫折承受差异的形成因素 1.自然因素 由于意外事故造成身体残疾,或因病长期缺课,失败的恐慌使这类学生产生严重的焦虑,自卑心理。他们精神萎靡、心理脆弱,缺少精神支柱,挫折承受力低。  相似文献   

3.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挫折承受力,是保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过硬心理素质、磨练他们意志的最好途径。鉴于当前中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及现状,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加强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一)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要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最根本的方法是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对待挫折。要教学生认识到成功当然是好事,但挫折未必就无益。挫折也可以产生再生力,使人从错  相似文献   

4.
从一个人成长的一般规律看,逆境、挫折更容易磨砺意志,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更具有生存力和竞争力。对一个班集体而言,要想让每个学生具备能够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运用北森测评软件对80后、90后大学生在成功愿望、挫折承受力、人际关系三方面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内驱力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并从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动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婵 《家教世界》2012,(8):98-99
中学时期是中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对他们的教育,比起其它阶段的教育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这个时期,正确而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教育,教他们学习如何做人,懂得如何做人,就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一、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在高手如林  相似文献   

7.
陈广龙 《考试周刊》2009,(35):214-214
本文对新课程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学生心理挫折承受力教学作了探析,旨在阐述培养学生面对心理挫折的正确方法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职学生受挫现象,分析学生受挫原因和挫折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强调进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探讨学校挫折教育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挫折承受力,使他们成为心智俱佳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丁平 《考试周刊》2011,(61):198-19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生源对象也逐渐从“80后”转向“90后”的一代。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相对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减少了面对挫折与克服困难的机会,以致对挫折的承受力普遍较弱。加强挫折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成为各类高校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论述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创设挫折情境,设置有针对性的挫折承受力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教育学生对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让学生学会合理的情绪调节等六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在学业、情感、交往及成就上容易产生挫折。如何提高其挫折承受力,便是保证高职院校学生能否顺利、高质量完成学业的关键。正确对待挫折;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努力帮助高职生战胜挫折及自我调适,是战胜挫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曹玉 《家教世界》2013,(8X):250-251
通过对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及其生活价值取向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整体趋于积极;在年级、家庭所在地区及经济困难生与普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其生活价值取向正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为了让学生能有一个完美的人格、健康的身心,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方面的教育,以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成才。否则,将来我们的学生就会在艰苦、复杂的情况面前无所适从,在困难和挫折的风浪面前难以应付。一、正确认识挫折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充满着竞争、挑战和风险,高职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社会期待和择业就业等方方面面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挫折感。因此,如何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挫折,帮助他们改善挫折情境,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是提高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中小学生承受力太差、经不起挫折的报道常见报端。被教师或家长批评、考试成绩不好、被同学欺负等,甚至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能引发中小学生的极端行为。于是,“挫折教育”被提上日程,“吃苦夏令营”应运而生。但是,挫折承受能力是不是通过人为创设一些挫折或艰苦的情境就能提高?怎样切实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 心理学中关于抗逆力的研究带给我们一些启示。“抗逆力”是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所谓抗逆力,是指个人具有的某些特质或能力,使个人遇到危机或压力情境时能发挥健康的应时策略。如何提高学生的抗逆力?心理学家这样告诉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心理力量,帮助学生优化成长环境,使家庭、学校、社区的各种资源优势互补,推动学生以正向的心理能量与周边资源良性互动,达到适应性、恢复性、抗压性、胜任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高校选树什么样的大学生先进典型,让学生根据自己成长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成才道路,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大学生内驱力是先进典型成长的内部动力,在高校学生先进典型培育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根据内驱力理论,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内驱力,营造大学生先进典型成长的氛围,让他们能看到、能学会,能用正能量的不断传播促进校园文化环境积极向上.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材教学内容分析使用教材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第一版)俞国良教授主编的《心理健康》。"阳光总在风雨后"这一节的内容是教材第二单元第7课,是成长篇自我认识单元中的一节课,是学生认识自我、快乐成长的必备知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学会正确地对待挫折和提高挫折的承受力。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2013级旅游专业  相似文献   

18.
宋红 《河北教育》2007,(5):41-41
在中学阶段,学生所受的挫折程度是较弱的,主要表现为个人的某想法与现实相悖,学习成绩达不到理想的水平、生活中交不上知心朋友、在班级中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而未受到表扬、未被评选为先进或“三好生”、自己的表现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等。这些挫折情境主要是动机和目标的冲突,受这些情结的支配或影响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耐挫折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可塑性最强的时间内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使其健康向上。要正确对待学生在各方面所受到的挫折,要改变观念,将其看作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定数量和一定强度的挫折能使人们增加知识才干,树立更坚强的信念和意志,也能提高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对待学生们所面对的挫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加以引导,如:给学生讲伟人、名人成长中所经历的挫折和面对困难厄运不屈服的斗争历程,或者讲述身边同学的优秀事迹,教育他们面对失败要坚强、面对困难要勇敢,只有树立坚定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才会在人生道路上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高华 《宁夏教育》2013,(11):69-69
目前,城市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从小生活在百依百顺、衣食无忧的环境中;而农村中小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往往具有自卑、敏感、偏执等不良性格和行为倾向。另外,还有一些单亲家庭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感情脆弱,面对挫折承受力差,缺乏面对困难挫折的心理和能力。这些学生一旦遇到挫折便焦虑不已,手足无措,容易出现极端行为。因此,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强学生受挫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国外兴起,在体育活动中实施耐挫教育,能培养学生乐观精神及耐挫的能力,这对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和完善健全学生的心理品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