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模糊评价的区域创新系统生命周期的判定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模糊决策的方法,建立了区域创新系统生命周期的判定模型,在分析区域创新系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取系统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然后针对特征本身的模糊性,将专家对各阶段特征的评价进行模糊化处理,最后通过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多目标分类算法进行系统所处阶段的判定。  相似文献   

2.
区域创新系统生命周期演化的动力要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区域创新系统生命周期演化阶段--孕育生成期、成长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演化阶段的特点,得出各阶段的主要驱动因素分别为:政企导向、系统经济、创新网络、网络系统和系统钝化.并对区域创新系统衰退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引起区域创新系统钝化的因素,使创新主体和政策制定者能及时采用适当的规避措施,以保证区域创新系统的持续健康运行.最后,构建由以上驱动因素所共同决定的区域创新系统生命周期演化的动力模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生命周期理论和系统失灵理论,建立政策动态定位分析框架,将其作为政策分析的有力工具,以浙江省为例作实证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判断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和系统失灵类型,确定动态定位系统中的当前障碍和潜在障碍。  相似文献   

4.
行业生命周期的技术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一般要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过程。通过以描述产品创新为中心的产业创新分布形式的A-U创新过程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了各生命周期阶段行业市场、客户以及研究和开发的特点,给出了各阶段行业技术选择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协同创新生命周期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雯  陈强 《科研管理》2018,39(7):69-77
借鉴生命周期理论构建了基于模糊集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识别模型,从理论上将合作和协同划分为生命周期的相邻阶段,确定了协同度、合作产出、协同效应三个关键识别指标,并通过案例分析检验了识别模型的可操作性。研究结论表明:(1)产学研协同创新生命周期识别模型在保留阶段间模糊性的前提下实现了协同过程的科学划分;(2)关键指标的识别效果良好,指标量化方法能够结合主客观评价;(3)协同关系的发展路径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粟湘  郑建明  吴沛 《情报科学》2006,24(5):691-696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广泛应用,对信息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出信息的价值,特别是那些过去被认为无用的数据有可能会发挥出其巨大的潜在价值。本文分析了信息生命周期的概念、特点,提出了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模型,该模型描述了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三个层次(包括存储层、管理层、应用层)和六个阶段(从信息的创建、采集和组织管理、开发、利用到最后清理),最后提出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生命周期描述知识在组织内的流动机制,将知识划分为创造阶段、组织阶段、形式化阶段、扩散阶段和发展阶段,分析了生命周期内各阶段中对知识管理内容,构建了基于生命周期的知识管理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8.
以生命周期理论为框架,分析了创新战略联盟合作演进的生命周期及各阶段动力因素,并引入了创新战略联盟的主体维度和资源维度,探讨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各主体的合作规律及资源利用状况,构建出创新战略联盟合作演进的三维概念模型,同时分析了该模型应用于成都高新区的成功经验,为创新战略联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系统科学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从创新政策概念和内涵出发,分析了中国创新政策的研究概况,并以此为基础,从政策分析视角,通过构建政策生命周期模型,研究了中国创新政策演变的过程、模式及周期性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创新政策的问题、目标、内容和特征呈现动态演化机制;创新政策模式演变体现了全社会对科技创新范式的更迭;中国的创新政策经历了科技管理的市场化改革阶段、自主创新战略及其实施阶段、科技创新治理现代化阶段3个主要发展阶段,并呈现出快速及时、自发调整、修正完善的演变过程,从而快速实现生命周期循环更新的独特模式;中国的创新政策演变呈现出重大创新政策的连续性、政策生命周期呈缩短趋势和政策层级差异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生命周期评价(LCA)是对产品从原材料采集,到生产、运输、销售、消费使用、回收处理等整个生命周期阶段中对环境影响的一套系统评价方法。文章介绍了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和思想,从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历程,分析该方法的特点,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