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说出乒乓球正手攻球的动作名称,建立乒乓球正手攻球的动作概念;初步学习正手攻球动作,掌握蹬腿转腰、挥拍收臂击球中上部的正手攻球动作技术,发展协调性及灵敏性,培养时间、空间感觉;能够在体育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并能展示自我。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平面定点定机摄像法对4名国际级乒乓球运动员的正手近远台攻球技术进行录像拍摄,采用美国APAS录像分析系统进行录像解析,获取近远台攻球技术动作各个阶段的定量运动学数据。结果表明:受试者远台击球时刻肘关节角度明显大于近台击球时肘关节角度;肘关节角速度的变化遵循慢——快——慢的节奏;在挥拍击球阶段远台攻球时肩关节角度明显大于近台;正手攻球过程中重心位移变化近台大于远台但重心移动速度远台大于近台。  相似文献   

3.
正手上旋球是网球技术中各种击球手法的最基础手法之一。在本文中,你将通过直观照像图片(以右手握拍为例)教学所提出的原则去学习打好正手挥拍击球,使你建立一个直观感受上和动作形态上的精确模式。 首先,我们从正面拍摄了正手击球的分解动作(参阅图1~9),以此为基础概要地讲解正手击球技  相似文献   

4.
对于那些网前技术不好的底线型选手来说,凌空抽击技术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1 正手凌空抽击球其实就是一记正手击球——只是减少了来球落地的环节。它的蓄力与挥拍动作都与正手击球相同。凌空抽击对那些烦恼于切换正手握拍和截击握拍的强力底线型选手来说是极好的选项。第一步:尽早做出决定。你需要能够立刻看出缓慢的来球是否适合进行凌空抽击,然后迅速做好准备。采用开放式站位,双肩充分旋转并且保持水平,非持拍手指向来球,良好的预备姿势和身体平衡是凌空抽击必不可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3):110-113
上次我们简单介绍了正手攻球的技术动作和基本要领。初学者在学习正手攻球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掌握一项技术动作,更重要的是在练习正手攻球的过程中,体会击球点的概念,体会重心交换的感觉,要掌握转腰、收前臂,找到腰手合一的感觉。 在不同的击球点击球,其技术动作是不同的,比如在高点击球,发力方向更为向前;而在低点击球,发力方向要更为向上。此外,在正手攻球时,转腰和收缩前臂几乎是同步的动作,不要前后脱节,要在收缩前臂的过程中去击球,击球之后要迅速还原,养成连续击球的习惯。在训练方法上,多球训练可以更好地巩固技术动作,同时也可以通过多球来练习步法。  相似文献   

6.
<正>一、命令式风格/风格A适用于高中体育课(每个片段20分钟)。网球正手攻球练习教师角色:教师决定网球正手攻球学习内容。学生角色:学生完成教师安排的正手攻球学习内容(转肩、向后引拍、挥拍击球、跟进动作、回复动作)。目标: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网球正手攻球动作。见表1。二、练习式风格/风格B适用于10~12年级高中体育课(每个片段30分钟),见表2。在技术指导下网球正手攻球练习三、练习式结合互惠式风格适用于10~12年级高中体育课(复合式片段,每个片段30分钟),见表3。在同伴反馈下网球正手攻球练习学生:按照表3和在同伴的观察下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7.
正手击球准备阶段的动作由转体开始,随后是引拍,本期我们终于要进入正手击球最“核心”的部分——挥拍。在挥拍环节,有四大要素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相似文献   

8.
乒乓球教学训练中的多球训练是培养学生进攻动力定型的一个好办法。首先,要求学生集体挥拍,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一脚,两腿比肩略宽,两膝微屈,身体前倾略向右转,腹部内收,手腕向后引拍,拍面前倾,低于来球。挥拍击球后继续内收小臂至头前才停止,身体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执拍手再向后引拍准备第二板。随后,教师在台子边上方放一筐乒乓球,不停地让学生做单球练习。先送直线让对手不停地正确进攻,形成动作定型后就可以全台喂球,让学生全台跑动正手进攻和侧身进攻。要求学生能攻斜线又能攻直线,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多球训练后,学生能…  相似文献   

9.
<正> 小学生学习移动步法,应注重在做好准备姿势的基础上,掌握几种常见实用的移动步法。因此,在整个移动步法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在移动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姿势,并把这两个动作密切结合起来进行练习。一、动作要领 1.滑步。以向右侧滑步为例:右脚先向右迈出一步,同时左脚主动蹬地迅速跟上,落在右脚的左面。向左滑步反之。 2.交叉步。上体稍向右转,左脚从右脚前面向右交叉迈出一步,然后右脚再向右跨步落在左脚的右边,同时身体转向来球方向,做好击球前的准备姿势(见图1)。 3.跨步。以向右跨步为例:左脚先蹬地,右脚向右侧前方跨出一大步,右腿膝部弯屈,上体前倾,身体重心迅速移至右腿上(见图2)。 4.跑步。跑步时,不要过早做击球的准备,以免影响跑速。在跑步中应根据来球的方向,边跑边注意看球。  相似文献   

10.
羽毛球击打后场高远球技术是羽毛球技术中一项重要技术,包括判断来球、移动脚步、挥拍击打等技术环节。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羽毛球击打后场高远球技术时经常出现一些错误,笔者在下面将其一一列出并分析其原因和提出纠正方法。一、常见错误发生的原因1.准备姿势不正确接球前两脚站立位置过于靠前或身体重心过高或球拍放置过低,不利于到后场击球。交叉步技术,往往到达击球点时过晚。3.肘过低过偏击球时肘部过低,肘不正对击球方向,影响了击球质量。4.击球点偏后正确的击球点应该在头的前方,击球点偏后,回到对方的球过高,…  相似文献   

11.
上次我们简单介绍了正手攻球的技术动作和基本要领。初学者在学习正手攻球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掌握一项技动作,更重要的是在练习正手攻球的过程中,体会击球点的概念,体会重心交换的感觉,要掌握转腰、收前臂,找到手合一的感觉。在不同的击球点击球,其技术动作是不同的,比如在高点击球,发力方向更为向前;而在低点击球,发力方向要为向上。此外,在正手攻球时,转腰和收缩前臂几乎是同步的动作,不要前后脱节,要在收缩前臂的过程中去击球,球之后要迅速还原,养成连续击球的习惯。在训练方法上,多球训练可以更好地巩固技术动作,同时也可以通过多球练习步法。  相似文献   

12.
用正手接反手位短球时,打开击球拍面做好准备。切实完成挥拍动作,使回球具有相当的威胁性,以求争得主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一、开头诀口诀不能罗万象,速度旋转多变化,二、准备姿势立足肩宽微提踵,拍置腹前眼注视,三、发球伸掌抛球向上空,上下侧旋擦球面,四、接发球仅把要点来提供,有赖触类能旁通。屈膝弯腰莫挺胸,准备移动体放松。球落击法有多种,长短轻急力不同。“准备姿势”接发球,来球旋转反向送,上旋推挡下旋搓,长抽短吊争抢攻。五、正手攻球切忌抬肘握拍松,前臂向前向上动,左脚稍前体右转,倾拍一般击球中。六、反手攻球前臂搁腹臂贴胸,肘为轴心臂腕动,左脚移后腰左转,倾拍斜击球上中。七、推挡球推挡多用反手方,动作犹似反手攻,前臂发力向前下,倾拍推挡球…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提出乒乓球技术动作的构成分为准备、引拍、击球、还原四大部份。还原动作是衔接下一个击球动作的部份,是运动员能否顺利进行连续击球的关键。正手攻球(包括快攻与拉弥圈球两大技术)的还原动作是运动员进行连续进攻的重要环节,因此广大乒乓球教练都很强调正手攻球后要快速还原。可是长期以来由于快速还原这一概念没有很确切的解释,什么时候进行还原才达到快速也还没有人进行较深  相似文献   

15.
<正>一、案例背景笔者所在学校每周四都要开展乒乓球社团活动。在二年级进行乒乓球正手攻球教学中,笔者上了两节乒乓球训练课,该做的球性练习和徒手挥拍动作都进行了传授,学生在正手攻球多球练习中还是打不到球。笔者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乒乓球技术中出现的这些难点进行了观  相似文献   

16.
一、托马斯·穆斯特(Thomas Muster)对快速来球的正手接发球动作 照片中的穆斯塔正在回击对手发来的速度很快的球。由于来球很快,没有充分的准备时间,穆斯塔转动上半身,向后做不大的挥拍动作(②③),球拍几乎直立,击球位置靠前(④),击球后随势  相似文献   

17.
对于掌握了技术要领的人来说,正手击球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击球方式。但如果不得要领,一旦失去感觉,很容易立即"中毒",陷入被动局面。随着打球经验的累积,力量的增强、技术的精进,你或许也能回击一些刁钻的球了。但回击这种球时,若动作不规范,容易造成挥拍不稳定,特别是正手,如果手臂乱做动作,将很容易失去挥拍节奏。另外,由于正手击球便于发力,很多球友常会有力就发,甚至只用手部力量击球。这些正手问题看似容易改正,实则有相当的难度。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要领,不妨温习基础技术,为你的正手"解毒"。  相似文献   

18.
乒乓百科     
反手推挡时为什么要左脚稍向前站? ·达肃· 正手攻球时,右脚应稍向后站。据此推理,反手推挡就应左脚稍向后了。但实际上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推挡技术时,同样是左脚稍向前站。这又是为什么呢? 反手推挡,虽然也可以直接得分,但它毕竟是一种防御或助攻手段。反手推挡和正手攻球相比,正手攻球就更为重要。快攻运动员为了更好地发挥正手攻球和侧身攻球的威力,在反手推挡时,  相似文献   

19.
乒乓球正手攻球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瑞宏 《体育世界》2008,(8):102-104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对乒乓球正手攻球的动作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通过对正手攻球动作的上肢摆动挥拍、躯干转动、下肢蹬伸肌群工作特点的分析,认为乒乓球攻球效果与动作速度、动作方向、动作时间、动作幅度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保持好“轴”请把安娜·库尔尼科娃的正手击球动作牢牢地印在自己脑海里。有意识地将头固定在一个位置上保持好身体的“轴” 网球技术中,无论是哪一种击球动作,最重要的是维持住身体的“轴”。这个“轴”一旦被破坏.不但挥拍击球没有稳定性,而且不可能击出有威力的球。为了使挥拍击球时身体的“轴”不遭破坏.尽可能有意识地使头的位置不变。挥拍击球过程中,如果头的位置有上下或是有前后的转动,“轴”就会发生偏斜。 像照片上的卡洛斯·莫亚那样,头不动,仍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上,以充分伸展背肌进行挥拍击球动作,从而使身体的“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