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祝贺《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发刊百期———致编辑部全体同志的一封信欣闻《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发刊百期,甚喜。谨致信你们表示最诚挚地祝贺!一九八五年我调国家教委分管学校体育工作,始与杂志结缘。在刊物更名为《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后,宗旨更加明确,服务面更加拓宽,...  相似文献   

2.
看着书柜里近百本《学校体育》《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我又一次想起了第一次看到《学校体育》时的喜悦心情。1982年8月,我从湖北省阳新师范毕业,被分配到省国营综合农场中学任教,校领导安排我教体育,于是,我这个门外汉就成了体育教师。在没教材、没器材、没场地、没同行的境况下,我终于艰难地熬过了最初的那一个学期。10月底,学校组织订报刊,我从订阅目录中无意间看见了《学校体育》,惊喜中毫不犹豫地订下了,接着好像小孩盼过年似的等着杂志的到来。1983年春开学不久,邮递员总算送来了《学校体育》,我如获至宝般…  相似文献   

3.
<正>偶然之间,我与《中国学校体育》相遇,并结成永远的知己。您,相伴我走过人生的每一步,见证了我成长的经历。一、我与《中国学校体育》杂志1994年7月,我从安徽省体育运动学校毕业,分配到一所乡镇小学任教,默默上好每一节常态课。1998年12月,按学校的要求,需要订阅一份体育杂志,在翻阅《1999年报刊杂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校体育》2021,(9):13-15
<正>《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从1981年创刊,到今年整整40年了。创刊时,我刚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进入北京市东城区体委工作,《体育报》《新体育》《学校体育》(现《中国学校体育》)是案头必备的学习材料。后来我调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做编辑工作,就更加关注《学校体育》,每期细细阅读,获益良多。40年来,我读着这本杂志一路走来,与之有着太多的情缘。《中国学校体育》是我的良师益友,在他创刊4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5.
2001年正月初三上午,我收到一封落款为“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的信,我迫不急待地拆开,原来是一本《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翻开目录,《中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五法》,作者王司宇。啊 !多年的宿愿终于实现了,此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我捧着这本杂志,双手竟有些微微颤抖,长时间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我自幼生长在农村,上中学时就非常喜欢体育运动,擅长跑、跳,是学校体育积极分子,在校、区运动会中多次获奖,很受体育老师的喜爱。 1972年高中毕业后,经人介绍在离家十多公里的一所公社中学当了一名代课体育教师。从此,我和…  相似文献   

6.
<正>一、偶遇第一次见到《中国学校体育》是1981年,在学校的图书馆,当时刊名为《学校体育》。没想到就是那次的相遇,使我和《中国学校体育》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光阴荏苒,转眼间30年一晃而过,我也由一个朝气勃勃、意气风发的青年体育教师,成为了知天命的体育教研员。感叹时光流逝的同时,更感谢《中国学校体育》给了我人生中学习与工作的莫大帮助。30年来阅读《中国学校体育》成了我专业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习惯,30年的杂志  相似文献   

7.
<正> 我是一名只有初中毕业学历、且未受过体育专业正规训练的体育工作者.曾先后在小学、初中、高中担任过体育教师,现在湖南省衡阳县体委工作. 二十余年来,我边学边干,边干边学.自1981年9月起,《学校体育》杂志便成了我自学的教科书、工作中的良师益友.十年来,无论是工作单位的调动,还是工作内容的更换,我都一直坚持自费订阅。《学校体育》已经出版(止1991年第3期)59期了,共刊登了三千多篇文章,我是篇篇必读.有的文章真叫我爱不释手,反复阅读不下十遍。同时,我还作了数万字的阅读笔记,并编辑了《学校体育目录索引》。十年间,在《学校体育》这位  相似文献   

8.
中等师范学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中的一环,而这一环根据现代教育的发展又有着特定的地位和作用。一九八六年国家教育委员会二号文件的附件《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中等师范学校还应在教学计划中增设体育选修课,使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毕业后能任兼职体育教  相似文献   

9.
相伴相随     
风雨苍茫路,悠悠培育情。《中国学校体育》已伴随我走过了二十个春秋,伴随我跨入了新的世纪。望着我书架上装订整齐的一摞摞《中国学校体育》,我思绪万千……二十年前我高中毕业后被留校担任了农村团场学校的体育教师,适时正值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全国上下百业待新。作为一个没有专业理论知识,仅凭自身一点业余训练基础的我,在工作中困难重重,举步维艰。每次课前都感到空虚和担忧,课堂上学生哄闹、顶牛,教学中时常出现技术性的错误,更谈不上教学质量。山穷水尽之际是《中国学校体育》帮助我迎来了柳暗花明。1981年当我得知《…  相似文献   

10.
<正>欣闻笔者的案例《爱孩子,请从细节开始》获奖,并刊登在2018年第12期《中国学校体育》"一线话题"栏目中,情不自禁地想起笔者与《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美好往事。一、初识杂志,亲密接触与《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初次亲密接触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那时笔者刚参加工作不久,学校为了提升体育教师业务素质,给体育教研组订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在1993年,笔者参加了由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委联合举办的全国冬季体育锻炼优秀方案评选活动,荣幸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1997年第2期[大家谈]栏目,就“如何理解体育教学中有形教学效果和无形教学效果的关系”问题,开展了讨论,许多体育老师都从不同的侧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但我们感到言犹未尽,想在讨论的基础上,再谈几点认识,与同行进一步讨论。一  相似文献   

12.
一本好刊物     
一本好刊物李晋裕17年,100期,标志着《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经历了创刊———发展———成熟的历程,也记录着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足迹。《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以自己的成就、丰硕成果和所起的作用,赢得了广泛而崇高的赞誉。《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导向性、政策性...  相似文献   

13.
<正> 1983年第5期《学校体育》发表了我的“确定体育课的考核内容与评分方法的依据是什么”(以下简称“依据”)一文后,在讨论中,许多同志都发表了很好的见解,使我得益不浅。现在讨论的焦点已经集中到品德考核是否要参与评分这个问题上来了。对这个问题培抄同志在1984年第3期《学校体育》上以“品德考核应当参与评分”为题,发表了  相似文献   

14.
<正> 1981年9月,我从师范学校毕业,走上中学体育教师岗位。当时的我,缺乏教学实践经验,缺乏实际工作能力,仅仅凭着年轻人的一股热情开展工作。参加工作“头三脚”就没踢好:学生顶牛的有之,课堂哄闹的有之,运动队训练不参加的有之……参加工作一个月不到我便被气哭了三次。忽有一日,我到县教育局体育专干吴老师处求教,他赠送我一本《学校体育》杂志,说:“好好看看人家是咋干的,对照对照自己,找找差距,就能干好。”我手捧杂志,如获至宝,上面的每一篇文章似乎都是为我而作,令我爱不释手。从此,我在《学校体育》这位不见面老师的指导下,工作中,开始由简单粗暴到耐心细致,由缩手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师搞好教科研必须做好“六个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健 《体育师友》2011,34(4):60-62
2010年1月6日,我收到了最“昂贵”的生日礼物,我的论文在《体育教勃2010年第一期发表了。这对一个在教研路上探索的一线体育老师采说,简直就是最丰厚的回报。每当拿到《中国学校体辛勤、《体育教学》和《体育师友》杂志后,首先就是迫不及待地看一下目录,看一看都有哪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看一看都有哪些人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紧缺薄弱学科北京教育学院小学体育培训班。学习回来后,几位教师对其中的一些小绝招进行了教学实践活动,其中"找找小脚印"这一绝招大家都非常感兴趣。为了适应学校的场地,我们还做了一些改动,教学效果很好。后来我们看到《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13年第9期和第12期关于  相似文献   

17.
<正>口述者:历任《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副总编辑、总编辑,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全国中小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赖天德。1960年,我于北京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前身)毕业后,留校任教。我原本是学田径的,1972年由于工作需要改教乒乓球——非科班出身,"教鞭"分外沉重,一切都得从头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学校体育》载文作者的分析夏锦阳自1981年创刊至今,《中国学校体育》共出版100期了,载文量1200余万字。《中国学校体育》两度被评为全国体育中文类核心期刊,并成为发行量最大,复盖面最广,信息量最多的体育科技刊物。全国学校体育工作者都希望杂志...  相似文献   

19.
我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已三十六个春秋。在我工作期间订的报刊杂志中,《中国学校体育》订阅时间最长共19年,保存最完整共装订18本。从中获取营养也特别丰盛,应用到实际中也特别多彩。可以说《中国学校体育》使我一生受益最大,是指导我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的物质力量,是促使我终身热爱学校体育工作的精神支柱。《中国学校体育》总是及时地传播党在学校体育工作方针政策、法规,介绍各省许多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好经验、好措施,有力地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改变旧的传统观念,为学校体育工作者办实事,为体育教师劳动成果讨公道…  相似文献   

20.
痴情不改     
我原本是一名体育教师,二十年前的一天,领导找我谈话,准备调我到《中国学校体育》(原为《学校体育》杂志)去当编辑,问我有什么意见没有?我说如果是征求我的意见,不去,如果是组织决定,服从。领导觉得我说话很实在,也就不拐弯抹角了,说是组织上已经研究过了,杂志正在筹办之中,急需要人,决定调我去。如果我确是舍不得自己的专业,调去后还可以兼点课。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我原以为自己是学体育的,科班出身,上大学时还当过学生会的宣传部长,毕业后,搞过教学管理,当过教师,编过教材,如今让我当编辑,不就是改改稿嘛,小菜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