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8世纪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欧洲的一个音乐文化中心,也是古典音乐的发祥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音乐大师都在维也纳度过了创作的成熟时期。所以,以他们为代表的作曲学派被称为“维也纳古曲乐派”,形成这个乐派的时间约在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20年代。现在,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一时期的首位音乐大师。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1809)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出身贫苦,从小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1791年在埃期特哈齐公爵家里当乐长;工作极其繁重,地位却很低下。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曾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  相似文献   

2.
奥地利作曲家海顿(Franz JosephHaydn,1732~1809)生于奥地利南部的罗劳村,父亲是马车夫,母亲是厨师。他们虽爱好音乐,却没有能力让海顿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海顿真正的学校,就  相似文献   

3.
1.奥地利作曲家海顿29岁时与王府签定合同担任王子乐队队长.从此便失去了自由。2.年底.专横的王子不准乐队队员回家。海顿请求新年放几天假,也遭到拒绝。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塔蒂尼首创了“合成音”概念,这种合成音能很好地校正音准。奥地利作曲家海顿首创了“弦乐四重奏”和“交响乐”的形式。德国作曲家幅贝多芬首创了“交响乐中加入合唱”的形式。意大利小提琴家舒柏特首创了“艺术歌曲”的形式。法国作曲家柏辽芘首创了“标题音乐”。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首创了“无词歌”。  相似文献   

5.
冯翊 《甘肃教育》2011,(7):88-88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中《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对海顿作了如下注释:海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主要作品有《告别》《惊愕》《时钟》等一百余部交响乐及大量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  相似文献   

6.
【名人名言】创造,或者酝酿未来的创造。这是一种必要性:幸福只能存在于这种必要性得到满足的时候。——罗曼·罗兰莫扎特的弹奏著名的作曲家莫扎特小时候曾师从于伟大的作曲家海顿。有一次莫扎特对海顿说:  相似文献   

7.
海顿的努力     
智者 《学习之友》2011,(1):47-47
被誉为“音乐之父”的著名音乐家海顿,曾经担任过斯合哈奇公爵府邸乐队的队长,领导着30名乐手。有一天,公爵决定遣散这支乐队,这就意味着海顿和30名乐手将要失去饭碗。乐手们一时心慌意乱,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8.
大作曲家莫扎特还是海顿的学生时.曾和老师打过一次赌。  相似文献   

9.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开创者、形成古典乐派的器乐风格的奥地利伟大作曲家海顿是音乐史上多产的作曲家之一,他以乐观主义的精神来正视生活,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来反映发展中的现实、人道主义倾向及思想的民主性,这一切无不体现着“启蒙运动”对他的影响.在50多年创作生涯中,他把弦乐四重奏形式发展得十分完美,对后世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莫扎特、贝多芬早期的弦乐四重奏和交响曲中,都能明显地看出海顿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的第一部交响乐《蓝色狂想曲》是这样创作出来的——一次,一位爵士乐团指挥请格什温写一部庄严的作品,而写惯了通俗音乐的格什温声称自己对交响乐一窍不通,拒绝从命。那位乐团指挥无奈之中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在报纸上发布  相似文献   

11.
剃刀四重奏     
1787年11月,伦敦出版商勃兰德到维也纳去访问海顿,那时海顿还住在埃斯特哈齐公爵的新邸埃斯特哈茨。勃兰德就赶到埃斯特哈茨去见他。当时海顿正在刮胡子,因为所用的剃刀太不锋利而发牢骚说:“我愿意把我的最好  相似文献   

12.
维也纳爱乐乐团今年迎来了150华诞。拉开盛大的庆祝活动序幕的,是新年音乐会上奏响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序曲。正是它的作者、德国作曲家奥托·尼古莱在1842年以宫庭乐队为基础,组建了维也纳爱乐乐团。人世沧桑。150年的光荣岁月中,勃拉姆斯、瓦格纳、布鲁克纳、马勒、理查·施特劳斯等不朽的作曲家指挥过乐团;尼基什、托斯卡夫尼尼、斯托科夫斯基、富尔特温格勃、卡尔·伯姆、卡拉扬等伟大  相似文献   

13.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古典乐派最典型的作曲家,他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2006年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欧洲乃至世界文化界徐徐拉开了规模非同寻常的“莫扎特年”纪念活动的帷幕。书店里醒目地陈列着各种莫扎特的传记和难以计数的、由许许多多著名指挥家、演奏家诠释的录音带和激光唱片。在莫扎特的出生地——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从1月27日他的诞生日开始,至他的忌日12月6日为止,在长达313天的时间内将把莫扎特有案可查的全部626部作品上演一遍,仅在2006年夏天的萨尔茨堡音乐节期间就上演了他的全部22部歌剧。  相似文献   

14.
蓝色多瑙河畔的维也纳真美.美得让人神怡陶醉,美得让人流连忘返……在我去过的众多欧洲城市中,维也纳是最让我迷恋难忘的。她是历史悠久的世界文化名城,是一大批世界级音乐奇才诞生和施展才华的地方;她是欧洲古典音乐的发源地和"华尔兹"舞曲的故乡,是享誉世界、久负盛名的"音乐之都"。她是世界无数的音乐爱好者所仰慕和向往的地方。奥地利古典音乐的先驱和开拓者、作曲家海顿和莫扎特、施特劳斯等音乐奇才,德国的著名作曲家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等一批伟大的音乐大师,都先后在这里生活、创作,施展才华。海顿在这里艰辛地探索了欧洲古典…  相似文献   

15.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最典型的作曲家,是该派的三大作曲家。这里,笔者就简单的比较一下其中两位——海顿与莫扎特的音乐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好同学》2005,(12)
师生之谊贝多芬年轻时曾从前辈作曲家海顿学音乐,可是海顿的乐曲风格比较沉静, 而贝多芬则情感奔放,彼此不很协调,因此师生之谊就不很浓重。有一次贝多芬发表自己的作品,海顿问他:“为什么不说明是‘海顿弟子贝多芬的作品’呢?”贝多芬直率地回答:“因为我没有从你那里学到什么。”从此两人失和。但是,海顿晚年有一次听到自己的宗教剧《四季》在维也纳演奏因感动而晕倒时, 贝多芬却马上去扶持,并吻他的手。  相似文献   

17.
李心草,中国交响乐团最年轻的首席指挥、著名指挥于家,22岁获得"全国首届指挥比赛"第一名;26岁在著名的法国"第45届贝桑松国际指挥比赛"中获得第二名;2005年被共青团中央评为"首届中国青年学习成才奖"十佳之一。他的妻子秦兰是著名的钢琴家,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班,获得过"中国钢琴作品大赛"优秀奖等。浪漫邂逅,情定孩子气的大指挥1994年,23岁的李心草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毕业后,担任了中央芭蕾舞团管弦乐团的常任指挥。1996年,他受奥地利著名指挥大师雷欧普德·哈格教授邀请,赴奥地利国立维也纳音乐大学深造。1999年回国后,他成为中国交响乐团最年轻的首席指挥,兼任中央芭蕾舞团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并成为第一位率亚洲乐团进入悉尼歌剧院音乐大厅的中国指挥家。  相似文献   

18.
《儿童音乐》2007,(2):54-55
海顿(1732~1809)出生于奥地利农村一个修理马车的工匠家庭,十分喜爱音乐的父母亲以及乡村节日盛会时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对小海顿的心灵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德国小提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施波尔(1784-1859)在他的自传中告诉我们,奥地利小提琴家克雷门特(1780-1842)听了他的清唱剧《最后的审判》的两次预演和一次演出以后,能够不看谱子,完整地演奏其中的几段。克雷门特听过几次海顿的《创世纪》后,只用一本脚本作为参考,就把这部清唱剧全部  相似文献   

20.
奥地利的乐团指挥韦勒说过:“如同有招眼的东西一样,也有招耳的东西。首先对于演说者来讲,有决定意义的是要获得听众的好感。那么演讲者必须同听众建立起关系,引起他们的注意。”演说怎样才能引起听众的注意呢?首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