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时光把我们带到2020年,在一间宽敞的办公室里,一群医生正围坐在一个悬在办公桌上的大脑前讨论手术进展问题。没有搞错,是办公室,而不是经过严格杀菌的手术室。医生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躺在手术室里正在进行脑肿瘤切除病人大脑的每一个脑回,仿佛有人将其放大展现在大家面前一样。只要绕着它走几步,医生们就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大脑的情况。你看到大脑中那团淡蓝色的东西了吗?那就是肿瘤。手术还在进行中,医生们通过这一成像就能  相似文献   

2.
科学历程     
正2001年8月9日——我国首次完成远程脑外科手术2001年8月9日,一条修长的机器人手臂将一根纤细的手术针刺入一位脑肿瘤患者的头部,20分钟后,病变组织被完整取出——这是我国首次利用机器人进行远程脑外科手术的场景。这例手术使用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海军总医院共同开发的远程医用机器人系统。医生面对电脑轻点鼠标,遥控手术室的机器人动作,这意味着手术治疗模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防止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方法:术前由手术医生与患者或家属共同确认、核对手术部位,并用记号笔进行体表标识,手术当日开台前手术室护士进行标识检查,每月统计标识率。结果:通过连续有效的督查,规范手术者术前确认手术部位的流程,严格落实《安全核查制度》。结论:建立科学、规范的手术部位标识管理制度,为手术顺利、安全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张维 《科教文汇》2013,(5):85-86
目的:防止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方法:术前由手术医生与患者或家属共同确认、核对手术部位,并用记号笔进行体表标识,手术当日开台前手术室护士进行标识检查,每月统计标识率。结果:通过连续有效的督查,规范手术者术前确认手术部位的流程,严格落实《安全核查制度》。结论:建立科学、规范的手术部位标识管理制度,为手术顺利、安全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墓穴的怀疑     
尼安德特人可能是根本不埋葬死者的。尼安德特人是埋葬死者的吗?自本世纪初以来公认的答复是尼安德特是埋葬死者的。而现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名研究生Robert H.Gargett写了一篇文章提出异议,认为所有已知的尼安德特人“埋葬”可能都是天然保存过程的结果。如果尼安德特人不埋葬死者的话,那末对于他们的精神能力过去可能估计得太高了;  相似文献   

6.
人体的阑尾距离嘴巴很远,但高超的美国医生竟然通过嘴巴成功的进行了阑尾切除手术!医生们使用了一条柔软的管子,里面穿入微型手术工具,然后把管子从患者的喉咙伸入腹部。在腹壁上,利用微小的手术切口,把患者的阑尾切除(阑尾是一个附加在大肠上类似蠕虫的袋状结构)。切掉的阑尾再通过管子,从患者的喉咙牵引移出。  相似文献   

7.
你知道吗?     
《科学与文化》2012,(11):16-17
医生手术时为何不穿白大褂?手术室的医生们所穿的白大褂,如今已改为浅绿色。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先将白布染上鲜艳的红色,当你注视这块红布一会儿后,视线再转移到另一块白布上,就会看到与那块红布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一块浅绿色布。过几秒钟后,这种"错觉"才会消失。究其原因,是因视神经诱发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正起初,手术室的医务人员都身着白色制服。直到有一天,一个医生发现将视线从红色的血液转向白色制服时,一下子看不清东西。在手术的大多数时间里,医生的视野里是血红的一片。人体内每个器官红色的程度深浅不一,随着手术的推进,眼睛对红色的分辨能力会减弱,最终造成"过饱和"现象,医生无法识别出各个部位之  相似文献   

9.
医院是人体健康的保证,谁都不能离开它。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传统医院将进行现代化改造。让我们来看一看21世纪现代化医院是什么样子。 ■机器人医生上阵 英国未来学教授费米博士在其专著《未来的医院》一书中预测,到2010年,机器人医生将进入普及时期。2001年,纽约一名心脏外科医生迈克尔·阿尔真齐亚诺使用了一台机器人医生,这是一种名叫达芬奇的手术系统,做心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手术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手术室,是通过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手术室,使得医生能够实时获得大量与患者相关的重要信息,从而便于操作,提高效率。结合数字化手术室的建设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万剑敏 《知识窗》2007,(5):58-58
2006年4月,因常感胃部不适,周某去某医院接受胃镜检查,检查过程中周某突然死亡。公安部门对死者做了理化检验。未检出常见的安眠药和氰化物。死者家属未要求进行尸检,也未提出赔偿,因此医院没有对死者进行尸检,只是将死者所交的检查费退还给了死者家属。医生在诊疗记录上记载的死亡原因是呼吸、心跳骤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整改、在分析,从而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和医生满意度。方法 2013年每月随机对外科手术科室医生进行满意度调查,每月调查表14份,1年共168份,每份满意度调查表包含10项内容。对2013年调查表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我们的整改措施及对策并组织有效实施。实施整改后,2014~2015年用同样方法持续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分别与2013年手术室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双向比较,结果采用统计学方法。结果 2013年共收集手术室满意度调查表168份,每份条查表手术医生都认真填写,无缺项。不满意率较高的项目:护士的准备用物是否充分;病人体位是否正确、安全;巡回护士观察病人认真工作负责。通过对不满意项目实施整改措施后。2014年与2015年以相同方式进行调查。2014年与2015年满意率较高的项目继续保持,而不满意项目满意率得到较大幅度提升,2014年较2013年都提升近10个百分点,2015年较2014提升约5个百分点。结果显示整改措施实施后2014年、2015年总分与2013年相比满意率明显提高,不满意率明显降低。结论通过调查分析手术室满意度,积极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予以整改措施,有效提高了医生的满意度,从而保证手术顺利、高效的完成。  相似文献   

13.
马上就要接受开心手术了,记忆中的最后一件事,是一间不锈钢天花板的冰冷手术室……在美国,每年约有50万人接受这种手术。麻醉起效后,手术医生在我的腹股沟做了一个切口,找到股静脉和股动脉,把一根叫做套管的管子通过股静脉通到我的右心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I0005-I0006
<正>[导读]据新加坡媒体近日报道,美国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能让医生在手术室里为患者修补心脏缺陷,或在战场上为伤兵止血的万能胶。他们希望该万能胶最终能取代缝线和固定钉,用在修补心脏、肠道和血管手术上。据新加坡媒体近日报道,美国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能让医生在手术室里为患者修补心脏缺陷,或在战场上为伤兵止血的万能胶。他们希望该万能胶最终能取代缝线和固定钉,用在修补心脏、肠道和血管手术上。科研人员是从蛞蝓(slug,俗称鼻涕虫)身体分泌的黏液而得到启发,发明了这种万能胶。  相似文献   

15.
手术室的医生们所穿的白大褂,如今已改为浅绿色。这是为什么呢? 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先将白布染上鲜艳的红色,当你注视这块红布一会儿后,视线再转移到另一块白布上,就会看到与那块红布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一块浅绿色布。过几秒钟后,这种‘错觉”才会消失。究其原因。是因视神经诱发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手术护理是手术病人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手术室的各项护理制度是做好手术护理工作的保证和前提。为确保手术护理的质量 ,必须制订一系列严格的科学的护理制度。1 手术室一般护理制度1手术室一般工作制度 ;2手术室护理工作标准 ;3手术室护士长职责 ;4护理职责 ;5护士职责 ;6巡回护士职责 ;7洗手护士职责 ;8夜班护士职责 ;9常规器械的保养 ;1 0手术室护理工作防止医疗差错要点 ;1 1消毒法 ;1 2手术室清洁消毒制度 ;1 3手术间的无菌管理 ;1 4手术室刷手制度 ;1 5病人手术区准备 ;1 6手术进行中无菌操作规则 ;1 7传染病手术后消毒处理原则 ;…  相似文献   

17.
会有这样的医生吗?自己的病情已到了危险的境地.不仅照例为病人行医.而且.对自己的病情毫无察觉。 一年春天.一场手术正在东风总医院外科手术室里进行着。 忽然.年轻的副主任医师张柏怔住了,他目不转睛地盯住一位中年医生。瞧.他的举止很不灵活.他的脸胀得通红.他的目光黯然。年轻医生走上前去.问他:  相似文献   

18.
连体人之谜     
今年7月8日,在新加坡接受分颅手术的伊朗连体姐妹不幸死亡。消息传出,举世震惊。人们在哀悼姐妹花不幸凋谢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她们一生无法分离的奇特遭遇和由世界顶尖神经外科医生操刀的史无前例的手术。这对连体姐妹为何会死在手术台上?连体人有哪些奥秘没有被揭开?危险的分离  相似文献   

19.
不久的将来,给病人动手术的主刀医生的重任,将由机器人来担当。”当德国的医学专家宣布这一“决意”后,顿时引起了一片喧哗。人们认为这简直像科幻小说的话题一样,不太可能成为现实的。正当绝大多数人对此处在怀疑及不解的不安状态中,这项巨大的工程却变成了现实。在以德国、美国等为首的医生们,在数年之前就已经开始研究、尝试如何用机器人来进行人类心血管等手术的课题。用机器人为人类作手术的有利点是:切口的创伤面积较小,容易避免大的感染,使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20.
奇闻妙趣     
《科学生活》2008,(11):16-17
澳医生用乒乓球支撑肝脏挽救女童性命乒乓球也能被用作器官移植手术?答案是肯定的。一位澳大利亚医生就将一个乒乓球和肝脏一起植入了一名2岁小女孩的体内,成功拯救了她的生命。这名幸运的小女孩叫麦肯齐,患有先天性胆管畸形症,必须依靠肝移植手术才能保住一条命。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