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11月,浙江省档案局发出通知,明确将浙江方言建档作为浙江历史文化记忆工程的重点项目予以推进。之后,试点工作在全省稳步有序开展。目前,试点工作已经结束,18个试点地区形成的方言语音档案全部汇交到了省档案馆。总结试点工作,有以下特点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徐越 《浙江档案》2012,(1):39-42
"浙江方言音档"是浙江省档案局2011年启动的一项特色档案文化建设项目,这一项目将现阶段浙江各地的老派方言作为建档资源,有计划地在全省展开调研和建档工作,以全新的视角开辟了档案文化建设的新领域,更以很强的现实性、地方性和原创性特点,为汉语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注入了"档案元素",受到专家、业内人士和社会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近日,为全面保存浙江记忆,抢救正逐渐消失的地方方言,省档案局正式发布《关于开展浙江方言语音档案资料建设工作的通知》,全省范围的浙江方言语音档案数据库建设工作就此拉开了序幕。国内外媒体密切关注。11月4日,新华社以浙江为方言建档,记录逐渐消失的声音为题,向全球播发新闻稿。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即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新华社每日电讯》、浙江经视等媒  相似文献   

4.
张丹青 《兰台世界》2017,(20):50-51
福州话是闽东方言的代表,被喻为古代汉语的活化石。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能自然流利地使用福州方言的人群日趋减少,这就需要通过建立福州方言语音档案数据库,将这一承载着福州本地DNA的方言完整地保留下来。本文试从语音档案建设背景、建设思路以及数据利用三个方面来论述福州方言语音档案数据建设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档案部门迫切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传统思想藩篱,放飞思想,让前进的脚步走得更远。如今,浙江档案人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奏响了档案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在实现档案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征途中迈出了新的步伐。一、充分认识浙江方言语音档案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西南北     
《浙江档案》2012,(2):65-66
宁波市2月7日,宁波市委常委、秘书长王剑波听取了市档案局专题工作汇报,就做好2012年全市档案工作强调指出,全市各级档案部门要围绕市委"六个加快"和全省档案工作"两个推进"战略部署,扎实做好今年全市档案工作,争取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同时对市档案局获得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市级档案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全省档案系统推进"平安浙江"建设先  相似文献   

7.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明确要求,实施"浙江历史文化记忆工程".《浙江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浙江省档案局关于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的意见》对实施"浙江历史文化记忆工程"作了全面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实施项目、主要任务、扶持形式,确定了重点实施浙江名人、浙江方言、记忆浙江、著名村镇、家谱、家庭和浙江档案文献遗产和文献编纂等8项全省重点项目,并要求全省各地统筹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构建"浙江历史文化记忆工程"的框架体系.这标志着我省档案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2011年年末,浙江省档案局首次颁发了"全省档案文化建设创新奖",杭州城市记忆.老字号、杭州方言文艺晚会、《盘点上虞》系列画册、海盐县首届家庭档案电子相册大赛、普陀岛屿记忆、茅盾丰子恺档案文化精品建设、绍兴市档案文化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全国方言建档工作特点进行了梳理,基于其中的经验和存在的法律制度建设不完善、数字化方言档案质量有待提高、没有联系实际的方言分区、方言建档成果不够完整、开发利用方式单一等问题,在基础层、制作层、资源层、利用层分别提出了夯实方言建档工作基础、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方言建档方式、建立方言分级管理上下联动的方言档案数据库体系、依托数字技术和新型社交媒体创新方言档案利用方式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浙江档案信息网:方言建档工作,是"浙江历史文化记忆工程"重点项目,已历时一年半,建设中的68个"地方方言档案资料库"已完成47个",浙江方言档案资料总库"今年将全面建成,畲语位列其中。莪山乡里的畲民是清光绪元年由文成、青田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建立方言电子音像档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国内方言电子音像档案的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普通话的进一步推广,我国各地的方言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基于以上现状,本文从档案学角度出发,结合当前方言文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方言档案式保护与传承的新思路,并且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充分分析方言档案式保护与传承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多样性体现文化的多样性,一种方言体现着一个地域的文化内涵。而建构社会记忆,传承地域文化本身就是档案部门的职责所在。本文基于对方言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从社会记忆观角度对档案部门的方言保护工作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档案部门主导方言建档工作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为全面保存浙江记忆,抢救正逐渐消失的地方方言,浙江省档案局迅速启动推进了浙江方言语音档案数据库建设工作,具体分试点推进和全面实施两个阶段进行,开展时间为2011年11月—  相似文献   

15.
方言是地区文化的基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方言的生存空间日趋狭小。为了保护地方方言,保护以方言为基础的其他文化遗产,建立方言档案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用"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全体档案工作者 "三个代表"思想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档案事业,加强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档案工作者,将"三个代表"思想作为指导和发展档案事业的理论基础,并将其贯彻到发展档案事业的全过程中去.作为档案工作者,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培养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日前,浙江省义乌市档案局(馆)正式启动方言语音档案建档工作,把义乌最地道的"土话"以文本、音频、视频形式全面、立体地记录下来,让义乌方言语音资料真实、完整地进馆入库。一是分析现状,摸清"家底"。"义乌十八腔,隔溪不相同。"随着普通话逐步推广、市场经济日益繁荣,义乌方言正成为逐渐消逝的乡音。但它就是一座宝藏,需要通过实施"记忆工程",进  相似文献   

18.
吕红 《中国档案》2012,(7):59-61
浙江记忆工程由具有国家或全省意义、省内区域、城市、乡村意义的历史文化记忆及反映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的历史文化记忆等组成。"十二五"时期,主要实施"浙江名人"、"浙江方言"、"浙江名镇(村)"、"记忆浙江"、"家庭档案"、"家谱族谱"等十大全省重点项目,以及区域特色文化、城市记忆、重大历史事件、著名企业、老字号、典型建筑物(构筑物)、口述历史等省内各地统筹推进的项目。  相似文献   

19.
方言档案不仅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表现、地域文化的直接载体,还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价值。基于此,通过对当前我国方言档案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总结,并探讨深化开发利用的合理路径,即以项目为驱动,鼓励公众参与翻译与整理,线上线下联合征集,利用新媒体实现互动式传播,方言创新元素与民间工艺品相结合等方式,最终实现开发利用质量兼优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档案》2012,(8):66-68
回眸江苏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困惑、艰难、曲直、成长、成功、创新、希望并存。自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起步、建设、发展、应用和整合等阶段,全省档案信息化逐步从单机版发展到网络运行模式,从单一目录管理发展到智能物联档案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进入"十一五"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