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亲情.是世界上最真诚、最温暖、最珍贵的情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关于亲情的颂歌,相信有许多人很想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但为什么我们写父爱、母爱等的话题作文,并不感动人呢?其实,我们只要用心去感受亲情,就能写出内容充实、感人至深的文章。要表达充实的亲情,就要有丰富的生活和情感。我们如果写的是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的是自己的真切感受,还用担心文章内容不充实吗?  相似文献   

2.
陈海林 《现代语文》2007,(2):110-110
许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抓耳挠腮,眉头紧锁。其实也难怪,如果作文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孩子对它不感兴趣,甚至害怕、讨厌它,又怎能写出精彩的文章出来呢?要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首先要培养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3.
正写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善于用心感受生活,在我们接触到的人、事、景、物那里得到深刻的感悟,我们的文章就有了气场,有了立意,有了灵魂。什么是感悟呢?感悟,就是对事物有所感触而领悟。什么是作文中的感悟呢?作文中的感悟,就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记叙、描写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领悟。是一种情感的抒发,一种哲理的表述,是一种诗化了的思想。在作文中运用感悟有什么作用呢?在作文中运用感悟,常具有画龙点睛之美,卒章显志之妙。能引发读者思考,使文章更有深度,更具感染力。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感悟,比如居里夫人在《我的信念》一文中写道: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小学生习作教学也不例外。多年来,小学生都是被动作文,“教师要我写,我不得不写”,以致每次作文都是紧锁眉头,备受煎熬,作文写完,如释重负。这种被动的写作,学生的兴趣何在?感情何在?那么,如何做才能改变这一作文教学困状,真正夯实小学习作教学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明了航向。学生作文是一个自我积累、自我感悟、自我探究、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指导学生作文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生活,  相似文献   

5.
周卫国 《现代语文》2006,(7):115-115
如今,过重的课业负担挤占了学生太多的时间,使他们读的书是少之又少,再加上缺乏对生活的真体验、真感受,学生写出的作文自然就少了真情实感,没了灵气和活力,仿佛褪尽了华美色彩的布匹,令人不屑入目。那么,怎样才能还作文以勃勃的生机呢?感悟是个体凭借语言及其语境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感悟要比写出观察的结果难得多。因此,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绿色,乃生命本色。所谓“绿色作文”,是指学生不受世俗的影响和某种固定思维的束缚,根据自己观察世界、感悟生活的实际收获,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自主地写出体现自身个性特点的作文。提倡“绿色作文”,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指导思想。那么,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写“绿色作文”呢?我想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   

7.
李海螺 《课外阅读》2011,(6):286-286
在作文教学上,我们提倡学生在写作文时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说真话,引导学生述真事,启发学生抒真情,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用心灵来感悟生活,把身边熟悉的一切,变成生命中最美丽的景色!让每一次习作,都成为生命体验的激情表达。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作者观察世界、认识世界过程。作品是心灵的精华。感受最深的人才会有传神的笔调。唯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获得桂冠。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多角度去观察生活,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如何去获得这些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呢?怎样才能写出真情灵动的作文呢?我觉得要善于向生活取经,做生活的有心人、"多面手"。一、学会"摄影",开阔眼界清晨阵阵微风拂起的涟漪会发出什么样的闪光?天空像什么样子?有什么变化?只有仔细地观察过这些景色的人,才能成功地描绘出景色。所以,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接触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深入到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生活作文  相似文献   

9.
话题作文强调人人有话说的特点,符合不给学生设置作文障碍的要求,有利于张扬个性,有利于创新,有利于智力发展和语文综合能力的形成。话题并非命题,学生可以不拘泥于传统的作文套路,而选择最能展现自己作文特点和风格融的形式及内容。怎样才能写好话题作文呢?一、审题要准确对话题作文而言,审题耍准。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找准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然后思考写作的角度。其次要抓住材料中的语言提示,得到写作信息,找到可供选择的写作方向,从而正确快速地构思。如话题作文“收藏”,明确提示文章可以“大到文物古籍、古玩字画,小到一张卡片、一张书签、一张相片”。有的信息则隐含在提示语中,如提示语是“观赏优美的景色,是感受生活;聆听悦耳的音乐,是感受生活;拥有纯洁的友谊,是感受生活;享受浓浓的亲情,是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苦乐,是感受生活。”这段话暗示了写作的内容,可以写对景物、音乐、亲情、友情的感受,也可以写自己奋斗中的苦与乐。最后要特别注:苗舌题里的限制语和中心词,往往会对作文的内容、中心、立意、文体等有所限制。如话题“心灵的选择”,应该写内心的思想斗争,才能突出“心灵”这个重心,如果简单地写“选择”,那就离题了,因此审题要准。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什么? 作文是痛苦时的呻吟,是高兴时的欢笑,是悲愤时的怒吼,是感动时的热泪,是顿悟时的欣喜……所以,作文要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描写自己的真实生活。 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就要先把感情孕育在其中,直到有一种“不吐不快”之感时再写文章,写出的文章才能令自己满意。从来没有见过有哪一个人见了作文题目想也不想一挥而就写下的文章成了传世佳作。 有同学常常叹息无文可作。究其原因,不是没有看到东西,而是看到了东西,却没有用心去领悟,也就是没有用自己的感情去认真看待这件事。 真的,只要你用自己的感情来领悟这个世界,来写…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感受到,学生写得比较好的作文,一般都是对他们身边发生的事情的描写和抒发。诚然,写好作文、写得生动,多看、多背范文是一方面。因为多看、多背范文,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学习遣词造句,学习表达抒情。但是,再多再好的范文,也只是他人对生活的感受和心灵感悟,对于读者来说只是间接的生活感知,并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没有生活,照搬作文选,写出的作文就会没有活力,就显得如花木堆积,毫无灵气。我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双抢的作文,许多同学都能写出双抢的忙碌、天气的炎热、劳动的艰辛以及丰收的喜悦,尽管有的习…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这是针砭时弊的真知灼见。然而许多学生在生活中见得少,知道得少,积累也少,又如何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鲜活饱满的作文呢?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大胆地走进生活,在生活中索取作文素材,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才能有效地提升作文水平。一、学会观察,留心生活,向广袤自然索取作文素材  相似文献   

13.
1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兴趣学生作文的取材主要来源于生活。多彩的生活,每天都在拨动着人们的心弦。生活本身蕴藏着十分丰富生动的写作材料,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深入生活,用心灵去感受生活。走到生活深处,广泛地摄取材料,挖掘生活的真、善、美,探求事物内在的奥秘,体味其精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深刻体验和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4.
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微小镜头,以小见大,从平常中见特别,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要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故事呢?很多人做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事,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看,放开思维去想,把自己真实的感悟写下来。用发现的眼光去留意生活的美,为写作收集素材,写出富有个性化的真实作文。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作文也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怎样能把小学生对周围的认识水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怎样才能使学生从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到愿意写作文、爱写作文、写好作文呢?我想,这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生活。  相似文献   

16.
张波 《甘肃教育》2020,(6):191-191
中学生的作文,简言之就是用中学生的语言,把自己看到的、做过的、听说的、想到的等等有条理地写下来,能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今天常态教学中的学生习作,可以说或多或少存在急于求成,追求高分等倾向,而最关键的问题是没有解决好回归作文的本真。那么,如何让作文回归本真,让学生写出真实、个性、充满灵气的真作文呢?一、真作文,需要发现的眼睛和敏感的心灵首先,学校、老师、家长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17.
梁远玉 《广西教育》2007,(10A):33-33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话提出这样的要求:“对写话有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如何引发学生写话兴趣和信心呢?又如何激发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欲望呢?我是这样做的:从抓住生活细节入手,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和思维火花,提高学生写话水平。  相似文献   

18.
作文怎样写,已经成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怎样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一、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体会生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还比较肤浅,因此,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体会生活,敏锐自己的感受,在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中找到心灵感动的“敏感点,”在人们习见的生活中嗅出不同的“味儿”来。我们在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时,不仅要使学生进入真境,“身人”事物,而且要“心人”事物。古人曾说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世间的万事万物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有真正的收获。因此,我们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不要一掠而过,走马…  相似文献   

19.
赵丽琼 《成才之路》2009,(11):20-21
作文。是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真实的、独特的感受。写出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地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要做到写实事、说真话、诉真情。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让学生想写、爱写、会写,并能通过作文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我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一个很广的领域,这里仅在“通过审美,进行作文教学”的背景下,谈一些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作文教学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允许学生从自己的真实感受中去提炼生活,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而且要指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