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数学教学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些课程目标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过程,创设最佳问题背景,生动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下面以初中《等腰梯形的性质》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为例,来说明怎样进行问题背景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教师应该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围绕目标吃透教材,以目标为导向(把智能目标、情感目标渗透在认知目标中),以思维为核心,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过程,创设问题背景,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教学程序设计在最佳的问题背景中,以实现其最大的价值。下面以“等腰梯形的性质”一节内容的教学设计为例来说明问题背景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目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根据知识的发展过程,启发学生探讨知识的来龙去脉.追根溯源,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案例背景分析: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中,低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是与计算方法的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就必然涉及到算法多样化的问题,这也是本案例所要展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一、高中函数教学现状1.高中函数教学存在的问题其一,是数学教材的问题.较之于传统的教材,高中函数新教材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高中函数教材进行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导入,且在部分章节后面增加"实习作业"、"阅读内容"等环节,有助于扩大高中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用函数知识发现生活生活当中的问题,帮助高职生分析、解决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函数教材知识体系安排仍偏向于数学的严谨推理和形式化表达,缺乏知识渗透、背景联系、知识拓展;和教材相关的思想方法主要用于解读数学题目,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解决问题的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新课标教材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与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生动有趣的资源。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7.
王军 《辽宁教育》2002,(3):56-57
过程性原则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原则。著名数学教师马明先生说过:“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要把那种“轻过程,重结论”的注入式做法,变为“让学生易于参与并且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以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我们知道,设计思维过程的实质是将数学思维的必要过程“复现”出来。这包括问题的提出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探索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等等。一、设计问题的提出过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也就没有数学的心脏,…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的本质是思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观念都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因此,数学教学设计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设计一个(或一组)问题,把数学教学过程组织成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问题调动学生探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增长知识,发展能力。从本质上讲,数学教学设计就是问题设计。一、设计初始问题,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所谓初始问题,就是那些可以导至数学知识(概念、定理、…  相似文献   

9.
吴汝萍  刘玮 《江苏教育》2007,(14):70-71
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对教材本体的把握上尚存在不足。以应用题教学为例。有诸多错误认识必须予以纠正。新课标数学教材中应用题的地位没有“边缘化”,而是分散编排在四个知识板块中,并起着统领作用;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没有“淡化”,更注重数学抽象与建模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受到重视;更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后续发展。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无缝衔接,是义务教育阶段每位数学老师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北师大版义务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无缝衔接的对策。一、实现老师和学生心理认知的衔接北师大版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和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指导原则,简称为过程性原则。过程性原则要求数学教学要充分地暴露数学思维过程,它是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教学设计的实质是问题设计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观念都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数学教学设计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设计出一个(或一组)问题,把数学教学过程组织成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学数学,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数…  相似文献   

12.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知识,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应只直接从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例、习题和公式定理等知识点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时,若从感知教材出发,则通常是象老教材那样先给出一些具体的材料,如: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的接收、贮存和应用过程,更重要的是思维训练和发展过程。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必须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教师将教材的编写意图、自己处理问题的想法复现出来.展现给学生,便于学生深层次的理解与思维方法的借鉴。学生将自己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曝光”.便于教师反馈评价与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补偿。这样就沟通了师生间思维路线。形成“教”与“学”的回路,从而有效地实现知识训练智力的价值,开发儿童潜能,完善和提高儿童素质。下面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4.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学习是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探究学习中,主要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地呈现学习内容。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选择适宜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这就需要教师钻研教材,把握知识背景,发掘知识内在关系以及拓展点、衔接点,优选探究性学习内容。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归纳出了如下探究性内容,以优化小学数学探究性活动设计。一、开放性数学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问题教学是指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它是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心理品质的过程。以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定理、公式和法则的发现及推导过程、数学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为例,探究问题教学的“过程化”。  相似文献   

16.
丁彩霞 《宁夏教育》2005,(11):44-45
数学作业能使学生深化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有着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作业大部分是教材提供或教师,家长布置的,学生没有有选择作业、布置作业的权力,这样就淡化了学生的主体性,强化了教师的“主体”权威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学习没有固定教材,教学内容又不确定,所以,很多人认为不需要进行教学设计。但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就决定了研究性学习同样需要进行设计,设计的侧重点应放在教学目标、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初中数学新教材为师生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与来源,是供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新教材提供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发展.教材是课标的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教材上的每部分知识应该怎样教,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教学过程教师直接将结论式的知识授予学生,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以学生记忆科学结论的多少为教学目标,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只讲教法,不讲学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没有发挥的空间,个性发展受到限制。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重视科学过程及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及价值观。因此,生物课堂探究教学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这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探究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缺陷提出的,因而它有着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的特征与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方法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途径。现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从教学思想上重视数学思维和方法的培养. 数学教学离不开基础知识教学,它和数学思维方法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两大内容,基础知识以教材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而数学思维方法蕴含于基础知识之中,数学思维能力和方法的提高,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它比知识更具有普遍和适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传授,又要注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把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和方法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目标要求。教师在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