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说教材 "锋与天气"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常见天气系统"的第一目。本部分内容对应的课标要求为"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分别从全球尺度和地区尺度认识这一要素。本章前两节介绍大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大气环流与气候,本节从生活需要出发,讲述影响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因此,本部分内容在本章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2.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课标解读】该标准的行为条件为"运用简易天气图",对达成课标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既将气象学中的简易天气图应用于教学之中,同时应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该标准的行为动词为"分析",认知内容为"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中地理新教材第二单元《大气环境》第五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从人们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要求指导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电台、电视台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这是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之一,也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从教材内容看,...  相似文献   

4.
天气与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各种天气现象是高中地理课程的主干知识,同时也是生活中的地理,掌握这部分知识,利于增强学生的生活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其生活生存的需要,因此成为高考重点考查的知识。一、天气图的考查趋势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  相似文献   

5.
全斌 《地理教育》2001,(5):23-23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于第二单元“大气环境”部分的智能训练制定了四部分内容,即读图分析: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分析类比:比较各气压带、风带的特性;综合分析:举例说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常发性的气象灾害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下面对有关内容作一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6.
李斌 《地理教育》2011,(9):26-27
一、教材分析本课在前三个课时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大气运动的直接表现,在简单天气图中,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判断天气状况,既是本节的概括和总  相似文献   

7.
杨红 《考试》2008,(12):36-39
人们每天都关心"天气预报",经常接触电视节目中播放的简易天气图,读懂简易天气图是学生以及作为未来公民必备的一种生活技能。"常见的天气系统"既是学科主干知识。又是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考点是高  相似文献   

8.
一、课标理解课程标准: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本课标要求学生掌握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特别是锋面过境前后天气特征的过程性分析。能够运用所学,分析简易的天气图,并结合一些天气实例,如梅雨、寒潮、台风等进行适当的拓展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考点点击 1.考点解读(表1) 2.高频考点 (1)地质作用与地貌:地质地貌示意图(剖面图、景观图)的判读;地表形态的成因分析;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2)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大气受热过程的地理效应;风向判断与绘制;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和简易天气图的判读;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成因及其判断;气候要素(气温、降水等)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0.
一、考点点击 1.考点解读(表1) 2.高频考点 (1)地质作用与地貌:地质地貌示意图(剖面图、景观图)的判读;地表形态的成因分析;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2)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大气受热过程的地理效应;风向判断与绘制;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和简易天气图的判读;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成因及其判断;气候要素(气温、降水等)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1.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的大气运动部分,先介绍了热力环流,然后介绍了三圈环流,它们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非常容易陷入把气温和气压的关系理解为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第五节,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课是在综合前四课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在实际生活中,天气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本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常见天气系统”共分为两课时,此部分为第一课时锋与天气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4.
一、如何理解“时”首先,任何一个天气系统都是大气环流中相对独立的系统,其生存时间一般较短,教学中应突出因时而异。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频繁受到冷锋南下侵袭,出现大风低温雨雪天气;5月~6月又受准静止锋影响,常为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7月~8月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出现高温闷热的“伏旱”天气;8月~9月又可能受强热带气旋影响而出现大风、暴雨天气。其次,天气系统的生长、移动和消亡是依时而行的,教学中应突出天气过程分析。以冷锋过境为例(图1),就可将其分为三种时态:①将来时(A地),冷锋即将过境,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学习高中地理时,很多人不得要领,感到高中地理难度大、学习效果差。那么,怎样才能学好高中地理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一、激发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兴趣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它是直接推动我们学习高中地理的心理动因,决定了我们学习高中地理的效果。因此,我们要明白学习高中地理的意义与价值(科学价值、生活价值、心理价值、交往价值、美学价值等),培养我们对高中地理的兴趣;要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激发我们对高中地理的兴趣,如在学习“大气运动”时,我们可以回忆电视里播放的天气预报,用教材中有关大气运…  相似文献   

16.
长期的观测和实践表明,云的产生和消散以及各类云之间的演变和转化,都是在一定的水汽条件和大气运动的条件下进行的。人们看不见水汽,也看不见大气运动,但从云的生消演变中可以看到水汽和大气运动的一举一动,而水汽和大气运动对雨、雪、冰、雹等天气现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大气一章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让学生能更好吸收知识,尝试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可尝试按大气运动一常见天气系统一三圈环流一世界气候的顺序进行讲解,也就是对教材进行重组,打乱顺序把三圈环流与常见天气系统互换,将锋面系统的教学提前到三圈环流前面讲。让思路更清晰,过渡更自然。知识之间联系更紧密。  相似文献   

18.
田旭东 《地理教育》2015,(Z1):108-109
一、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征。课标解读:通过研究"标准"内容,可看出本条"标准"有两个要点。一是天气系统图的判读。通过对不同天气系统的学习,能够判读和分析不同的天气系统,其中重点是对天气系统的学习和解读。二是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通过能够从气温、气压、降水、风等方面分析了解天气系统,从而总结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条件下的天气状况,进一步明确天气系统移动前后的天气状况。  相似文献   

19.
“大气环流”既是高中地理教材“地理上的大气”一章的重点,也是该章的难点之一,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顺教学思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引起大气环流的诸因素。经过多年实践,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假设条件→推翻假设→步步深入→得出结论”的“四步法”。 第一步,由热力环流导人大气环流,提出“大气环流”的概念,即全球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指出引起大气环流的因素是很多的。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先提出三个假设条件:(1)地  相似文献   

20.
高中地理新教材上册第48页首次出现了锋面气旋图。锋面气旋图的判读分析是识读简易天气图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判读分析锋面气旋对培养和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有重要作用。一、锋面气旋的发展过程锋面气旋是由冷、暖空气共同组成的具有锋面的低压系统。它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多见于温带,故也称温带气旋。锋面气旋的发展过程,可分成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