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执政以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是一个现代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围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核心,历经三个时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之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等各个领域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在对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开放背景下,遍及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相互渗透,彻底打破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封闭、单一、沉闷的传统局面。面对这一格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与未来发展必须主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理论与实践上,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尤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正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融合与斗争,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能力,并有效占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3.
张春 《华章》2011,(22)
国家软实力的打造离不开边缘意识形态的多样与争鸣,离不开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离不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坚持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与整合边缘意识形态,才能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当代青年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青年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青年主流意识形态,在此过程中,要体现尊重与包容,并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各种社会思潮与观念的出现,使得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受到严重的挑战。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目前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结合我国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契合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是重中之重。文章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及大众化发展的趋势为着力点,对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文化发展中话语权的构建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批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难以割舍的一块阵地.英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读者意识形态"的创新性概念,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伊格尔顿不仅吸取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的成果,而且借鉴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解构主义等20世纪新潮理论成果,伊格尔顿最终走向的政治批评是与他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立场、目标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追寻现代化梦想,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伴随着意识形态的重大争论。成功开辟现代化道路,体现世界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与科学意识形态指引有着本质性关联。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行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卓越证明,也是在社会思潮“万花纷谢一时稀”背景下逐步走上正轨,在力排各种意识形态偏见或者误解、拒斥各种“左”和右的干扰中创立起来的,因而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形态意蕴具有历史性维度。同时,它也具有共时性维度,即其意识形态底蕴都具有对话和交锋色彩,体现了自己的主体性、独创性和有效性。发掘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形态意蕴,不仅有助于我们深明道路背后的“主义之争”,而且有利于坚定“道路自信”和“意识形态自信”,从而引领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扬帆远航、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有一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意识形态概念曾经历过一个中性化的转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的分析发现,马克思恩格斯确实在否定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但依据他们关于意识形态产生和存在条件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只不过基本规定不同,所谓“中性化”问题就成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问题;列宁在并不知晓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贬斥性用法的情况下,提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从思想史的角度也并不存在所谓“中性化”的过程.毋宁说,这一过程本身只是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正在发生的社会运动进行探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就是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绝对领导;敢于和善于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开展斗争;突出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体地位;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基础;积极打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高职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着宣传力度弱化、缺乏规范导向、高职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不足等问题.加强和改进高职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加强爱国主义、历史传统教育,借用民族文化艺术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用浓郁的校园文化熏陶高职生,并注重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非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经济社会生活多样化带来的思想文化多样化的挑战;在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激烈斗争的条件下,面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条件下,面对网络化信息化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强化阵地意识和使命意识.  相似文献   

12.
通过考察中国文学翻译史上意识形态与翻译策略的关系发现,一方面勒菲弗尔关于意识形态与翻译关系的理论对诸多的翻译现象都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另一方面译者作为具体翻译过程的操作者,其个体意识形态对翻译策略的选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当时的意识形态相对开明时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是指能有效地支持、服务和维护某种权力结构的意义或言说,它具有结构性、权力性、无意识性等三方面特征。意识形态批评是对结构性权力关系及其背后利益的揭露和批判,是对意识形态的常识性和自然性特征进行解码、祛魅与敞明。只要人类社会还结构性地存在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配置或稀缺资源与价值的不合理分配,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批评问题就永远不会过时。  相似文献   

14.
论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科学化的意识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因其科学性,形成了意识形态和科学关系发展史的分水岭,实现了意识形态作为否定性范畴和描述性概念的辩证统一。在提倡和弘扬文化-意识形态的科学批判精神,并贯彻学术争鸣原则的基础上,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适度性,使马克思主义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科学主义精神之间保持“必要和张力”,则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方略。  相似文献   

15.
将心理学中的气质理论与顾客关系管理中的顾客抱怨相结合,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不同气质类型的顾客产生抱怨的可能性不同,抱怨产生后的行为反应不同,问题得到解决后的行为反应也不同。为企业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帮助企业区别对待不同气质类型的顾客,更好地进行顾客关系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在审美形态呈现完全不同的发展理论。这种发展理论在中西哲学与美学开启之时就定下基调。古希腊人与古代中国哲人在言意关系理解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东西方文化对我们所处的世界有着迥然不同的归纳和言说方式,并传达出不同精神追求。这种差异最终带来对美的形态的不同总结,并呈现不同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18.
本篇论文试图从话语功能的角度阐述修辞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包括种族、性别、阶级历史语境等施加在修辞上的影响以及反过来修辞所发挥的意识形态功能。  相似文献   

19.
西方语言论文论中充满了对意识形态的指责与背弃情绪,极力否认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然而在他们的猛烈攻击声中,却透露出他们自身正是一种边缘意识形态的症状,他们对"纯文学"的倾情只不过是一种逃避主义。文学尽管有其独特的审美属性,但仍无法抹杀它本身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