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八五年第十期《中学语文》刊登了陈迅同志的《关于<论鲁迅>的论点》一文,陈迅的观点,我认为值得商榷。既然“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那么,一篇议论文必定是感时、感事,有针对性而作的。明确写作的背景、目的,对搞清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很有必要的。《论鲁迅》是毛泽东同志在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他讲演的对象是  相似文献   

2.
高语五册中选的这篇课文,是鲁迅先生后期写的一篇非常精彩的文艺性论文。它的论证方法是在反驳敌论的论证方法中驳倒敌论,而确立己论的。所谓反驳敌论的论证方法,就是指出敌论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由这样的论据得不出这样的论点,因而论点不成立。在这篇课文中,敌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其论据有三:1,两年以前总自夸地大物博;2,不久,就只希望着  相似文献   

3.
【总体阅读思考】一、这篇课文节选自瞿秋白哪一篇重要论著?它在原文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二、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 三、这篇课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入门指津】一、节选自《<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该序言的最后部分。《<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一篇全面论述鲁迅思想发展历程和评价其杂文的战斗意义的大块文章,全文由八个部分组成。节选的这部分,则是在对鲁迅做了全面论析的基础上引出的结论,概括、提炼出表现在鲁迅身上的“宝贵的革命传统”——鲁迅的精神。这一部分在《序言》中处于总结、收束全文的重要位置,是作者评价鲁迅的观点的升华,起着高屋建瓴、统摄全篇的作用。二、课文第一段加着重号的长句:“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论鲁迅》一文,选自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这是他在一九三七年延安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经历了四十五年后为纪念毛泽东同志逝世五周年才正式发表。这篇讲话的纪录稿,曾经编入一九三八年出版的阿英主编的《文献》、卷之二,编入解放区出版的纪念鲁迅专集(如《鲁迅论》、《鲁迅新论》、《鲁迅研究丛刊》第二辑),现在又编入《大学语言》课本,编入从一九八三年开始使用的全日制中学《语文》课本初中第五册。学习毛泽东同志这篇讲话,能使我们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论鲁迅》是毛泽东同志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九日在延安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篇讲话是当时陕北公学学员汪大漠同志的记录稿,最初发表在1938年3月出版的由胡风主编的《七月》刊物上(参阅《人民日报》1981年8月19日唐天然《〈毛泽东论鲁迅〉发表经过》和《人民日报》1981年10月12日胡风《一点回忆》两文)。在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的前夕,《人民日报》于1981年9月22日,重新发表了这篇重要讲话,它与原来发表的记录稿略有不同。毛泽东同志当时所以要发表这篇重要演说,其  相似文献   

6.
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通过列举一定的事实材料和运用逻辑推理,表明作者对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述作者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一篇议论文通常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要阐述的思想观点;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事实和根据;论证是议论文中对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揭示,也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者之间关系紧密,共同构成一篇议论文。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的《论鲁迅》,已选作初中语文教材。毛主席在文章中精辟地阐述了鲁迅精神的三大特点,为我们认识鲁迅,学习鲁迅指明了方向。《论鲁迅》这篇文献的笔录整理和发表,颇经周折,现将有关资料辑录整理如下,或可作为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论鲁迅》中心论点究竟是什么,它是怎样提出的?各种教研材料说法不一。有的说“鲁迅的精神”是中心论点。有的说它论述的中心是“纪念鲁迅,学习鲁迅”。我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应是:“鲁迅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助力”。论点是在开篇的第二节提出来的。什么是议论文的论点呢?初中语文教材对此下了这样的定义:“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二很明显,把这篇文章的论点概括为“鲁迅的精神”是不妥的,它没  相似文献   

9.
本册第二、五、六单元为重点单元。第二单元包括三篇议论文,要求结合知识短文《论点和论据》,使学生了解写议论文论点要正确、鲜明,论据要确凿有力。学习写一些简单的议论文。《论鲁迅》一文运用先分析后归纳的论述方法,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阐明道理。《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围绕中心论点,阐述论点提出的依据。通篇采用具体事例来论证问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邓小平<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的祝辞>和江泽民<在第六次全国文代会上的讲话>这三篇经典文献,挂一漏万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问题,以期抛砖引玉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对这一重大课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论鲁迅》(初中语文第五册)是一篇具有独特风格的议论文,也是初中三年级学生着重培养议论能力、掌握论点和论据知识的典范教材。弄清它的结构情况,对于理清文章的逻辑思维过程,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进而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很大好处。特殊的引论段落《论鲁迅》一文(除开头的呼语“同志们”外)共七个自然段。如果把第一、二自然段作为课文的第一部分,即作为全文的引论部分,并且概括它们的意思为“从阐述陕北公学的任务入手,联系到纪念鲁迅先生的重要意义”,这未尝不可。但是,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分析,就可以看出,这两个自然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第一自然段是一个笼括全文中心,含有完整的议论因素的特殊的引论段落。  相似文献   

12.
一、讲——从本文开头看议论文的战斗职能议论文在现实生活中有何作用?这是我们学习议论文必须首先要搞清的一个问题。鲁迅说,议论文的职能是“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即给以反响或抗争”,“对于新的事物呐喊开道。”文章合为时而著,合为事而作,写议论文,读议论文都必须注意文章的时代背景。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这篇讲话既不  相似文献   

13.
《狂人日记》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这一事实已经得到多方(包括鲁迅先生本人)证实.本文指出<狂人日记>与美国作家爱伦·坡的小说<泄密的心脏>有着一定的联系,爱伦*坡对鲁迅的创作可能起到一定的影响,并从两位作家的思想根源、人生哲学和两篇小说的内容、主题以及创作手法等方面探求其中的一致性,从而证实该论点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孔乙己》中想阐述的观点,无疑和鲁迅本人想解决(或构筑)的国民性问题有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对社会人生的一种关注,以及他那扎实的古文功底,绝妙的讽刺艺术,在这篇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笔者认为:了解鲁迅应该熟识《孔乙己》这篇小说,应该从鲁迅的自我觉醒意识开始。同时,走进鲁迅世界,则意味着了解中国文化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是最能够鲜明地体现鲁迅先生的论战风格和斗争精神的著名杂文之一。文章见解深刻、用意深远,内含丰富、旁涉博杂,是一篇在理解和分析上具有相当难度的课文。要读通读懂这篇文章,关键一点就是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好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为此,特别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紧密联系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6.
《论鲁迅》一文是毛泽东同志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九日在延安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正当全国人民隆重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这篇重要讲话于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二日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了。陕北公学简称“陕公”。一九三七年九月成立于延安。它是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干部的学校。招收来自全国各  相似文献   

17.
<正>一、课前谈话——聊聊我所认识的鲁迅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下午,我们一起来读一篇和鲁迅有关的课文。大家预习过吗?这篇课文的题目叫什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师:对,我们要学习臧克家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大家先来看一下鲁迅的这张照片。(出示鲁迅照片)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18.
鲁迅和嵇康     
<正>一、1940年,郭沫若先生写过一篇《庄子与鲁迅》;1947年,许寿裳先生写过一篇《屈原和鲁迅》;——这对于发掘鲁迅和古典文学遗产的继承关系上都是饶有意义的。很久以来,我却想写一篇《鲁迅和嵇康》,这是因为,在我看来,鲁迅对嵇康那么爱好,嵇康和鲁迅在思想上以及在风格上又有那么些相似之处,发掘发掘是尤其值得的吧。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有三篇课文《论鲁迅》、《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说谦虚》,和一篇知识短文《论点和论据》组成的。教学的重点是结合学习短  相似文献   

20.
一八八三年三月十七日,在伦敦海洛特公园安葬马克思的时侯,恩格斯发表了这一篇著名的讲话。这篇讲话既对马克思表示了深情的悼念,也对马克思的一生作了最简要、最中肯、最深刻的评价。高中学生学习这篇讲话,难以透彻理解讲话的全部内容,因为他们在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方面还缺少起码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制订教学目的,只能要求学生概括地、初步地了解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了解并学习马克思为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而钻研科学、参加革命实践的伟大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