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鲁迅小说讽刺艺术的美学体系及审美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是以幽默见长的讽刺大师。他在小说中建立了庞大发达的讽刺艺术美学体系,充分展示了极具审美价值的多彩多姿的讽刺艺术审美形态。从取材、语言、风格等不同角度出发,可以充分了解了鲁迅小说中所展示的真实的讽刺艺术生命、生动的讽刺艺术形象和浓郁的讽刺艺术情感这一讽刺艺术的完美体系和丰富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2.
冷眼冷笔、冷嘲冷讽是张爱玲小说的一大特点.张爱玲小说辛辣地讽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旧上海冷漠虚伪的家庭人际关系,讽刺了人的种种愚昧、虚荣、冷漠和自私,也讽刺了其他种种可笑的事物.鲁迅的讽刺艺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讽刺艺术属于"有我之境"的讽刺艺术,而张爱玲小说的讽刺艺术是"无我之境"的冷眼旁观、冷言冷语,然而,在冷静的剖析与无情的讽刺背后隐藏的却是悲天悯人的情怀.张爱玲对芸芸众生有着一副菩萨般慈悲的心肠.  相似文献   

3.
冷眼冷笔、冷嘲冷讽是张爱玲小说的一大特点。张爱玲小说辛辣地讽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旧上海冷漠虚伪的家庭人际关系,讽刺了人的种种愚昧、虚荣、冷漠和自私。也讽刺了其他种种可笑的事物。鲁迅的讽刺艺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讽刺艺术属于“有我之境”的讽刺艺术,而张爱玲小说的讽刺艺术是“无我之境”的冷眼旁观、冷言冷语,然而,在冷静的剖析与无情的讽刺背后隐藏的却是悲天悯人的情怀。张爱玲对芸芸众生有着一副菩萨般慈悲的心肠。  相似文献   

4.
提起文学作品的讽刺艺术,最突出的要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了。《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它的艺术特色和成就主要表现在讽刺方面。《范进中举》的故事见于小说的第三回,是《儒林外史》中写得最精彩的片段。下面,本文就以《范进中举》为例,对《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进行初步的探析。一、通过具体形象的艺术描写表现爱憎感情《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人物描写上。小说通过人物描写来实现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  相似文献   

5.
《围城》的讽刺艺术不仅表现在讽刺的广度、深度,更重要的,这部讽刺作品体现出作家对于讽刺艺术的不懈探索,塑造了独特的讽刺形象,形成了独特的讽刺风格,显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中国的讽刺小说出现过两次繁荣,第一次在明中叶以后,以董说的《西游补》、烟霞散入的《斩鬼传》和云中道人构《平鬼传》为代表;第二次繁荣在清乾隆年后,产生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李汝珍的《镜花缘》和张南庄的《何典》等一批优秀作品。由于政治、经济、宗教的大背景有所变化以及文学本身的差异,讽刺小说的两次繁荣在思想、艺术等方面也相应的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本文试图通过对部分作品的分析,探究明清讽刺小说艺术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讽刺,是不平、不满而又不得直言的产物,是人类高度发达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智慧的特殊结晶。讽刺艺术,是现实生活中如鲁迅所说的那些“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的事物的折光反映。 中国的讽刺艺术源远流长,在讨论鲁迅对中国讽刺艺术的贡献之前,有必要对中国讽刺艺术发展史作一简单的回顾。  相似文献   

8.
讽刺是《围城》的主要艺术特点。本文试图从讽刺的范围、力度、手法、艺术效果等方面来探讨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体现。从讽刺的范围看,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讽刺的力度看,既有表层意义又有深层意义;从讽刺的手法看,灵活多样,主要运用了比喻、心理刻画、漫画法、戏谑法等;从讽刺的艺术效果看,入木三分、切中肯綮,达到近乎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袁媛  袁群 《考试周刊》2010,(2):34-35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非常杰出的讽刺名著。小说在艺术上具有想象奇特、构思精巧、思想深刻等特征,尤其是成功地运用了讽刺的艺术手法.更加为小说的批判力度增色不少。小说运用了多种讽刺手法,特别是反语手法比较突出。本文着重从小说的反语讽刺艺术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儒林外史》、《围城》是古典和现代讽刺小说的巨著,在中国小说史上都达到了其它讽刺小说难以比肩的高峰;分析了二者讽刺艺术的共同点和鲜明的独特性,借以阐释其讽刺艺术上存在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同时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探讨二者在讽刺艺术上的缺憾。  相似文献   

11.
借《围城》中的多种讽刺手法分析小说的讽刺艺术,通过这样一群知识分子失恋、失业、流徙、浮沉或以沫相濡,或因利反目的人生百态,淋漓尽致地展现作者的讽刺艺术。突出小说的主要成就——讽刺。  相似文献   

12.
被鲁迅赞之为"诚微词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足称讽刺之书"的我国著名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明清之际的社会风俗画。作品"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艺术,显示了作品讽刺的独特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本文通过对范进、周进终生向隅科举的荣辱经历、为两根灯草而死不瞑目的守财奴严大育、自诩算命"无不神验"的江湖术士陈和甫等典型人物及典型细节的分析,对《儒林外史》精炼、夸张、含蓄、婉曲、意蕴深隐的讽刺艺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鲁迅作品讽刺艺术有其独特的艺术性。一、同十九世纪欧美和我国晚清时期作品相比、阐明鲁迅作品的讽刺艺术内容,讽刺的目的、意义和讽刺的对象。二、鲁迅作品讽刺分三类:(1)嬉笑式:(2)怒骂式;(3)白描式.  相似文献   

14.
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影响很大的笔记小说。自清末以来,学者对该书的评价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而对其讽刺艺术则鲜有人论及。本文试就其中四个方面:讽刺的客观真实性;讽刺的深刻性;讽刺的分寸感;讽刺的具体技巧,略加讨论,希望有助于读者对《阅微草堂笔记》的讽刺艺术作些适当了解。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杂文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讽刺手法的运用独具特色。文章认为其讽刺艺术特色有如下几方面:夸大讽刺对象、恰到好处运用多种修辞格的讽刺、以夷制夷的讽刺、不失幽默的讽刺和尖锐泼辣的讽刺用语。  相似文献   

16.
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影响很大的笔记小说。自清末以来 ,学者对该书的评价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 ,而对其讽刺艺术则鲜有人论及。本文试就其中四个方面 :1讽刺的客观真实性 ;2讽刺的深刻性 ;3讽刺的分寸感 ;4讽刺的具体技巧 ,略加讨论 ,希望有助于读者对《阅微草堂笔记》的讽刺艺术作些适当了解。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鲁迅小说讽刺艺术中几个突出方面作了理论上的阐述。展示鲁迅小说讽刺艺术的成熟和完美,体现其“于平淡中见深刻”的讽刺个性特点,从而确证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在中国小说讽刺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讽刺艺术一直是《围城》的一大亮点,本文从人物、情节发展、讽刺手法、语言特色四方面论证了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体现。《围城》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它的入骨的讽刺意味是通过情节的发展,以精雕的细节来自然流露,没有给人一丝做作的痕迹,同时,它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用典、比较、推理等处处见锋芒,讽刺的语言更是诙谐幽默、尖锐泼辣,令人赞叹。  相似文献   

19.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讽刺性作品,突出的成就不仅表现在继承了明清以前小说在讽刺艺术上对比、夸张等惯用手法,还独创了讽刺艺术的新特色。在讽刺的内容、手法、以及对象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探索,单单从以往的典型性、真实性等角度来理解《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特色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企图通过比较,从以下三方面,论述《官场现形记》的讽刺艺术的败笔。一、艺术理想的光度讽刺艺术象一把火,它的职能是,烧毁不同时代的种种罪恶和谬误。这种特殊的职能,发挥得如何,首先决定于作者艺术理想的光度。讽刺文学的艺术理想,最突出的标帜是:匡世,即鲁迅所指出的,“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如果在作者的艺术理想中没有建立起这一最基本的思想,那么他的作品也就根本够不上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