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语说:“学生是花朵,老师是园丁,没有园丁的精心培育,又怎会有美丽的花朵。”是啊!无论是科学家、政治家、作家……他们虽然伟大,但归根结底,培育这些伟人的又是谁呢?那便是辛勤劳作,奉献出自己的大半生,却默默无闻的教师。没有教师这个神圣而伟夫的职业,又怎么会有那么多伟人呢?  相似文献   

2.
师生互动让课堂活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学生则是花园里的鲜花,需要园丁的辛勤培育。但学生更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更有丰富的情感。鲜活的生命更需要理解、支持和帮助。教师作为教育者,理应平等对待学生,尊重他们,拿起表扬的武器,在快乐的气氛中,使他们获取知识、完善自我,教师应全身心地为他们的成长加油、铺路。  相似文献   

3.
孙迎光先生的《教师是园丁吗?》一文开宗明义,直接“亮剑”:“教师是园丁是—个需要被颠覆的隐喻。”孙先生要否定“教师是园丁”的理由着实让人讶异:“将某种社会行为隐喻为园丁,本身就具有反人性的意味。”——孙先生的文章用三个分论点来力图“颠覆”“教师是园丁”这个隐喻。“首先,园丁文化具有冷酷、顽固的独白性质”,“其次,有园丁的地方必然有野草”,“第三,园丁文化只认可一种人造的秩序”。  相似文献   

4.
园丁妈妈     
我的妈妈是一位教师,在学校里,她是一位辛勤的“园丁”;在生活中,她真是名副其实的园丁呢!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我的理解而言,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是专业人员。所谓专业人员,一是在教学专业方面做到博而精,“学高为人师”;二是在道德行为方面,真正做到“身正为人范”。那么,教师如何作为专业人员,“传道授业解惑”,塑造教师形象呢?  相似文献   

6.
徐吉洪 《中国教师》2006,(10):25-26
按照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其《教育的语言》一书中的见解,教育语言主要由三种形式构成:教育术语、教育口号、教育隐喻。何为隐喻?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将其定义为“一事物借用另一事物的名称”。教育隐喻就是一种运用比喻的手法对教育中的某些现象进行说明。作为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极,教师历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崇拜,人们以隐喻的方式给予了他们极大的关注。“桐子”、“教师是园丁”、“教师是春蚕”、“教师是蜡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其中较为著名和典型的教师隐喻。这些隐喻性背后隐藏着“教师是什么”的深刻涵义,本文尝…  相似文献   

7.
教师常被人们誉为辛勤的园丁,满固美丽的鲜花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培育.“刺头”学生就像带刺的玫瑰需要园丁更加精心养护.才能使其娇艳芬芳。  相似文献   

8.
邓海曦 《中学文科》2009,(15):138-138
人们常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又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在塑造学生心灵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教师如何才能当好学生的“心灵调剂师”,为学生树起一块人生路上的指向标呢?我在此不敢妄谈理论,仅就个人经历浅谈如下一些感受。  相似文献   

9.
在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今天,板着面孔、闭着眼睛只道诗云子日的教育已经远不适应时代的需要,被学生所厌弃。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学生则是花园的鲜花,需要园丁的辛勤培育,早被人们所公认。但学生更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更有丰富的情感。鲜活的生命更需要理解、支持和帮助。教师作为教育者,理应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他们,拿起表扬的武器。在快乐的气氛中,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学校教育无法决定和预测他们的未来和前景,我们的教育工作也就不能为了实现统一的目标,用设计的心态去对儿童的成长进行控制、包办和干预,把学生身上那些不适合标准化模式要求的东西全部修理掉。教育的塑造心态使得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充满惩罚、充满眼泪、充满痛苦。教育应该充满幸福,应该成为一种享受,成为学生的向往。教师是园丁,儿童是花朵,虽然隐喻了老师对儿童的辛勤“关照”,但这种关照却体现出一种强权和支配意识,努力把儿童摆布成一种“可爱”的样子,违背了儿童天性,贬抑了儿童的自尊,甚至牺牲了…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蜡烛”“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社会上传统的过高期望,给教师带来了职业上的压力和盲从感。教师越发觉得自己与来自多方面的期望,如来自家长、学生、学校及社会的不同期望相距甚远,导致教师对自己失去了自信,  相似文献   

12.
《语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是语学习的主人”,语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为此,广大教师付出诸多辛勤的努力,“以学生为主体”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理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第一册第11课我们爱老师课前,可让学生观察园丁育花的图片,或带领学生参观园丁辛勤劳动的情景。讲读第一段时,可通过举例,使学生懂得“关心”的词义。讲读第二段,要着重帮助学生领会:我们是花朵,老师是园丁,是打比方的说法。为什么这样比呢?因为花要靠园丁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灌,才能开放得美丽鲜  相似文献   

14.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绝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相似文献   

15.
人们称赞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可谓贴切之至。园丁终日劳作精心培育花木 ,教师则终生忘我工作培养祖国下一代。然而 ,为园丁者竟有人因一己之私而摧残幼苗。清朝龚自珍先生写的《病梅馆记》文中就有人为了“求重价而对无拘无束生长着的梅斫其正 ,养其旁条 ,删其密 ,夭其稚枝 ,锄其直 ,遏其生气”。使得“江、浙之梅皆病”。教师队伍中是否也有人在有意无意地压制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呢 ?回答是有的。有人只讲教书不重育人 ,有人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有人厚此薄彼 ,有人言行不一……就说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吧 ,本应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但也时…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把少年儿翥比作祖国的花朵。花之所以美,因为它是由绚烂多彩、千姿百态的众多花瓣组成的完美的整体。人们常把小学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作为园丁,怎样才能使祖国的花朵成为一个健全、完美的整体呢?  相似文献   

17.
《我们爱老师》(第一册)一课要理解的词有“辛勤”、“关心”等。课堂上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词: (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前教师可带学生到公园参观。) 师:“辛勤”是什么意思? 生:“辛”就是辛苦。 师:那么“勤”呢?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民把教师比喻成“辛勤的园丁”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说明教师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提高,工作才会有成效。  相似文献   

19.
孙迎光先生的《教师是园丁吗?》(载《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第3期。以下引言除非特别注明,均出自该文。)一文开宗明义,直接“亮剑”:“教师是园丁是一个需要被颠覆的隐喻。”要颠覆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成说.是需要过人的眼光和勇气的,孙先生对“园丁”这个隐喻“发人所未发”是有些启发意义的。遗憾的是他的分析没有顾及“隐喻”的特点和“园丁”的实指,所以其“见人之所未见”更多的是“偏”见。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知道老师像辛勤的园丁一样教导我们;我们应该听老师的话,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教学要点: 一、老师教导我们,我们要听老师的话。 二、听从老师的教导,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导,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育新小学四年级三班上学期来了一位姓张的女老师,有的同学说:“刚毕业的新老师,又不是我们的班主任,我们不听她的话,她也没办法。”同学们想一想,这种说法对不对?同学们应该怎样做? 揭示课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她虽然不是班主任老师,可她也在辛勤地教我们学习,我们要听老师的话。那么怎样才算听老师的话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