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学英语口语测试中的形成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薇 《文教资料》2005,5(24):36-38
形成性评价源于诊断性测试。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通过教学过程中多方面的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调过程性、目标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口语考试由于其特殊性,限制了考试的规模,而目前的考试也都是终结性评价。本文拟将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引入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建立英语口语课堂形成性评价的评估模式。  相似文献   

2.
一、计算机化考试的理论基础 随着认知科学、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以及测试手段和方式的不断更新,现代语言测试已经从过去对测试结果的关注逐渐深入到测试的过程,测试的结果应该能够反映出测试者之间细微的个体差异。计算机化考试,包括正在进行中的美国ETS组织的托福和GRE计算机化考试(CBT--Computer-based Test),也正是在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大规模的测试更加科学规范,更具有效率。从理论发展来看,计算机考试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相似文献   

3.
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我们认识到:以往对学生的评价过分强调了“甄别和选拔”,评价的单一性突出。根据《教育部中小学评价和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多元智能理论,半年来我校在开展实验过程中,建立了一套以多元评价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学业成就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已经成为课程评价领域的热点问题。选取2017年2份浙江省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EC模式和韦伯模式,对高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的命制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石进 《教书育人》2014,(1):67-67
ACT(American College Test)考试被称为“美国高考”,它既是美国大学入学条件之一,也是大学发放奖学金的主要依据,同时又是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测试标准。美国的很多大学都认可这种考试,尤其是中西部院校。ACT考试更像一种学科考试,他强调的是考生对课程知识的把握和理解、运用程度,同时也测试了考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6.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考试(以下简称“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是普通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检查、评价初级中学教育观念和教学质量,考核初中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是否能够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基本要求的重要手段。生物中考不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而更注重发挥考试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考试有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可以分为选拔性考试(高考、中考、公务员招聘考试等)、水平性考试(毕业考试、英语等级考试等)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考试(也可以将之称为教学测试)。选拔性考试的主要功能是为录取提供必要的依据;水平性考试的功能主要是用来衡量应试者的水平;而教学测试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功能是促使学生的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估、考核的法规性文件。《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的20%”,“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强调要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分,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评价中,强调了对学生行为表现和道德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评价,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包括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两种主…  相似文献   

9.
考试有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可以分为选拔性考试(高考、中考、公务员招聘考试等)、水平性考试(毕业考试、英语等级考试等)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考试(也可以将之称为教学测试)。选拔性考试的主要功能是为录取提供必要的依据;水平性考试的功能主要是用来衡量应试者的水平;而教学测试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功能是促使学生的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广开题源,强调学科交叉应用,走开放性命题道路,提高测试成绩的含金量;开发测试技术,增加测试成绩的信度;运用测试策略,促进测试成绩的效度。为正式考试挑选真正符合标准的试题,以保证测试成绩的信度、效度,并为建立常模提供依据,使测试成绩能有效适应不同社会实践领域对人才英语能力检测的个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
试论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什么要将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建立在课程标准之上,意义何在?为了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地方或学校怎样对课程标准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将其转化为评价标准?怎样让学生的学业成就评价建立在课程标准之上?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意义在于:规范学业成就评价的设计理念,提供学业成就评价的维度框架,限定学业成就评价的内容范围和认知要求。课程标准转化为评价标准,需要对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进行技术考量。  相似文献   

12.
“以学生为本”的教师教学评价方法首先应以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掌握主动性并发掘自身潜能为标准;其次,要求学生参与到教师教学评价的各个方面。再次,应该建立合理的评价教师教学的量化标准,并根据统计学原理进行科学评估。  相似文献   

13.
在课程论学科建设与发展方向上,代表认为:对课程本质的再认识,是课程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课程论的学科性质、功用和价值取向需要同时关注两方面的需求,既能科学分析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又能切实有效地解决课程实践中遇到的难题;课程研究和教学研究作为一种理性认识形态,课程论和教学论作为知识形态,两者之间倒是可以用“整合”一词。在课程设计方面,代表们提出两种设计观,即体现课程根本属性的课程设计观和校本化的课程设计观。课程实施在内涵和外延上比教学宽泛,课程实施受课程制度和课程意识等隐性因素影响,课程实施不应在一种取向下探讨不同取向的课程实施问题,重要的是要依据“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标准来对课程实施进行价值判断。针对课程评价存在的现状和问题,课程评价研究者和实践者需要进一步做好理论研究、加强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评价、制订有效的课程评价标准、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以及加强对话和协商等工作。在教师专业发展上,要理性面对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积极深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科学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观点的教育。这门课程的内在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科书必须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做出相应调整,适应并能体现不同时期的鲜明特征。比较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科书的不同特点对新课程教学会有许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诊断测验是近年来兴起的测验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认知诊断测验与传统的纸笔测验、计算机自适应测验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能够提供被试者在知识上的详细掌握情况,能够让被试者了解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学习;能够让指导者了解学生在知识上的优点和弱点,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教学。认知诊断测验是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认知诊断测验的功能虽然强大,但是要真正大规模的实现,却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实施认知诊断测验涉及很多关键技术,并且有的技术目前还不成熟。对实施认知诊断测验的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性的介绍,以使更多的研究人员投身到诊断测验的研究中来,促进认知诊断测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军事教育改革的深入,军队院校的许多课程进行了重组,原有的实施规范已不适应课程教学,迫切需要设计制订新的课程教学计划来指导教学的实施。根据部队岗位需求,论述了航空装备保障课程教学计划的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实施过程、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军校学历教育的航空装备保障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e success of computer-based assessment systems is based on a structured approach to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together with a model that generates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standards and procedur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model that utilises a step-wise approach to assessment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within which the 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 of operational, technical, pedagogic and financial risks are made explicit. It is the strategies for risk elimination that form the basis for the standards and procedures adopted.  相似文献   

18.
Professional Legal Education in the 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 (ACT) is undertaken at the Legal Workshop.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orientation is a prominent feature of their programme. In this paper the assessment of 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used in the Workshop is described. All stages of this assessment process, including setting the course objectives, defining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problems (tasks) will be undertaken, and setting the criteria which are the standards for the assessment of success in the task, are described. The importance of criterion‐referenced assessment in the stage of setting assessment standards is emphasised. The results of the first attempt to use this assessment method are then described, and problems emerging with the process are discussed. Although this first “reality test” reveals some difficulties with the assessment metho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is novel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technique has been appropriately applied to Professional Legal Education. While some refinements are requir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thod, the overall assessment concept has been successfully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9.
Classroom assessment has become a cornerstone of today’s standards-based system of education. However, recent policy developments,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nd variable assessment education have led to significant variability in teachers’ approaches to assessment.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use a new instrument predicated on recently published classroom assessment standards – the Approaches to Classroom Assessment Inventory – to measure teachers’ (a) approaches to assessment, (b) perceived skill in current assessment tasks and responsibilities, and (c) professional learning preferences and priorities. Based on 404 teachers from across North America, this study contributes initial evidence of how teachers approach classroom assessment with respect to four dimensions: Assessment Purposes, Assessment Processes, Assessment Fairness and Measurement Theory.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point t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ased on career stage and previous assessment education. The study concludes with four key implications for assessment research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人的实践所引起的各种因素相互制约有机联系的整体。它揭示出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发展的标准就是使社会有机体良性运行,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深化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标准理论,并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