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成亮 《大观周刊》2011,(40):159-159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初中教学中,古诗词赏析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彰显城市档案馆的文化魅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综合档案馆是保管保护档案、留存一个地方记忆的殿堂.是一座文化宝库。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新形势下.国家综合档案馆如何彰显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湖南岳阳市档案馆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陈秀 《大观周刊》2012,(37):235-235
古诗词自主鉴赏能力从属于自主学习范畴.属于自主学习能力之一。教育部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要求学生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积淀.培养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从高考要求来说,诗词鉴赏已成为重要的一部分,而许多学生这一项得分却不高。因此,  相似文献   

4.
教材是教学知识的载体,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伴随"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提出,很多高职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对融合"课程思政"内容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宝库,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政素材"。本文分析了在农业类高职教材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课程思政"内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教材中应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5.
王厚钩 《大观周刊》2013,(4):163-163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成功的导入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6.
传播学起源于西方,但传播是任何文化的基本存在方式.中国在传播思想方面拥有丰富的历史资源。与西方社会的科学精神相比.中国更加注重于人文精神的培育,而且一脉相承.从未中断。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史也就是一部中国文化传播史,其中有着丰富的传播实践活动和深刻的传播思想,这是一座亟待挖掘整理的传播学宝库.  相似文献   

7.
关于善本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留下了近10万种古籍,其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们研究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取之不尽的宝库。而古籍书目是古籍整理工作者走进这座智慧宝库的金钥匙和领路人。历代公私藏书家和学者都把编制和阅读目录当作治学的津梁。为此,近现代不少图书...  相似文献   

8.
崔亮  黄震 《出版广角》2021,(10):28-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一座文化IP的宝库,还是我们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慧宝库.中国的发展,不能与中华文化的发展割裂,而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特点结合,然后进行创造性转化,实现创新性发展.以精品出版物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力,继而盘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IP,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中国社会的新发展格局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档案资料开发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一个地区公共服务和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国家一级档案馆的湖北省档案馆.是一座蕴涵丰富的文化遗产宝库。馆藏60余万卷(册)档案资料,浓缩了湖北地区300余年的历史。真实记录了湖北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其中许多重要和珍贵的档案在全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0.
罗小容 《大观周刊》2011,(15):186-186
“诗是中国文学美学特质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吴功正《中国文学美学》)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作者的情感体验,渗透着诗人崇高的审美理想和新颖的审美情趣。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培养提高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误区,首先结合吟诵运用于古诗词教学的理论依据,说明了其运用于古诗词教学的价值,然后阐述了其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的方法,最后对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出了若干要求。  相似文献   

12.
徐洁 《图书馆建设》2001,(1):108-109
综观中国古籍插图的发展,概述其几种类型,可见中国古籍插图浩博精深,是一座亟待发掘的璀灿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13.
赵红斌 《大观周刊》2013,(7):135-135
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古诗词,是古典文学中的精品,是文质兼美的文学瑰宝。它对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其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初中古诗词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影响了古诗词教学的效果。本文以初中古诗词教学为例,结合2001年颁布推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探讨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记录历史 呵护记忆 开发资源 服务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名城。发达的经济、灿烂的文化、丰厚的遗产、荟萃的人才和独特的人文精神给这座城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和活力.也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丰富的档案资源。档案承载历史,见证辉煌,档案馆是地方记忆的宝库。记录收藏、征集保护、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凸显地方历史文化,传承社会文明.弘扬  相似文献   

15.
宋晶晶 《大观周刊》2011,(14):261-261
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对小学生古诗词阅读材料不论从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结合小学生不同年龄特点进行古诗词教学研究,力求全面地、系统地、多层次地探索古诗词的最佳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群 《大观周刊》2011,(19):94-94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立意高远.韵味十足.构思新颖.语言清新,有鲜明的节奏感,学生读诗犹如赏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适当方法引导.目的在于适当启发学生的想象,初步领会诗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思想内容,为学生理解、感悟古诗文搭起桥梁,打通时空的间隔.让生活在当代的孩子们顺利地进入古诗文特定的情境之中。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好古诗词?本人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任佩 《云南档案》2004,(1):43-44
<正> 初次领略内涵丰富的藏传文化,还是在去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原中甸)时,友人告知,到了滇西北的这块宝地,一定要去拜谒一番松赞林寺。因为那不仅是一座名驰遐迩,具有悠久历史的宗教信仰圣殿,而且是一座藏传文化艺术与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宝库。 往城北行数里,宽阔的高原草甸尽头,一片傍山而建、逐层递高的藏式建筑群跃入眼帘。粉白的墙  相似文献   

18.
寻找莫理循     
1997年,我参加了在澳大利亚举办的中国书展。其间,应邀参加了一次留学生的聚会,听到他们兴奋地谈论着“莫理循”这个名字,好像是挖掘了一座神秘的宝库。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璀璨文明的伟大国家。我们的祖先在哲学、史学、文学、艺术、医学和技术等各个方面,曾经长时期地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称誉全球的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无疑是一座瑰丽多采的文化宝库。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学习和掌握古代汉语。正是打开祖国文化宝库的一枚必不可少的钥匙。下面,介绍几本有关古代汉语的书籍,供有志于自学的同志们参考。一、《古代汉语》(王力主编,1981年4月中华书局修订本) 全书四册,由文选、常用词、通论三个部分组成,是一部综合性的古代汉语教材。编者认为,学  相似文献   

20.
袁虎城 《大观周刊》2011,(52):135-135
有一段时间.众多的教师聚在一起讨论初中语文教学的走向问题.不少教师提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说语文教学有些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的境界.以至于有些学生们害怕上语文课,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细想起来,要想真正重启语文乐园的这扇大门.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我们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通过实践总结出了以下的几点做法.请同行们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