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享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严复的《天演论》的翻译出版对近代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他所遵循的"信达雅"和择善而译的翻译原则,推动了中国译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小说月报》的翻译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和翻译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翻译小说反映了时人以小说救国、启迪民智的美好愿望,见证了翻译小说文学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与变迁,推动了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小说月报》翻译小说的梳理,探讨了其对现代中国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秉钦教授新著《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以下简称《翻译思想史》,2004年3月由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我国第一部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20年代初,《共产党宣言》经陈望道翻译进入中国后开辟了中国革命新纪元。国宝级文物《共产党宣言》中文第一版本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她又经历了怎样的风雨传奇呢?  相似文献   

5.
郭丽莺 《出版科学》2007,15(3):91-92
马祖毅等编著的《中国翻译通史》是中国翻译史学研究中的第一部集大成之作,既立足于翻译学本位,也关注其发生发展的其他文化层面,堪称中国翻译学界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巨著.本文从内容、形式、史学史意义等三个层面,并归纳了该书的特色和优点.  相似文献   

6.
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家骧教授主编的《中国货币思想史》,以开阔的视野、新颖的思维、丰富的史料和严谨的论述,展现了长达数千年纷繁复杂的中国货币思想史发展历程,深化了中国货币思想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谢天振,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著名比较文学学者、翻译理论家、《中国比较文学》杂志主编谢天振教授的《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一书(下称《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代表了目前中国比较文学翻译研究的新成果。全书比较清晰地勾勒出作者30年的学术研究轨迹,也比较集中且具体地展示了作者在比较文学与译介学两大研究领域的一些原创性学术观点。同时,《研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进程促使中西文化不断交融。纪录片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纪录片的字幕翻译有利于文化传播。因而,字幕翻译研究价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鸟瞰中国》纪录片字幕翻译的特点以及技巧,希冀为字幕翻译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十多年来,我读过中国出版的以翻译学命名的三本书籍:一本是张振玉《翻译学概论》(1992),它主要讲了中国佛经,明清及清末民初之翻译及译论,比较粗略,未涉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研究最繁荣而引人注目的成就;另一本是黄振定《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1998),其特点是以哲学观点探讨翻译学的两论问题,研究比较深入;第三本是湖北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9月出版的谭载喜《翻译学》,它不仅是该书作近二十年来对中西翻译史与中西翻译理论研究的结晶,同时是我国近二十年来译学研究成就的总结。可以说,它既总结了我国翻译理论研究中的宝贵经验,又为新世纪我国译学建设提供了一本具有指导意义的专。  相似文献   

10.
与读者交流     
唐瑾 《出版科学》2003,(1):66-67
著作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对于《中华翻译研究丛书》来说,其艰辛甘苦大概只有作者与编辑才清楚。这套丛书第一辑从策划、编辑、出版至今,已有13种,经过了整整十个春夏秋冬。今天它与其他兄弟社出版的翻译论著和翻译作品,汇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热流,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翻译事业和翻译学科建设的进步和发展。继1998年《中国翻译词典》获得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后,丛书之四《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和丛书之十二《文学翻译比较美学》又分别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和第五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一等奖,进一步扩大了翻译学科的影响,提高了翻译学科的地位。这  相似文献   

11.
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对推动我国的戏剧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对翻译界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中国莎剧翻译第一人,他的翻译风格独特,形神兼备,堪称中国译界的楷模。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文学对外翻译出版史上的典型成功个案,翻译文学杂志《中国文学》与《译丛》在出版定位、译介内容、翻译主体与出版发行等方面,探索出了可资借鉴的运营模式。毋庸置疑,对于当前正在孜孜探寻翻译出版模式的"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宏伟战略而言,这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2,(31):7
正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翻译与推广很重要《今晚报》报道:中国作家进入国际视野,译介是必须的门槛。"作家的创作风格会影响他们作品的翻译和传播。比如贾平凹《秦腔》中民族性乡土性的语言特点,翻译之后很多东西就丢掉了,只剩下了一堆鸡毛蒜皮的语言。王安忆的《长恨歌》翻译的时候也比较难。相对来说,莫言和余华作品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外国翻译作品正式进入现代语文教科书,并逐渐成为语文教科书选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鲜有研究从历史视角,梳理国语纲要时期初中国文教科书中外国翻译作品的发展面貌.文章以1923-1928年间《新学制国语教科书》《新中学教科书初级国语读本》《现代初中教科书国文》三套初中国文教科书外国翻译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三套教科书中外国翻译作品存在诸多共同之处,都注重艺术价值和现代精神的统一;三套教科书在语体及文学内容方面都呈现出多样的面貌;不同教科书外国翻译作品的同与不同,受到文化语境、教育思潮、课程标准、编者理解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叶君健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和儿童文学家。他是中国第一位将《安徒生童话》译成中文的文学大师、翻译巨匠,也因此获得了丹麦女王颁发的"丹麦国旗勋章"。本文对叶君健先生的翻译成就和翻译理论做出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对我们今后的对外翻译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博 《兰台世界》2017,(15):120-122
梁实秋先生耕耘译坛六十载,一生坚持将西方一流文学名著介绍到中国,是我国第一位独立翻译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家。对梁实秋的翻译贡献进行介绍,以及从翻译标准、翻译选择、翻译态度及翻译策略等方面对其翻译观进行梳理有利于促进我国翻译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朱农 《出版史料》2005,(4):75-75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一书,1919年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到1930年共印行了十五版。1929年收入“万有文库”出版时,经作者提议,书名改为《中国古代哲学史》。1958年台湾商务印书馆重印此书时,作者为此写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台北版自记》中说:“我的意思是要让这本《中国古代哲学史》单独流行,将来我写完了‘中古思想史’和‘近世思想史’之后,我可以用我中年以后的见解来重写一部‘中国古代思想史’,我不预备修改这本《中国古代哲学史》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图书评论》2010,(6):45-45
备受期待的西方中国史学研究著作《剑桥中国史》终于又要出新品: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翻译出版的该书第九卷《剑桥中国清代前中期史》即将面世。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在法国的翻译出版,经历了从节译本到全译本的过程,翻译时间远远晚于西方其他国家,滞后于其他几部中国古典名著.旅法华裔翻译家李治华夫妇翻译的《红楼梦》法文全译本的出版,使法国读者得以一睹《红楼梦》的全貌,推动了这部中国古典名著在法国的传播、接受与研究,促进了《红楼梦》在海外的传播,也为红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海外红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清朝末年是我国翻译史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严复是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众多翻译家的代表,被誉为"译界泰斗"。他的代表性译著《天演论》为中国翻译界树立了一座不朽的标杆,他提出的信、达、雅标准更被中国翻译界视为金科玉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