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淦生 《辅导员》2010,(14):14-14
今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在报纸上甫一刊出,便有读者揭露其中一篇为抄袭。那篇以"足不出户,我已到达巴西"开头被南京师大中文系教授骆冬青誉为"一篇说‘不'的奇文",差不多原原本本抄袭了作家李汉荣刊登于2010年第1期《散文》杂志上的长篇系列散文《购物记》中的第一章节:《巴西亚马逊红木地板》。我对照了一下两篇文字,那篇"优秀作文"除了续了个用以点题的80来字的尾巴外,其余部分几乎是对李文的原文复制。  相似文献   

2.
释‘甫’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是《核舟记》所记载的雕刻艺术品——核舟的款识。课本注为:“叔远甫,就是‘字叔远’的意思”,把“甫”释为“字”;《古代散文选》注为“叔远甫,就是字叔远,甫是男子美称,表字”;《文言难句例解》说:“‘甫’,《说文》:‘男子美称也’,因此尊称为  相似文献   

3.
《归潜志》是金末元初著名学者刘祁的一部笔记体史料性地方志。该书以其内容丰富、真实可靠的"魅力"一向受到金史研究者的青睐,但很少有人从成书缘由的角度去探析《归潜志》的价值。本文对《归潜志》的成书背景、目的、内容、动力和保障进行了逐一分析,并指出该书的问世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时代的趋势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刘祁《归潜志》一向被认向是研究金史的重要著作,但很少有人从诗学的角度去探究《归潜志》的价值。本文试从四个方面探讨《归潜志》的诗学价值:(1)“于史存诗”、“以诗存人”、“不因人废诗”;(2)突现了金诗“以唐人为法”的气象;(3)反映了金代诗坛上文人士子的交游酬唱之风;(4)保存了金人的论诗主张。《归潜志》一书的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不仅在于它对研究金史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在于它为我们研究金代文学所提供的更开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然时值连年战火,书成而流传民间。魏晋名医王叔和,历尽艰辛,收集整理,撰次"仲景遗论"为《张仲景(药)方》,自此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源头,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树立了里程碑。其卓越的贡献,如清医学家徐灵胎所言:"不有叔和,焉有仲景。"  相似文献   

6.
陆游的名、字因与秦观相同,学界对此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的观点。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陆游的名、字并非来源于"梦少游"和"慕少游"说,两者相同只是偶合并没有关系。并从道教文化视域下通过对陆游的家世斋名、师友交游、生活习性和诗词创作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考证,得出陆游字务观取自道家著作《列子·仲尼篇》中的"外游内观"之意。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始家宜丰"说,源于《太平寰宇记》所引的《图经》,宜丰县认为此《图经》为梁陈时所编撰。但梁陈至唐朝均未见有《宜丰图经》。另据新校《太平寰宇记》,"陶渊明始家宜丰"乃后人窜入之作伪文字。事实上,此说应当是南宋人附会而成。  相似文献   

8.
《归潜志》中关于女真完颜氏文人的记述尤为详实全面。以《归潜志》为主,兼以《金史》作参考,梳理金代完颜氏女真文人,勾勒其生平经历,描述其文学、文化活动的基本过程,探讨其个人活动与社会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期对金代文学、文化总体面貌的还原和构建有所补充和助益。  相似文献   

9.
《左传》先于《春秋》说最早当出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黄洪宪所撰《春秋左传释附序》。黄洪宪称“左史”记事繁详、非有意释经、经传各自单行以及左丘明年世早于孔子,认为“左史在先,圣人之笔削在后”。1932年,张纯甫《是左十说》再次独立而明确地提出此说,认为《春秋》须待《左传》而明,《左传》为左丘明“少年之作”,孔门弟子后有补修,《春秋》为《左传》“提纲挈领”的“目录”,论证颇为系统详细。章太炎则提出“《经》《传》同作具修”说,认为孔子作《春秋》和左丘明作《左传》都同时兼得二人修撰。20世纪80年代后,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讨论仍在继续,有的学者不知黄洪宪、张纯甫诸人已着先鞭。  相似文献   

10.
覃启莲 《广西教育》2010,(35):46-47
现行的《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著名的语言学家胡文仲认为:"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构成。"洛克菲勒也曾说过:"与太阳底下所有的能力相比,我将更多关注的是与人交往的能力。”试想,一个学了六七年英语的人却听不懂老外的英语,或是根本说不出一句像样的英语,是不是很悲哀呢?  相似文献   

11.
宋版"四经四史"之书为海源阁镇阁之宝,杨氏独辟专室储存,名"四经四史之斋"。而"四经四史"当为宋刻《毛诗》两部、宋刻《三礼》各一部、宋版《史记》三部、宋刻《两汉书》各一部、宋刻《三国志》一部,若依王绍曾先生等订补所载,宋刻元明递修《两汉书》各一部亦应计入"四史"之中,于是"四经四史"则为十三部珍本典籍。  相似文献   

12.
"《诗经·国风》民歌说"渊源于秦汉时期的采诗说,朱熹加以申述,民国时期古史辨派又参照俗世民歌进行考论,遂成定谳。否定"《国风》民歌说"的学者一般从《国风》非民歌原貌、《国风》内容非出平民两个角度切入,本文补证"《国风》民歌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3.
《汉书.艺文志》是中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目录学文献,是班固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班固在小说家类中《伊尹说》、《鬻子说》的注语认为此二书是后世伪托。通过翻检前人的著述以及对《汉书.艺文志》中序言的解读,认为班固所言"伪托"和今之"伪托"当为两个不同的含义,有可能与在道家类中的同名的《伊尹说》、《鬻子说》为一书两分,而不是伪托之作。  相似文献   

14.
顾随,周汝昌的老师。《苏辛词说》,顾随讲授艺术的自家撰为文字的一种具有浓厚独创特色与重要的代表著作;《苏辛词说》是《稼轩词说》与《东坡词说》的合称,两部《词说》,本系姊妹为篇,同时相继,一气呵成,弥足珍贵。1940年,是日本侵略中国的第三个年头。这年的秋天,深感家园沦亡之大痛的青年学子周汝昌,考取了燕京大学这所不挂日本太阳旗,以"因自由,得真理,以服务"的"武陵源"。  相似文献   

15.
马德 《八小时以外》2011,(9):107-107
说说《水浒传》中的两个男人。 先说武松。武松甫一亮相,很正面,很阳刚。景阳冈一顿乱拳打死一只老虎,威震阳谷县,宫拜武都头。后替兄报仇,杀了两门庆潘金莲一对狗男女,名扬四方。  相似文献   

16.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怀念母亲的一篇散文。怀念母亲的文章,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有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它们都是带有浓烈情感色彩的散文。季羡林曾说: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散文的真面目是以情感人"。那么,本文作者是如何表达怀念之情,让人感同身受进而产生共鸣的呢?  相似文献   

17.
《说文·用部》云:"甫,男子美称也。"但从"甫"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分析及相关文献例证来看,"男子美称"并非"甫"的本义,而是借"夫"之引申义。"甫"是"圃"的初文,"圃"则是"甫"后起本字,即"甫"的本义就是种菜果的园子。同时,依据"形声字声中有义"说与"形声字借声"说的理论,对"甫"声(含"尃"声)字义作了进行分析与归纳,发现以"甫"为声符的字实借"旁"字之义。  相似文献   

18.
《解老》与《喻老》是《韩非子》当中两篇可称为"解释体"的文章,尽管其思想内容、文章风格有一定的差异,但其整体上却有着一致性,从性质来说,都是对《老子》的解释之作。《解老》当是韩非求学于荀卿时所作,并非专题性论文,而更像是读《老子》的注解,亦有读书笔记的性质。《喻老》当为韩非后期重读《老子》所作的解说之文。正是这种创作时期的不同,使得二者甚至在文本上也有了一定的差异。这类文章的文体学意义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经说体"的继承与发展上。  相似文献   

19.
关于"垓下"的位置,今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承袭《史记正义》的观点,认为垓下在今天的河南,具体又可分为"陈下说"(今河南淮阳)和"苦县说"(今河南鹿邑)。另一种则坚持《汉书.地理志》的观点,主张垓下在今安徽灵璧东南。本文通过对不同观点论证过程的分析评议,指出"垓下"的位置仍应以《汉书.地理志》的记载为是。  相似文献   

20.
孟氏《易》为今文学派,而许慎《说文·序》称其为"古文"。笔者就此对《说文》引《易》文字、孟氏《易》与费氏《易》之关系、西汉字体与孟氏《易》传本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孟氏《易》虽为今文学派,然亦有古文写本而为许慎所引,《说文》称孟氏《易》为"古文"当属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