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赞”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里有三个义项,均为语素义义项。从现代汉语的语言事实看,这个处理似不合适。①“帮助”较稳定,是语素义义项。②“称赞”已有单独当动词、形容词、名词使用的趋势,已经发生词汇化。③“赞体”应注为词义义项。  相似文献   

2.
"亦步亦趋"是个常见的易出现使用错误的成语。其使用错误有如下几种:第一,对象错误;第二,望文生义,附会字面义;第三,褒贬失当;第四,让人无法准确把握意义。其中尤以第二、第三种情况居多。但回到语源,反观前人的使用,语源并不带明显的贬义;而前人使用也是有不带贬义的。因此提出补充义项、修改词典的建议,并顺带讨论了成语修改补充义项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无赖”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为:①放刁撒泼,蛮不讲理;耍无赖。②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也叫无赖汉、无赖子。很明显,这两种义项的感情色彩均为贬义。  相似文献   

4.
表示词义的单义义项在语言实际中的应用表现在各个方面。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中一般只使用一个具体的义项,同义词、反义词一般是指一组词的某个义项之间的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词库词、词典词、应用词中的义项各不相同。义项在词汇量测量、词频统计及语言教学中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语言学中,义项的形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黑""白""灰"关联义项的发展现状,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中记录的三种颜色词的义项进行对比整理,指出"黑""白""灰"三种颜色词在发展中除了具有义项发展的平衡性外,同时也存在着义项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次,介绍了语言学界近年来新兴的语言模因理论,从语言模因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语言模因"对这三种颜色词义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现象的影响,并举例说明。词汇义项的发展促进了语言的发展,本文对这三种颜色词义项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行探究,旨在应用语言模因理论来进一步研究汉语词汇义项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习》1996年第1期《看不懂“偶像”》一文由捧星热谈及“偶像”词义的辨析,作者刘继鹏考证了“偶像”的一些词典义项后,认为“偶像”一词有明显的贬义,并且这  相似文献   

7.
《汉语大词典》"调直"作单义项处理,曹小云先生《"调直"释义补正》增添了一义项。根据语言资料和方言用例,补充了"妥帖,完美"等义项,分列为五个义项。  相似文献   

8.
辛羽 《初中生之友》2014,(10):34-34
“六亲不认”是个成语,字面义是不认所有亲属。在实际的社会语用中,有两个不同含义。一个贬义,形容做人没有情义,翻脸不认人(这是现在常用的基本义,一般辞书和成语词典都只列遮一个义项);另一个褒义,形容做事着原则,铁面无私,只按章程秉公办事,不讲情面。  相似文献   

9.
出现于东汉的文言词"死党"本指"为朋党效死尽力"(A),至迟在北宋引申为"为某人或集团出死力的党羽"(B)和"顽固的反动集团"(C),这些义项的附加意义均含有贬义色彩。该词进入白话词汇系统不晚于明末清初。20世纪中期以来的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可以看到"死党"表示"知己、极好的朋友"(D)的用例,这是交际者突出修辞效果的产物,该义项随时代的发展使用越来越普遍,可能会成为"死党"的常用义。  相似文献   

10.
"2"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说明的两种方式:平实说明、生动说明。议论的两种方式:立论、驳论。环境描写的两个方面: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论据的两大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3"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插叙、  相似文献   

11.
感冒是一种普通的生理疾病,然而如今“感冒”的用法不仅仅限于其本义还有多种不同的义项,有的义项还截然相反。这用传统的词义发展理论难以解释。从隐喻认知的角度来阐释,“感冒”多种义项的产生,是受到了语言经济原则和模糊原理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差点儿"有两个义项,分属形容词和副词。义项①标明是形容词,然而认定这个"差点儿"为短语更符合语言约定俗成和经济的原则;义项②分别从两种情况说明"差点儿"的用法,却忽略了第三种情况的存在,释义不够完整。  相似文献   

13.
孔莎 《考试周刊》2008,(2):160-161
对多义词的研究由来已久,而近二十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我们对词语多义性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心理学中的范畴原型理论被引入认知语言学来解释义项之间的关系.语义范畴被纳入原型范畴,其中心义项即原型义项,被认为是语义范畴最具代表性的义项,往往是人们首先认知的,也是语言符号最早获得的义项."原型转换"和"原型分裂"又是多义词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席卷全球的“绿色文化”,在语言学的角度,是以语言的模糊性为理据的;语言的模糊性又是以隐喻为理据。颜色词经过了“以物喻色”和“以色喻物”双向的隐喻过程。语言的模糊性具有将某一词汇的某一或某些义项中心化或突出.而将某一或某些义项边缘化、甚至撤销的功能。在绿色词义演变的过程中,象征“和平、生机、青春和希望”的义项被中心化或突出,并在全球掀起“绿色文化”的潮流。  相似文献   

15.
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事实的角度看,“应试”仅仅是一个中性词,它既不必然是贬义的,也不必然是褒义的。但“应试教育”与“应试”不能混同,“应试教育”并不是因为教育中存在着“应试”的“事实”,而是因为有其特定的“价值”,故“应试教育”在根本上是一个价值判断而不是一个事实判断。从价值判断的意义上讲,应试教育是一个特定的贬义性概念。同理,对与之对应的“素质教育”的概念亦当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把握。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概念的把握方式以及怎样理解“对立”的内涵,是认识两种教育是否具有对立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汉语中的词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多见。“先生”作为现在比较通用的一个称谓词语,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交际之中,它经历了历史发展的诸多阶段,备了多且褒贬不一的义项,它在感情色彩上表现出的无论是褒义、贬义还是中性义,都有它的发展渊源,从“先”和“生”两字的意义结合而来,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7.
词汇在发展历程中的新旧词语更迭消长、词义引申演化等现象引起同义关系不断地变化与重组,由于人们的语言使用习惯、方言差异等影响因素引起同义词组内部各个词在同义义项上有常用与非常用之别,这都是形成不同的语义关系的缘由,不同的语义关系都会在专书文献语言中体现出来。文章从词义发展、相同义项的对应方式、共同义项的使用情况等角度分析了今文《周书》同义词之间体现出来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语义学认为,社会因素对语言单位意义的形成、变化以及语言单位的使用产生影响。俄罗斯社会的剧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语言中,语义互变现象十分活跃,其中最突出的是词的修辞色彩的变化。词语的感情评价色彩或由褒义转化为贬义,或由贬义转化为褒义.或褒贬义转为中性,或褒贬意义兼容。这种语义互变现象反映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人们价值观念、心理倾向的改变以及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人类语言的一大特色。对于多义词的研究历来被学者们所瞩目,纵观语言学界对多义词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造词方法,隐喻及转喻的研究上。本文将从对汉语多叉词"吃"的义项描写入手,以建构的视角分析多叉词"吃"的指称条件,以及新义项产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王文战  王文富 《现代语文》2007,(7):58-58,51
由于汉语词汇的丰富和汉语词汇的充分发展,词语的义项非常多.太多的多义词和多义词太多的义项让广大师生感到束手无策,理不清头绪;字词典中罗列的也只是这些多义词各个独立的义项,多而杂乱,不能让使用者理清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因而学习者只能死记硬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者语言的积累及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