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国家”二字来看,是先有国后有家,有了祖国强大的保护才有家庭的幸福温暖。家国情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们对国家的一种深厚的情感,只有在国家的保护之下,人们才能安居乐业。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初中生的道德法律意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的意识。因此教师应该注重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国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本文主要针对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教学策略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对道德的不断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家统一编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进而改善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另一方面就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但是由于长期受到过去传统教学中“重主科轻副课”观念的影响,学生、教师甚至是学校,都忽略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许桂菊 《考试周刊》2022,(3):147-150
家国情怀指的是以地缘或者血缘为基础的对国家形成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使命感,集中体现在对故土和国家的情感.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非常重要的场所,在进行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时候,必须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作用发挥出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观念,为其将来更好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包括图书、音像资料、数字化资源以及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案例。“家国情怀”教育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内容。教学用真实的乡土资源,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精选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强化学生政治认同,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化社会价值体认。本文从实践角度谈一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合理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逐渐重视,对学科的发展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观念的政治学科,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正确观念的引导以及学习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家国情怀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家国情怀,对于国家发展有一个正确的了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了解国家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爱国情怀,使初中生的综合素养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发展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目前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存在教师认识不到位、课程资源整合不够、教学方式创新不足等问题。为此,教师应在教学中突出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跨学科素材互通,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认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正确理解个人与国家、社会、家庭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诸多教学内容中都隐藏着德育特别是家国情怀教育的因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染、在关注社会生活中引导、在活动体验中培植,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8.
家国情怀是对家庭、家乡和祖国的深厚情感,以及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的高度统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以故事化学习培育学生家国情怀,以学习目标实现为依据,以学生思维与情感发展水平为起点,以具有内在包容性的主题故事为支撑,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师生共同讲好家国故事。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中,提高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历来是一个重视家国情怀的国度。所谓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的体现。当代中国人必须传承这一传统美德,家国情怀理应成为道德与法治课所培育的核心素养之一。家国情怀教育可凭借丰富多彩的教育手段,传统文化经典便是其中之一。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出现了新变化,各册教材都较多地引用我国传统文化经  相似文献   

11.
<正>一、引言在中国,说不完、道不尽的正是家国情怀,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处理好与自我、与他人、与国家的关系,是贯穿整个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一条主线。《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养成孝顺父母……有责任心……的品质""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由此可见,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的家国情怀教育愈加凸显为道德与法治课程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承担立德树人任务的主战场,要深人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培  相似文献   

12.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该把优秀文化与学科具体内容紧密结合,通过将优秀文化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品质、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落实新课标、达成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和主要途径。优秀廉政文化的魅力在于它能够穿越时空隧道,感染一代又一代新生命。廉政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可凸显反腐倡廉历程与廉洁勤政历史,使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健康心理得到培育;可使课堂教学充满道德法治精神与充盈千秋家国情怀,使学生的法治意识与归属情愫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4.
张玉  陈美兰 《江苏教育》2023,(14):54-56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也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以新课标为行动指南,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家国情怀,胸怀祖国人民;开展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聚焦项目实践,引导学生依规依法参与活动。  相似文献   

15.
道德与法治课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等性质,要求教师关注教育价值立意,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在知识习得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关注家国情怀涵育。教师可抓住特定时机,讲透具有精神意蕴的故事,设置富有情感品质的情境,结合历史叙事,通过多种路径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90):121-122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育部提高了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要求,学校也积极开展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开展,对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在的小学教学的课堂中,教师通过加强道德与法治中爱国主义对学生的熏陶,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感受到家国情怀,提高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爱国情操。文章主要通过分析道德与法治中的爱国主义的渗透,具体探讨了如何促进爱国主义教学应用于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上。  相似文献   

17.
家国情怀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大中小学各个学段。对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和中学阶段“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家国情怀等内容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学思政课中家国情怀教学衔接的目标整体性、内容系统性、教学实践性有待加强。因此,对中小学家国情怀教学进行衔接,需要建立目标体系以提高整体认识,整合教学内容以加强系统学习,创新教学方法以促进灵活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青少年的道德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厚植家国情怀成为德育教育的永恒主题,被提升到国家重要的战略地位.如何把家国情怀教育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好地融合.本文结合自身教学从利用教材资源、创新课堂模式、实践活动拓展等方面就学科教学融入家国情怀教育进行了初步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重大主题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核心任务,要通过创新课堂形式、创优宣讲阵地、创汇行为实践等,用学生听得懂的新时代话语讲好重大主题,培育学生政治认同、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小学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主题教育成为爱家、爱国、爱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教育这一概念的提出,体现出我国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尤其是针对乡村学校的教育,更是融入了“新农村元素”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家乡主题教学课程的一部分。为满足小学道德与法治家乡主题课程教学的需要,真正培养出具有爱国情怀的未来人才,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小学道德与法治家乡主题教学中“新农村元素”运用的重要意义,客观剖析在现阶段主题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再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对应的措施解决所面临的困难,帮助学生建立归属感,产生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之情,厚植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