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思路"甲午中日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二课内容。甲午中日战争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战败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同时巨大的国殇也刺激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真正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战争的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华民族取得了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战争的影响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  相似文献   

3.
甲午中日战争是列强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发动的一次侵略中国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此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这节课的内容,请同学们以自学的方式来完成。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内容,边阅读,边思考、设计自测题,然后大家一起讨论、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记下疑问。时间5分钟左右)。  相似文献   

4.
甲午中日战争的风云已过去125年,此次战争深刻地影响了当时国际局势的走向。清王朝和日本这两个亚洲"明星"的国运也因此次战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次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日本跻身于帝国主义强国之列,并开始大踏步地走上侵略扩张之路;空前屈辱的《马关条约》一经签订,清王朝的真正实力暴露无遗,直接诱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从此山河日下。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马关条约》内容及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2.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甲午战争是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是日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步骤;清政府在战争中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可耻行径,广大爱国官兵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国力弱、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装备落后是中国近代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中国只有强盛起来,才不会挨打;《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最为严…  相似文献   

6.
<正>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以“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为主题,讲述了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的历史,包括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等内容。本单元在课本上有两条较为清晰的主线,一条是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为救亡图存所进行的艰难探索和英勇抗争,包括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另一条是民族危机的加剧,包括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列  相似文献   

7.
由于清政府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民族危机。这种亡国灭种的厄势,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相似文献   

8.
史海钩沉: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读史明智:(1)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通过综合分析而明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3)民族的光环与污点: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时期杰出的民族英雄。清政府腐朽没落、决策集团妥协退让、军备废弛,使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4)教训:①和平崛起,振兴中华;②政通人和,拒绝腐败,建立威武之师;③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台独;④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避免中日战争。本课重点:黄海海战,《马关条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历史重现(教学过程):同学们,我们常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他们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盛大繁荣的盛世景象,这说明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但进入近代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让...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体现在几场重要战争的发生和几个重要条约的签订上。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0.
1901年9月清政府与英、法、美等11国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 ,其中规定了“赔款”、“划定使馆界”、“拆炮台、驻守铁路”、“禁止人民反帝”、“外务部”、“修商约”等条款 ,但没有涉及到类似此前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中关于“割地”和“开辟商埠(通商口岸)”等方面的内容 ,其原因是 :一、由于19世纪末列强掀起的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几乎肢解了中国的全部领土 ,再加之此前一批批通商口岸的相继开辟(已由沿海发展到内地沿江各主要口岸) ,中国已无更“适合”的土…  相似文献   

11.
【穿针引线】闭关自守的中国,在近代被迫打开了国门,百年的屈辱,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这铁一样的事实。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走上了强国之路。1.民主革命时期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南京条约》是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②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专门同外国交涉。③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出现了新危机。④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⑤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从此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⑥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引发了…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他们把落后的中国和朝鲜作为侵略和争夺的主要对象,英、法、日、俄、美、德、意等列强为了他们各自的利益,背着清政府句心斗角,明争暗夺,终于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他们又明火执杖,趁火打劫。之后,又以“友人“、“恩人“的面目,诱逼清政府签署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列强终于达到了彻底瓜分中国的目的,中华民族从此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 ,中国留学生掀起了一股东渡日本的热潮 ,这其中原因何在呢 ?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仅供参考。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刺激了留日热潮的兴起甲午战争 ,清廷战败 ,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此后 ,西方列强蜂拥而至 ,在中国抢占租借地 ,瓜分势力范围。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的签订 ,更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民族危机的加深 ,大大刺激了中国的有识之士 ,他们积极寻觅救国之道。这种急切的心情 ,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做出过于长远的打算 ,留学欧美固然不错 ,但必须假以时日 ,远水不解近渴 ,相…  相似文献   

14.
王玉英 《历史学习》2003,(10):20-21
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定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国际方面,关于《马关条约》的纷争,主要集中在割让辽东半岛的问题上。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的当天,俄国政府就正式向法、德两国政府建议:三国联合“劝告”日本退还辽东半岛。俄法德三国为什么“干涉”?日本为什么“还辽”?“三国干涉还辽”的实质是什么呢?俄国是一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工业比较落后,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同英美等列强竞争,企图通过进一步扩大领土的办法来弥补经济力量的不足。列宁指出:俄国“军事力量上的垄断权,对…  相似文献   

15.
<正>2022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8周年,这场战争最终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结束。当时出席《马关条约》签订的中方全权代表是洋务运动的领导人物、揭开中国近代化序幕的晚清名臣李鸿章,他曾试图以无条件让出台湾的“治权”来挽回“主权”,其间表现出他的无奈。我们知道,关于割让台湾的条款有中、日、英三种条约文本,仔细研读、认真评析,对我们回味那段至今伤痛犹在的历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一、单项选择题列强的侵略扩张,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回答1~5题。1.使我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把黑龙江由我国内河变为界河的不平等条约是A《.瑷珲条约》B.中俄《北京条约》C《.尼布楚条约》D《.改订条约》3.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主要是由于A.中日甲午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B.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C.美国提出侵略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D.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  相似文献   

17.
世称严复是一个19世纪“中国感觉锐敏的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民族危机。 当时,“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国就象一个垂死的巨人任强盗宰割肢解,亡国的危机迫在眉捷,使严复的思想受到极大的震动。他早在甲午战争期间就在写给陈宝琛的一封信中提到:“亮察事势至此,本为发难时所不料,所最痛心者尤在当路诸公束手无策,坐待强寇之所欲为。平壤告溃之后,东三省已成无险可扼之区,祖宗以此蕞尔所胜代帝业有余,而子孙不能以天下之大庇之,如何!如何!!”接着他又惊呼:“今诚恐四千余年之文物,声明行将扫地而尽,此惊心动魄之事,不料及吾身亲见之也。”他感到应该与国内爱国志士一道,从事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事业,于是果断地抛弃了“仕宦”之途,决定“致力于译述以警世”。  相似文献   

18.
100多年前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遭失败,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这段历史也是重要的课程内容。教师只有在课前选择性地阅读与《甲午中日战争》课标内容要求相关的学术成果,才能深刻理解这一课程内容。日本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过程复杂,影响深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通过《马关条约》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透过历史细节深度认知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分析激活学生的思维,升华其情感认知。  相似文献   

20.
在讲述中国近代史时,笔者遇到过这样一道选择题: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开设工厂是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天津条约》签订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学生都选择了c.主要依据是《马关条约》有“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的内容.答案给出的也是C.可见该题的出题意图就是要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但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