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习近平关于"四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融入思政课,是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客观要求,是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与实践观照。"四史"学习融入思政课,以"四史"学习教育为主线,推进其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四史"学习教育"掌握"学生,最终取得思政课"四史"学习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必由之路。新时代劳动教育纳入高校思政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理为理论规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耕读文化”与“工匠精神”为历史根脉,以新时代劳动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现实语境,对丰富高校思政课程的内涵、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以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价值。为有效将劳动教育纳入高校思政课程,要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劳动素养、优化高校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制度保障。这对于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实现教育强国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雷晓莉 《教师》2020,(7):72-72
在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职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阳光品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技兼修的新时代“少年工匠”。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作为主要依据,从注重提高思政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科学建设、注重教育模式的创新优化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其目的主要就是使得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能够更好的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创建有利条件,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得到合理提升。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奋斗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渊源,受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浸润,贯穿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建设、改革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奋斗精神蕴含崇高的理想信念、丰富的实践意蕴和创造创新意识,激励着中华儿女拼搏奋斗、不断进取。文章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精神的生成逻辑、时代内涵,思政教育融合的功能优势及其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以期推动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更好开展。  相似文献   

6.
党史学习教育关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高校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必须以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把握其导向价值和人才培养价值,通过形成制度保障、课堂保障、师资保障、网络媒介保障,以及校园环境保障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更好发挥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利用革命文化资源开展思政教育经历了恢复起步、曲折发展、复苏强化和深化创新四个阶段,形成了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实现历史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统一为关键原则、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基本原则的宝贵经验。新时代,将革命文化资源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应切实审视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实践等路径着手,真正落实思政育人目标与革命文化传承协同发力。  相似文献   

8.
<正>课程思政作为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将学生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充分结合,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各类专业课理论及实践教学,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实现全方位教书育人。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族复兴伟业,深挖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整合后将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时强化德育渗透。课程思政并非单独设立一门课程,或增加一项实践教育活动,而是重构专业课程教学结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将整合的思政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实现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思政教育与实践能力训练充分融合。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必要性与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网络教学模式创新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各学科教学过程当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中学数学的课程特点,针对日常数学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开展初中数学课程思政的一些关键问题,探索在初中数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和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1.
<正>学校是传授学生知识、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教育管理是维持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将思政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管理,既有助于创新思政教育体系,又有助于通过教育管理拓宽思政教育途径。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学校教育管理的弊端日渐凸显,制约着各种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展,改革学校教育管理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学校教育管理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改革和创新学校教育管理方式,提高教育管理效能。由粟国康著、  相似文献   

12.
党史学习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政治任务,其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各有不同,多以专题学习、主题活动教育为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党史故事、领袖故事是重要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将党史故事、领袖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可行性、必要性。思政课教师应精选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多样路径。将党史故事、领袖故事融入思政课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新的尝试,能更好地促进党史学习教育“三进”工作的开展,进而实现思政课教学学理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教育的应有之举,是巩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抓手。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以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法律基础、道德理念和重要保障为着力点,以开展立场原则导向教育、法律法规普及教育、思想道德启迪教育和行为实践塑造教育为主要内容,在知识传授、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和实践养成中达成教学目的。就实践方略而言,要坚持系统布局、夯实理论功底、结合课程特点,从而达到系统性、科学性、全面性的融入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的现实需要,也是新时代改进、加强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契合性等使其融入成为可能。采用"一主三辅"的融入思路,突出各门思政课融入重点,开设专题讲座和选修课程,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常态化等则是习近平新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党在百年峥嵘岁月和实践探索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丰富科学内涵,是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理论资源,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生动素材。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厚植爱党为民情怀、培育敢于斗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着力提升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效果,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和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理论品质和实践内涵的高度一致性。基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因素和现状辨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和指导下,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跟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借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构建理想信念教育合力机制等途径,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路和路径,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才能有突破、有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让教师拥有更加开阔的教育思路,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也积极督促高校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实现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将思政教育与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融合,可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并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基于思政教育与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的必要性,从思政教育重视程度、思政教育融合力度、二者融合形式、思政元素挖掘以及师德建设等方面思考思政教育与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的现实问题。最后从构建个性化理论教学体系、丰富育人主体、基于学生兴趣开展思政活动、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学习全过程等角度,研究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赵江涛  张冉  沈小婷 《教师》2023,(5):12-1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文章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以及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为契机,提出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强化生态平等意识、营造学习生态氛围、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推进绿色学校建设等路径,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以期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思政格局的构建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北大荒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振兴东北的重要精神动力。大思政格局下将北大荒精神的丰富内涵融入大学生思政课堂,对推动构建大思政格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德、思、能、行、志"为核心的青年素养培育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寄语,就是对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经典诠释。"四个自信"建立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之上,是当前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强化"四个自信"的教育可以保障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意识形态,而培育核心素养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目标。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耦合性,共同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