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从柏拉图的摹仿理论出发,论述了柏拉图式图文观所决定的图文关系的主要特征,同时指出这一原则目前正受到以索绪尔为首的近代符号学学者的挑战.历史变迁的总趋势是:图像与文字各自的符号价值,从被遮蔽逐渐走向被彰显;图与文的关系,从必然一致走向可能龃龉.  相似文献   

2.
绘本中图像与文字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平 《出版科学》2016,24(2):36-39
绘本中的图像和文字同等重要,它们各司其职而又相辅相成、彼此融合。依据绘本中常见的图像与文字互动配合形式将图文关系分为五种类型,探讨图像与文字之间多样复杂的关系,以拓展图文关系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传统上对于《护生画集》研究视野往往局限于文字或图画的单一模态分析,失却了图像与文字符号之间的双向或多模态关注。而多模态隐喻和符际互文理论的建构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研究,为图像和文字等符际间性的研究提供了对话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图文彼此的优势与差异、历史上冲突与互补的共生关系及当下图像霸权的焦虑产生的三个层面上的原因,提出当下语境中图文和谐共生的策略,即重建阅读文化与营建深度化的图像文化,促进图文互动传播,提高人们的媒介素养和视觉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9,(11):52-59
在《传播的历史:技术、文化和社会》一书中,埃德蒙德·卡彭特提出了媒介偏重概念,认为只有通过某种媒体,我们才能以最佳的方式获取和交流这条信息和见解。文章分析了埃德蒙德·卡彭特媒介偏重概念与伊尼斯"媒介偏向"概念的异同,并借用媒介偏重概念,分析了文字与图像两种大众媒介的媒介偏重。研究发现,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媒介,文字与图像的媒介偏重各有不同,在意义的传递与表达上也各有侧重。主要表现为文字是抽象的,图像是直观的;文字是联想的,图像是强迫的;文字是间接的,图像是直接的等。同时,二者又相互渗透,在某些情况下,二者互相补充,为意义的表达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文章同时指出,文字与图像的媒介偏重还指涉为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在表意上的差异,以及文字所代表的印刷文化与图像所代表的视觉文化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文化中有许多记载和承传方式,如文字、音乐、绘画甚至一切艺术。用摄影作品记录历史不可忽视。在文字和文本中加入图表和摄影图像,大都以图像为主要欣赏对象,以文字语言为意蕴支撑,形成一种复  相似文献   

7.
图文扫描仪是一种快捷高效的录入设备,能够处理各种文字、图像,还能进行光学OCR识别.在图书馆图文扫描仪也大有用武之地,可以广泛运用于文字识别、文献加工、图像保存、网站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图、文彼此的优势与差异、历史上冲突与互补的共生关系,指出对图像霸权焦虑产生的原因,提出当下语境中图文和谐共生的策略,即重建阅读文化与营建深度化的图像文化,促进图文互动传播,提高人们的视觉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9.
从《望长城》看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丽 《新闻窗》2008,(6):68-69
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发端于新闻纪录片。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华民族伴随着“文化寻根”的兴起,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经历了一个过程,即用单一图文贴片再现过去发生的事件到借鉴和充分使用电视手段与电脑数码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表现方式,站在现代人的视角,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展现千年历史长河里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央电视台1991年播出的历史文化纪录片《望长城》,为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树立了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摄影,既是一种艺术门类,同时也是一种写实的工具。通过图像来记载历史,往往是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这也是影像文献学在当今历史研究范畴日益受到重视的原因之一。由数十位中国优秀摄影家领衔创作、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编著的精装双语图文书《见证》(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就是一部凸显时代性和艺术性,兼具历史文献学价值的影像经典。  相似文献   

11.
图像档案具有文字记录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历史图像档案经常被修改,影响了其真实性.文章分析了图像档案被人为修改的状况和原因,还原图像档案历史真实性的必要性以及发掘图像档案历史价值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阳春三月,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世飞的著作《中国共产党历史分期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著作是继其《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研究》一书出版发行之后,作者在长期思考、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精心打造并推出的又一部力作。当前,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共历史这门专史分期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不仅表现在相关的学术成果数量少,而且表现在研究成果多呈现出与中国近代、现代  相似文献   

13.
顾名思义,图文广播是指在现有广播音频信号的基础上融合了图像、文字等信号为一体的信息传播技术。由于借助了电视的接入终端,图文广播又被习惯地称为电视文字广播和电视广播。从技术的角度看,图文广播的应用,反映了大众传播时代不同媒体技术相互交叉、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的一种技术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王丰 《新闻传播》2009,(6):37-37
进入新世纪是中国报业发展的一道分水岭,不仅报纸的数量大幅增加.而且在形态上发生了由“重文字、轻图像”到“图文并重”的较大变化。既然新闻摄影是纸质媒介的半边天,  相似文献   

15.
文字记载的文献,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主要依据。但在物质文化领域,文字记载则不够全面、具体和形象,给学术研究造成局限。直到20世纪中叶,以沈从文为代表的学者在继承传统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全面利用出土和传世文物中的形象史料,结合文献对文化史问题进行研究,形成形象史学的研究方法,并取得突出成绩。在考古学科快速发展,提供大量出土资料的基础上,形象史学的理论方法逐渐为学界认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出现的完全用绘画、雕塑等艺术形象研究表述的中国通史,是形象史学创新理论的新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工程的竣工还可向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语言和国界的读者展示中国历史,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邱巍 《浙江档案》2023,(3):8-10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起点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的,但其历史逻辑要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追溯。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提供了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的三个历史时期,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民族复兴上是层层递进、迭次推进的关系。分别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实践基础,提供了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提供了更坚实的制度、物质、精神条件。新时代的创新突破使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深度理论自觉和深入推进实践的历史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选择恰当的视觉图像展现当下中国国家形象,是艺术界、传播界目前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主要从构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展开,从视觉艺术角度切入,分析当下国内视觉艺术图像的展示以及初步形成的中国整体视觉印象,进一步提出在坚持国家文艺意志前提下应突破对历史的复古与西方的模仿,有角度、思辨地选择视觉图像,并考虑中国艺术的象征意义以及水墨写意表现形式,来尝试视觉图像的观念选择与技术表现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有图文并举之说,宋人郑樵在《通志·略》中说:见书不见图,闻其声不见其形;见图不见书,见其人不闻其语。又说: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这与目前国际出版界的新闻理念形式对内容的服务要达到最佳用图像讲故事的观点不谋而合。道理虽然如此,多年来习惯于文配图的国内平面媒体,对如何真正将图像与文字水乳交融尚在不断地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19.
高飞 《出版广角》2014,(4):68-70
文章从思维与传达的角度对广告展开研究,重点分析广告设计中隐喻思维的方式及过程,并从图像表现、图像与文字的关系、以及画面氛围营造等方面,阐述了隐喻思维在广告中传达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的电影海报浓缩了中国早期电影史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近代广告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民国时期的电影海报还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变迁的一个图像记忆,它直接或间接地展现了民国时期社会文化的历史流变和观念沿革,具有记录时代的作用。民国时期电影海报是民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表征,具有极其重要的传播史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