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类比一次函数的学习,将其知识、方法与思想有机结合.既关注函数研究路径的一致性,又关注研究内容的结构性和关联性,通过“结构化”把握,营造学习内容“通过认识树木继而认识群山”的整体感.  相似文献   

2.
“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是已故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先生对自己倡导的整体结构教学观的生动描述.孙维刚先生认为,数学教学要站在系统的高度,每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的教学,都要在见树木更见森林,见森林才见树木的联系状态下进行.  相似文献   

3.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以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批判性为主要研究内容,就“假思考”转变为“真探究”提出科学的教育认识。  相似文献   

4.
全景式数学教育强调“在整座原始森林中认识一棵树”,在该理念指导下,基于深度教材分析和认知心理学探讨“比较”单元结构化教学。对不同类型比较,借助非标准计量单位以一一对应比多少为线索建立联系,从离散的单位走向连续的物体,渗透“单位”概念,突出比较的本质,使学生在掌握比较方法的同时从整体视角认识比较,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明晰知识结构,实现全景式的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5.
杨春林 《教师》2020,(4):66-67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的认识”是整个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从低年级的认识整数,到后续的认识分数、小数等,这些都反映着“数的认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数的认识”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讲好相关内容,力求让学生真正学懂“数的认识”。文章以小学数学“数的认识”为研究主旨,通过对现有的“数的认识”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实践教学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更多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数的认识”教学活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认识人民币”是集多种数学核心素养于一体的重要教学内容.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框架对“认识人民币”教学内容分析,并比较分析人教版、苏教版、北师版和西师版中相应内容发现:“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内容中数学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数学概念、数学命题、数学抽象、数学建模、运算能力、转化思想、文化底蕴、思考自学和创新实践9个方面;4个版教材中“认识人民币”的内容呈现特点是重视情境化教学和学生经验理解、数学习题的背景单一、实践操作性强、关注文化渗透.对“认识人民币”教学应立足数学认知的培养,重视数学思想的形成,显化数学能力的发展,立足个人发展的取向.  相似文献   

7.
<正>“一课一备”“一课一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关注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忽视了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碎片化的学习方式难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崔允漷教授认为,新教学可以总结为简单的四句话,其中第一句是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单元设计能够使学科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转变为整体性、结构性教学,从而实现“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一、明确内容,说教材《前后》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位置与顺序》章节的第一课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教材通过创设“森林运动会”的情境,让学生领会“前后”的含义,认识“前后”的方位。在具体情境中,学生所认识的物体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本学段安排“图形与位置”的内容,目的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犤教学目标犦1.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前后”的关系;2.培养学生用“前后”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习惯,体验“前后”的相对性,建立“前后”的空间观念;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探索精神,树立学…  相似文献   

9.
杨兆平 《甘肃教育》2008,(13):53-53
“比”和“比例”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借助除法和分数等内容来认识数量关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知识,特点是通过对事物运动变化关系的研究来认识具体数量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努力渗透数量问运动变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各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普遍采用了“小单元”的教材编排方式。教材在编排时设置小单元,可以使内容相对集中、知识点更加突出,体现了多元的教育目标,便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研究数学。但在新教材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小单元”教学日渐成为教师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它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一道以三角函数为背景的导数题的分析,给出洛必达法则、泰勒展开、领域分析等高观点下的解题策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瓶颈,拓宽数学的视野,“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态度和观念,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两次执教《寒号鸟》,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改变,从站在教师“教”的角度,更多地关注知识点、训练点的落实,强调知识和技能,到真正站在学生“学”的立场,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层次性,关注本课学习活动是否具有进阶性,跟上篇、下篇的内在关联性,在整个单元甚至整本书中的意义等。教学理念的改变带来了课堂教学设计的改变,也带来了不同的教学效果,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到“先见森林再见树木”,这是两次教学最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杜丽超 《广西教育》2006,(7A):67-68
一、以现实生活内容作为问题创设的素材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当儿童认识到数学与自己的生活密不可分的时候,他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趣的现实问题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关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森林旅游”时,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一个“森林食品店”的生活情境,并提出问题:我有10元钱,10元能买哪些商品?让学生在小组内和在全班进行交流,并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实践一下,体验怎样去买东西。  相似文献   

14.
图形的认识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操作、思考等数学活动认识图形的特征,比较图形之间的共性与区别,形成空间观念。在人教版教材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可通过“呈现错觉图组”“提供结构材料”“借助比较过程”“留足想象空间”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从直观感知走向抽象概括。  相似文献   

15.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概念本质,剥丝抽茧,聚焦知识的“关键点”,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不断重组、优化认知结构,深刻理解概念内涵,促进思维生长。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这样的课堂才有活力,数学学习才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数学大概念教学与传统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教学机理上,大概念教学是“先见森林,再见树木”,而传统教学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教学目标上,大概念教学旨在“形成专家思维”,而传统教学是为了“掌握专家结论”;在问题设计上,大概念教学追求的是问题的“挑战性”,而传统教学凸显的是问题的“引导性”;在角色定位上,大概念教学中的教师承担的是教学的“研究者”的角色,而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充当的是知识的“传递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同一内容在分段教学中的衔接”这个主题.我听了两节课——一节是二年级上册的“角的初步认识”.另一节是四年级上册的“角的认识”,并专门从数学活动经验的角度进行考察.发现这两节课正好从实践上加深了自己对数学活动经验与生活经验及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的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广大一线教师对“局部性”的单个课时研究得比较深入,致使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性认知,最后可能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文章以苏科版教材八年级上册“4.1平方根(1)”为例,从“先见森林,再见树木,最后见树木之间的联系”这一视角谈谈如何让学生高站位、高思维地学习,如何让学生学得深悟得透,将数学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教什么”是有效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前提。在决定教学成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张奠宙教授在《组织数学教学要多关注数学内容》一文中说:“数学教学的成败,首先要关注数学内容的阐述是否正确与合理.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相关数学内容的本质。”因此.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如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是值得每一位老师好好思考的,其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前后”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的开篇内容。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前后、上下与左右。这些内容是“图形与位置”的启蒙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础知识。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物体间的前后相对位置关系,教材借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学习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最后的数学故事又是理解“前后”很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