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对玄奘、鉴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作用的分析,提高分析概括能力;比较玄奘与鉴真的异同,培养初步的比较及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玄奘、鉴真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对文化传播作出的贡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玄奘西行,吃尽千辛万苦,最终取回真经;鉴真不怕艰险,六次东渡到日本等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坚持不懈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东渡之路》是基于地方历史资源开发的主题性研学课程。课程立足于真实情境创设学习任务,以“鉴真和尚的东渡之路给中日文化交流带来了什么影响”这一问题驱动。课程内容上,充分体现学科知识在研学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将学生分成东渡故事组、航海技术组、艺术文创组、考古发布组对四个子项目进行项目化实施。课程实施分前期学习、开题大课、集体大课、分组活动和成果汇报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在唐代,我国和亚洲许多国家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都有过密切的联系,因而,中外文化交流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在这方面,我国当时的许多高僧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的,其中尤以玄奘和鉴真为最著名。玄奘和鉴真生活的时代相距不到一百年。他们都有非常渊博的学识。玄奘翻山越岭,经过无数险阻,西至印度;鉴真远涉重洋,备尝艰辛,东渡日本。两人对中外文化交流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年是鉴真逝世一千二百周年,特草成此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4.
《开放与交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北师大版,朱汉国主编)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六课内容。本课介绍的是唐朝的对外关系,通过“遣唐使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国际性大都会长安”这三目内容勾勒出了唐朝对外开放与交流的全貌。悬念引入学生在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看到了一个气度恢弘、昂扬进取的大唐帝国,学习气氛十分热烈。一上课,我请大家拿出地理课本,这引起学生们的好奇。我笑嘻嘻地接着说:“阅读地理课本P25,看这段话:‘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远在中国的唐朝,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  相似文献   

5.
以“历史人物纵横谈”专题讨论会为主任务,设计了“策划会议方案”“评价历史人物”“整理发言提纲”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结合人物生平事迹、时代背景、当今影响、文化心理等来深入“纵横谈”,落实“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进一步梳理和探索我国与域外数千年来的文化交流史,对于理解和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蕴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外文化交流史”课程基于历史学科人才培养目标,以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外文化交流史为基本线索,通过教学互动、课下研习、翻转课堂、手绘地图等方式开展探索性教学创新与实践,改善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输入轻输出、重结果轻过程的困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理论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教材第13课,本课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体现古人智慧的四大发明,至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宋元时期的文化魅力吸引了世界,中外的文化交流促成“在中古的中国发现世界”。基于此,在具体教学中,依托史料为学生创设一定教学的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帮助学生感受历史,促进素养落实。  相似文献   

8.
<正>“知识点、习题项、活动控”为标志的历史教学,导致走不出知识丛林的浅层学习仍然存在,严重影响核心素养培育。《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拓展其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深度学习是改进历史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而历史学科的深度学习,就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中的学习主题,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9.
熟稔中日历史的人都知道,唐代高僧鉴真不顾生命危险,发愿东渡传戒,历经五次航海的挫折,直至双目失明,终于在第六次渡海成功,到达日本,前后历时十二年。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两国人民世世代代的景仰。斗转星移,历史迈进了21世纪。或许一般人并不知晓,如今有一位立志为祖国强大、中华振兴目标而奋斗的香港企业家,正在步鉴真大师的历史足迹,十几年如一日,为加强中日民间交流和经贸往来的事业呕心沥血、默默耕耘。时久天长,他在周围朋友及中日商界圈里享有了“民间外交家”的美誉,而他的事业也如日方升,前程无量。尽管近年来中日关系遇到了种种波折,但他却不改初衷,满怀信心,一直乐观向前。问及成功之道,他一再坦言:诚信是我立身行事的至高准则。他,就是中国藤藏集团公司总裁冯恒先生。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沿着全球化背景——当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国文化建设这一路线,通过对中外文化交流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和对学者们的中外文化交流观的探悉,探究文化交流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的具体国情,研究在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中国,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交流,使其向着促进中国文化建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电视剧《鉴真东渡》。该剧描写了鉴真及其弟子历尽磨难、矢志不渝,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佛法的感人故事,以朴实、细腻的表现手法,塑造了鉴真大师及其弟子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可运用“比较法”进行,比较中外科技文化、文明程度、历史人物、两种制度、改革成功与失败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充分发挥史学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历史人物的教学非常重视.如要求初中生“由学生各自选择一位重要文化人物,在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一篇介绍短文”.要求高中生“搜集中外历史上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历史人物的资料,写一篇人物小传”,等。以上建议至少具有三点意义:第一,提高了人物史教学的地位:第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第三,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唐朝末年王仙芝、黄巢领导农民起义的历史过程,并懂得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前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教学重点:黄巢起义的经过与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提问:唐期初期实行了怎样的政策?取得怎样的效果?(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唐朝初期,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实施了较为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国内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在与少数民族及国外文化交流方面,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结亲,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日本,这些事件都成为历史上的大事而载入史册。但到了唐朝后期,统治阶级越来越腐朽,人民生活日益贫困,阶级矛盾日趋尖锐。这节课要讲的就是:唐末人民不愿忍受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终于举行了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人教版)分为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两个部分,共五册.现将教科书中对中日关系、中日文化交流、日本历史以及日本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作一简要概括.一、两次中日友好交往的高潮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中国大陆居民为逃避暴政,经朝鲜半岛或直接从海上漂流移居日本.他们带去了生产技能和文化知识.传说中的徐福(即徐市)就是代表人物之一,在日本,徐福被尊称为“司农耕神”、“司药神”.这个传说反映了这样一个史实,即早在公元前后,就有中国人渡海到日本定居,并传播文化和生产技术.对此,<中国古代史>教科书在叙述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秦汉文化的世界影响时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张静华 《海外英语》2020,(7):154-155
寒山诗在故土诗坛上未留下经典地位,却在20世纪初东渡日本,后西行远游,经文化交融成为美国"垮掉一代"的精神寄予.该文着重探讨美国现代诗人史奈德译介中国寒山诗在译语文化历史环境下译者独特的寒山情怀,翻译的"创作"取向和创作的源泉.史奈德与寒山诗你我相遇、超越时空,写入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17.
《开放与交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北师大版,朱汉国主编)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六课内容。本课介绍的是唐朝的对外关系,通过“遣唐使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国际性大都会长安”这三目内容勾勒出了唐朝对外开放与交流的全貌。  相似文献   

18.
在佛文化交流中,人们往往津津乐道的是法显、玄西行求法的大无畏献身精神。其实,唐高僧鉴真为弘扬中华文化和促进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不顾生命安危,冒着骇浪惊涛,冲破重重险阻,六次东渡日本的壮举,是完全可以与他们媲美的。一、鉴真生平鉴真,乃中国佛教律宗①的嫡系传人,日本律宗的开山始祖(后来,日本人尊他为“过海大师”)。他本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人。生于武则天垂拱四年戊子(公元688年),卒于唐代宗宝应二年癸卯(公元763年),享年76岁。据说,战国时代齐国辩士淳于是他的先人。他的严父是一位虔诚佛教,…  相似文献   

19.
教师培训的“文化生态学习共同体建设”旨在借助文化生态学整体有机、交往互动、和谐共生、自组织等理念,构建一个具有生命特质的学习生态系统,其建设不只局限于培训期间的学习空间与环境,而是建立一个以教师文化交流为圆心、以教师与学校持续发展为半径的一个大椭圆,促进学习者“自我”与区域生态协调整体发展。“文化生态学习共同体”的动态创设,注重激发教师的发展动能,明确学习责任,谋求“真实情境”下文化交流与融合,基于成人认知规律,开发多样实践、体验、参与性课程;基于文化生成的规律,突出文化交流的情境性、深刻性,加强后续跟踪与合作:循着唤醒-协作参与进入-创生-行动循环提升的发展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20.
唐代宫廷乐舞一度发展到历史上最繁盛的阶段,本文主要阐述其文化价值,拟从以下四点展开阐述:促进了唐代乐舞的艺术水平;加速了舞蹈、音乐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促进了传统音乐文化的保存与传承;加强了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