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怀远 《出版史料》2001,(1):46-46
1951年春,中国作家协会继《人民文艺丛书》之后,由开明书店出版了一套《新文学选集》。这套选集由茅盾主编,第一、二辑共收人郭沫若等“五四”以来作家24人。其中有作家本人自选的,也有约请专人代为编选的。叶老是我国新文学的泰斗。是“五四”以来著名的文学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作品理所当然是选编的重要对象,但是叶老很谦虚,他总觉得自己的作品已经编辑出版过  相似文献   

2.
孙伏园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报人。他参加过北京《国民公报》的编辑工作,主编过号称“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之中的《晨报附刊》与《京报副刊》,后来又发起成立著名的文学团体“语丝社”,并创办了《语丝》周刊。他为编辑这些刊物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有时甚至“自跑印刷局,自去校对,自迭报纸,还自己拿到大众聚集之处去兜售”(鲁迅:《我和<语丝>的始终》)。他编辑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现代作家郁达夫先生遇难五十周年,在回顾作家坎坷悲壮的人生历程之际,我们发现,他与灿若群星的“五四”新文学社团的许多作家一样,又是一位优秀的编辑.郁达夫先生将他丰富而颇具特色的编辑实践凝结成了近30篇如“编辑余谈”、“编辑者言”、“发刊词”、“编者按”、“编余杂谈”等文章,是中国现代编辑史上弥为珍贵的资料,对当今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亦不无启迪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林纾与书评     
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著名文学家,古文家,翻译家。他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文坛上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1898年公车上书前,维新变法中,他是积极拥护者,是“先进的维新党”;辛亥革命前主张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后,思想变得保守。“五四”运动前后,反对新文化运动,十分守旧。他一直以前清遗老自居,每逢光绪死日,他必到陵前哭祭。他中过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有没有参加五四当日的游行示威活动,说法并不一致。高一涵坚持说他“是一位亲身参与者”,但值得怀疑——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他像“三一八”事件那样出现在队伍中,事实上,五四游行队伍中虽然有群众参加,但基本没有教师。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五四”运动85周年,本文从启蒙主义视角观照和分析“前五四”、“五四”、“后五四”三个时期中国新闻传播的主流话语。认为“前五四”时期新闻传播的对象是“国民”,新闻传播的主要任务是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服务;“五四”时期新闻传播的对象变为“公民”或“公众”,主要任务是培育现代公民社会;“后五四”时期,“人民”、“大众”、“群众”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对象,新闻传播的主要责任是动员民众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业。“五四”时期新闻传播中“人的发现”和“立人”的启蒙使命并未完成,直至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7年5月4日,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在《人民日报》撰文《“五四”,永远的精神标杆>,提到“五四”之所以是“幸运儿”,有一个现象:“事件发生的当月,按理说,尘埃尚未落定,可已经有北大教务长顾孟余、学生领袖罗家伦以及著名政论家张东荪分别在《晨报》{:每周评论》与《时事新报》上撰文,命名此‘运动’,且表彰其‘精神’.”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同志不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史上有所建树的著名馆长。若将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图书部的任期与“五四”运动的爆发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两件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联系起来,可以说,他对图书馆工作的革新也就是他的革命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是李大钊同志诞生100周年,本刊特发表此文,以表达我们对李大钊同志的怀念与敬意。  相似文献   

9.
《觉悟》     
《新闻与写作》2007,(4):37-37
天津学生革命团体“觉悟社”社刊,32开本。周恩来主编。“五四”运动时期影响较大的著名刊物之一。在“五四”运动影响下,1919年9月16日,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的20名进步青年组成了革命团体“觉悟社”,其主要成员有周恩来、邓颖超、谌志笃、马骏、刘清杨、李毅韬、郭隆真等人。  相似文献   

10.
作为直接在”五四“精神影响下的一代知识分子,巴金的作品《家》曾得到当时进步青年的热烈反应, 无疑,他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优秀作家。实际上,巴金的一生,贯穿了中国的整个20世纪,由于他很长时间生活在中国主流文化圈里,因而他的生活注定要与整个国家的时代风浪休戚相关。作为最后一个离世的“五四”一代人,巴金留给中国社会的不仅是他的作品,更有值得这个民族记取的教训,以及“说真话”的决心和行动  相似文献   

11.
作为直接在“五四”精神影响下的一代知识分子,巴金的作品《家》曾得到当时进步青年的热烈反应,无疑,他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优秀作家。实际上,巴金的一生,贯穿了中国的整个20世纪,由于他很长时间生活在中国主流文化圈里,因而他的生活注定要与整个国家的时代风浪休戚相关。作为最后一个离世的“五四”一代人,巴金留给中国社会的不仅是他的作品,更有值得这个民族记取的教训,以及“说真话”的决心和行动。  相似文献   

12.
苏嘉 《出版史料》2004,(4):30-34
张静庐不仅是位出版家,他关心国事, 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运动,他在浙江镇海家乡听到这个消息,不禁热血沸腾,用他自己的话说, 要冲破樊笼,冲破自我,创造新生命。他立即赶到上海,参加了救国十人团联合总会。这时,上海为响应“五四”,在6月3日发动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的运动。“六三”运动后又有反对西原借款、取消四路合同、罢免段祺瑞、解散安福系武力边防军, 号召工商学界推举代表入京请愿。  相似文献   

13.
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总字数达460余万的10卷本《俞平伯全集》,完整地展示这位学问家平生道德文章的风貌,呈现于世人面前。 俞平伯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他学贯中西,治学严谨,著述颇丰,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领域里成就卓著。他早年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白话新诗创作最早的先驱之一,也是有独特风格的散文家。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包括对小说、戏曲、诗词的研究,都有独到的创见和深厚的造诣。在红楼梦研究领域的一系列著述、考证尤具有开拓性的意义,是享有盛誉的“红学家”。  相似文献   

14.
杨昌济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五四时期,他主要在湖南地区从事教育工作,在他的影响上,蔡和森、向警予、毛泽东等一批青年,走向了革命救国之路。  相似文献   

15.
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杨钟健,不仅是当今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古人类学家和古地质学家在“五四”时期还是一名新文化、新思想的积极传播者,我省重要的新闻活动家。杨钟健是为我省华县人,1918年考入北大在上学期间,受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先后参加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少年中国会”、“共进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的理论宣传如何打造亮点,提升影响力和引导力,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党报理论宣传面临的迫切问题。宁波日报“浙东学术文化名人专栏”首批介绍自汉代以来到“五四”运动前30位著名的浙东学者,每月推出二至三期,每期约1500字  相似文献   

17.
90年来,对于“五四”的纪念与表述,大多停留在意识形态的论争,极少有学者愿意从社会层面去认知那个时代的精神遗存。原本内蕴丰厚,值得再三解读的所谓“五四精神”,多年以来,被简略在爱国与卖国的二元表达之间。“五四”不仅仅是德先生、赛先生、费小姐的粉墨登场,“五四”也不仅仅是一曲简单的爱国主义赞歌。“五四”之复杂,如同一个热闹的舞台,也如同一个各种新思潮和新主义的试验地。文学革命、学生运动、罢市罢工、抵制日货以及新式知识分子的种种社会和政治活动,使“五四”之年成为一个意蕴丰富的历史切片,而“五四”所呈现出来的种种话题,至今仍有历史回响。  相似文献   

18.
人民日报去年10月22日三版《编余短论》里刊登了一篇题为《多请教“赛先生”》的文章,讲的是在基建工程项目的审批方面要多请教专家,要尊重科学。其题目和文中共出现四次带引号的“赛先生”,“赛先生”与科学是什么关系?“赛先生”又是怎么回事?文章未加解释。显然,“赛先生”系借用“五四”时期的一个著名口号中对“民主”与“科学”称之为  相似文献   

19.
学界     
“五四”不仅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起点,而且是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无法走出、必须不断回归的起点:每逢“五四”,如何继承和超越“五四”,总会成为知识分子话语中的热点议  相似文献   

20.
冰心作为与本世纪同龄,经历了现当代两个伟大历史时代的老人,是我国“五四” 新文学仅存的先驱者,为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过独特和卓越贡献并具有世界声誉的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和儿童文学作家。她独具艺术魅力的创作,无论是成人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抑或是翻译作品,都产生过异乎寻常的强烈反响,滋润和哺育过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成为自“五四”至今拥有最广泛的读者并为人们所敬重和爱戴的大作家。今天,当这位新文学开拓者年逾九旬时,其作品与创作经验更加受到了广大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和珍爱。由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浦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