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传统的意识中,中国的传媒业更多地与政治、权力等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短短的数年或十数年后的今天,人们对传媒的看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传媒业也散发出越来越浓的产业特征。因而,对我国传媒产业做整体的产业性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以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来剖析我国传媒现有的困境,找出问题的症结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对报业市场的SCP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亮 《新闻界》2004,(3):62-64
SCP理论是哈佛大学学者创立的产业组织分析的理论。作为正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哈佛学派以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为基础,以实证研究为手段,按结构,行为,绩效对产业进行分析,构架了系统化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简称SCP分析框架)。(苏东水.  相似文献   

3.
曲红 《当代传播》2007,(3):50-52
集群式发展模式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随着传媒产业化进程的深入,湖南省的传媒业发展呈现出"集群"的态势.本文以湖南省传媒业为例,对产业集群现象以及传媒业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柳旭波 《新闻界》2006,(2):16-17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发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体制改革成为2006年传媒业的热门话题。传媒业文化体制改革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传媒体制改革亟需理论指导,研究传媒产业制度变迁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以我国报业制度变迁为例,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我国传媒产业制度变迁的特征,探讨中国传媒产业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及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指在特定的领域中,同时具有竞争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相关产业厂商以及相关机构(如大型、制定标准化的机构和产业工会等)的经济聚集现象。近年来,传媒产业集群研究引发了媒介研究、集群研究、组织行为研究等多学科交汇渗透。本文借鉴自组织理论,阐释传媒产业集群的自组织性特征,以期受教于方家。自组织及自组织理论  相似文献   

6.
王海 《新闻界》2006,(1):95-96
传媒的一个重要属性是产业化经营的企业,产业组织发展的一般规律适用于传媒产业。如果没有反垄断法和像美国的联邦通讯委员会(FCC)这样的约束和规制,为利润驱使的传媒集团总是要追求垄断。单人制——合伙制——公司制,一般产业组织竞争发展的结果必然是走向垄断。同理,传媒业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游戏产业一并进入了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我国,传媒业尤其是传统传媒行业与游戏产业的结合十分有限,媒体行业如何借力于游戏产业的丰富资源,拓展出相应的运营和盈利空间,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选取电视游戏媒体为研究对象,试以产业经济学中的SCP理论基础框架,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效果三个方面,对我国的电视游戏媒体目前现状作简单概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凌晨 《传媒观察》2007,(11):61-62
美国传媒业因其报纸、电视、广播、电影、出版、互联网等在全球首屈一指的产业规模和全球影响力,被誉为"超级传媒帝国"。去年8月31日至9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江苏传  相似文献   

9.
传媒产业的理论视角:控制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岚 《现代传播》2004,(5):77-83
本文在充分讨论媒介的组织特性和媒介资源控制情况的前提下 ,通过说服研究、批判理论模式、使用与满足研究和技术理论等理论框架 ,厘清传媒产业的影响力问题 ;并且运用“完全竞争的市场”概念解释传媒市场的政策法规的制定以及政府在市场宏观调控方面的干预因素 ;接着从系统外部和内部即传媒的市场生存环境和竞争力两方面 ,对作为社会系统的媒介的影响和控制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 ,以期为进一步的传媒企业产业价值链和传媒产业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崔保国 《传媒》2013,(5):13-17
长期以来,我们对传媒产业的理解基本上界定在以内容制造和传播为核心的传媒产业上,但是,近年来传媒业的发展变化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了我们固有的思维定式。特别是伴随着社会化媒体在全球范围的普及,内容制造和内容传播不再是媒体工作人员的专属职业,提供平台服务的运营商俨然成为最大的内容制造者,传统的传媒和传媒产业的概念被颠覆,传媒产业的边界变得动摇和模糊。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今天的传媒和传媒产业呢?  相似文献   

11.
自社会转型确立期,我国传媒经济理论即以实践拉动型模式演进,这种积累性研究因缺乏质的突破,越来越滞后于传媒产业实践,因此,在积累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宏观的建构成为理论突破的必然。本文前瞻了我国传媒经济理论研究的近期趋势和远期走向、解析了当前研究的瓶颈因素,进而提出了理论建构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李秀梅 《传媒》2015,(13):68-70
随着新传媒技术的发展传媒业正经历着一次巨大变革.传媒业转企改制不断深入,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财政对传媒业的控制与扶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财政作为治理国家的基石和支柱,作为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在传媒业的变革中不可或缺.本文结合我国传媒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在公共财政框架之下,分析财政扶持传媒业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财政介入传媒业的范围和方式,旨在对财政调控传媒业的实践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范帆 《新闻记者》2006,(11):15-17
近年来,我国的传媒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党的“十六大”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到了空前的战略高度,为中国传媒产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传媒产业发展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的势头。传媒业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努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深入开展新闻改革,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传媒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不断增强。但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束缚传媒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弊端仍未根本革除,传媒业的改革依然任重道远,传媒产业资源紧缺与闲置矛盾日益突出。传媒产业的发展模式尚未完成从开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传媒业市场体系尚未形成,这无论对于传媒产业的发展,还是对于传媒的舆论宣传都是不利的。因此,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围绕清除不利于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围绕清除不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传媒产业改革发展的主题和重点。  相似文献   

14.
传媒业必须从国外吸收五彩缤纷的激励理论,并成功运用到传媒业人力资源管理上,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传媒业运用公平理论,注意到传媒人纵向与横向比较,努力贯彻"公平"原则。借鉴挫折理论,传媒业对不思进取屡造事故的人有必要推行惩罚性的负激励措施,使其在挫折中吸收教训,避免类似行为发生。传媒业也可以践行ERG理论,引导传媒员工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和产业政策调整的深入,产业融合已经成为产业获得新发展的必然选择,传媒业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特殊部类,承担着分担社会风险的重任。本文立足于国内传媒产业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运用传媒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传媒产业的社会功能进行具体阐释,探寻其功能发挥的合理路径,以期促进传媒产业更充分地发挥其社会功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传媒组织绩效评价以组织价值最大化为价值取向。本文基于传媒组织本质属性、组织战略目标,运用共生理论与方法,考量传媒组织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需求与期待,从影响力、责任力、财务力三个方面构建传媒组织三维绩效评价框架,以更客观真实地反映传媒组织绩效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一、世界传媒业发展现状与最新趋势 (一)世界传媒业发展基本现状 据统计,近年来全球传媒行业以每年7%的速度稳步增长.传媒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传媒产业创造的财富,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以上.英国传媒产业约占GDP的5%,每年创造近330亿美元的财富.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日本定下"文化立国"的产业方针,近年来日本动漫产业年营业额每年均已超过230万亿日元,动漫产业已经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广义动漫产业占日本GDP十几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试论电信业与传媒业的融合与结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电信业和传媒业如何融合为大传媒产业,以及大媒体产业的形成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产生的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出版产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和出版产业经济研究的深入,出版产业组织理论研究近年来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基于产业组织理论之SCP分析范式,从出版产业结构研究、市场行为研究和市场绩效研究三个方面对这个热点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比较系统的收集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出版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和不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周鸿铎 《今传媒》2009,(11):10-15
我国传媒界对于传媒经济的研究是1978年开始的.在当时,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全国的传媒业在经济卜都不景气.为了发展我国的传媒业,我国传媒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悄悄地开始了对传媒经济的研究.经过30年的努力,现在我国的传媒经济理论体系已基本形成,它主要包括一个核心理论,即传媒二重性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