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不能不令人深思。开放型作文教学为学生的习作打开了新天地,引来鲜活的内容。拓宽习作视野、升华习作情感、丰富习作内容、孕育习作灵感,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倾听、去实践、去思考、去感受,不断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最终达到“乐于写作、学会写作、善于写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在二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习作是一个难题,写不出东西,言之无物.那么如何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在多年的语文习作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培养良好的写作心理,让学生从心里愿意去写浓厚的写作兴趣是推动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巨大动力,是引起和保持学生写作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是建立良好写作心理的基础,是开发学生写作潜能的钥匙.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变"爱"呢?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首先要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被视为语文教学的难点,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给教师提供了极大的创新空间.教师只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在以往传统写作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作文的"源头活水",以学生写作为主体,以真情实感为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宽习作的途径,开放习作的形式,激活学生写作兴趣,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相似文献   

4.
正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观察力和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综合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感到"作文难",无话可写、内容空洞、不具体、不会写、东拉西扯、生搬硬套、照搬别人习作、不能独立思考.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学生写作消极心理、丰富作文内容,逐步提高培养学生勤于作文的兴趣,我采取了以下途径:一、改变作文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写作条件俗话说,"意在笔先、文无定法".我们首先从内容入手,培养学生观察、听说、阅读能力,让学生主动去积累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教育来源于生活","整个社会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因此,在语文习作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习作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习作教学的康庄大道. 一、生活中感悟作文 学生写作时会碰到的种种困难,如无话可写,也没兴趣去写;没鲜活的思想展现,也没有表达自我情感的愿望……凡此种种都给学生的写作动力和兴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把写作与平时生活联系起来,使写作有明确的意图和内容,就能使学生保持写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作者结合作文教学实践谈了作文教学中的"五个结合"。写作教学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会使课堂教学与写作教学相得益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指导作文与激发兴趣相结合,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使学生习作有了生命。评定作文与鼓励创新相结合,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形成。常规作文与即兴作文、课下练笔相结合以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开拓写作思路。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丰富学生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生活是学生习作之源,习作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因此,叶圣陶先生精辟地指出:"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累."作文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必须涉及其生活积累,挖掘其生活库藏,从而触发他们的情感和神经.这恰恰是"生活即教育"的最佳诠释.生活教育理论为开发与利用生活资源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广阔的研究天地.所以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将习作教学的目光投向窗外,让课堂外的生活和习作教学有效链接,让真实的生活场景来活化习作内容,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让生活和教育自然交融,从而摒弃将学生关在教室里,用枯燥的章法技巧讲解或大量的空洞命题来塞满他们的写作教程的窗内习作教学的单调做法.  相似文献   

8.
一、借鉴:"我的课堂"引进"管氏作文教学法"2011年,我第一次读到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课例》一书,发现他的作文教学重在写作之后的点评。他独树一帜的作文教学方法,吸引着我细细研读下去。他让学生先勇敢、自由地写作,不受"有意义"的限制,不受"写景叙事"的约束,让习作真正成为学生心声的流露。管老师批阅学生的习作时,总用一双"欣赏"的眼睛去发现闪光点,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习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9.
董高丽 《考试周刊》2014,(97):57-57
<正>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学会写"二次作文",在"二次作文"的过程中提高习作水平。所谓"二次作文",就是当单元主题确定后,让学生写"预备作文",即"一次作文"。批改"一次作文"后,进行点评和指导,然后让学生写"二次作文"。这里的"二"表示"多"的意思,经过多次实践,使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学会写作。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要有正确的习作理念,应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构建习作教学的全过程,盲校也不例外。一.作文教学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标准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1、习作教学要体现学生主体性新课标要求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体,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要调动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强调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提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觉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作文教学的现状却是"清规戒律"太多,如强行命题、框死文体、规定写法、限定字数等,使学生的写作处于被动,以致千人一面,无思想火花,无个性色彩.因此,"尊重学生个体,张扬习作个性"是作文教学应该倡导的一个主题.那么,应如何去强化学生作文的个性指导呢?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有关习作教学的阶段目标指出:5-6学段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从阶段要求可以看出:习作是让学生放胆去写,自由去写,要让学生迈开步子,走上乐写之路,消除对写作的神秘和畏惧心理,树立写作的自信心,把写作看成自己的内在需要,使"要我写"的习作教学演变成"我要写"和"能写好"的其乐融融活动。要让学生乐写好写,离不开一些教学工作的相辅相成。本文从几方面浅淡新理念下的习作教学方略。  相似文献   

13.
作文讲评是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只可"导"不可"教",应着力突出学生习作过程中的"导".教师按规律导写,是作文讲评科学化的前提.作文讲评科学化的要求总的说来,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要注重写作实践性强的特点,写作要领的点拨要坚持从学生习作中来,再运用到学生写作中去的原则;注重学生对写作要领的感悟和归纳;注重学生的参与;注重激励性原则;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蔡玲 《华章》2007,(1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痼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单从学生习作内容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严重,"造句"、"造文"的现象普遍存在。机械式的字、词、句的训练,使学生陷于文字游戏之中而不能自拔。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与体验,没有写作的材料,习作就成了苦差。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的交际发展为主线,让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交往需求。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时,应"始于交往"并"终于交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作家的写作目的,讨论写作感受,分享写作内容,以此激发内驱,引发交往;努力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促进交往。在写作前,少限制;批改时,多鼓励;批改后,多分享,以此良性互动,持续交往,促进学生主动习作。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习作教学就是给学生一个习作要求,按照教师灌输的写作方法写作,有的时候无话可说也要逼迫自己绞尽脑汁创作。这样的习作教学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好的现象,学生们害怕写作文,写出来的作文也往往"千篇一律"。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我们的习作教学进入了一个误区,学生为了写作而去写作,写作的目的变成了应试。笔者想,真正创作的目的应该是将作者的内心世界用文字形式表达给他人看,这个他人就是"读者"。因此,习作教学中,笔者融入了"读者"这一理念,采用同伴互助式习作评改这一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线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而作文,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特殊作业,完成这种作业要有相应的能力作为保障.任何一个教师或家长都不会奢望一个没有写作能力的学生或孩子会自己完成这种特殊的作业.正因为这样,"习作"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个难题,他们常常望而生畏,想而却步.我想,在作文教学中,要解决这个难题,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关键.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作文教学质量?下面本人从四个方面浅谈新理念下的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18.
三、四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如何让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关系到高年级的习作教学能否成功.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一个任务.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吞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可见,作文教学应着力于使学生"想吃"--乐于表达.那么要如何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呢?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采取一些措施,让学生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  相似文献   

19.
现实生活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资源.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用"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在习作中自由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的作文就会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目标设定中,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自信心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而浓厚的兴趣,是学生习作的一种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源泉。对于学生的习作,用挑剔的眼光放大他的不足之处与用赏识的眼光去挖掘他的闪光点,留给学生的感受和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往往让学生越写越没意思,后者却让学生的习作兴趣越来越浓。因此,在习作教学中应着重开放学生习作赏析的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