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历史"3Z"(自主梳理—主题探究—知能检测)教学结构研究与实践,针对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程式导致的教学低效问题,依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教师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参与学习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可操作的开放的有序空间,真正实现理想的历史学习,构建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中学历史"两型"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作为基础学科的中学历史课被高搁冷落,历史成了"可怜的李尔王".作为一个中学历史教师,面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困境,从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些让中学历史教学陷入困境的因素,也总结了几点走出历史教学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历史课程标准》等指导性文件和一系列教育教学文件的颁布实行,我国已完整地构建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新课程体系。在这一大背景下,如何认识中学历史教学的新任务、如何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值得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认真思考与实践。本文从传统历史教学任务与时代要求的比较,历史教学功能的拓宽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形成对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些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中学历史教学的科学思维方式立足于"实事求是",自成体系,有着鲜明的结构和特点.依据历史学科特点、教育规律、课标要求、教学实践和课堂教学经验,中学历史教学的科学思维方式主要有史观思维、历史思维、育人思维、达标思维、主题思维、资源思维和技术思维,这些思维方式构成一个关于中学历史教学建立的有机思维体系.中学历史教学主要思维方式的探讨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原生态的教学,就是不因袭别人的教学模式,自己经过科学独到的思考对教学进行实践设计的教学模式。中学历史教师应构建透彻理解、独到深邃、视野广阔的中学历史教学原创观。原生态的应该有开放性探讨与对话,没有原生态的,就没有教学的超越,就不可能深化、推进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中学历史教学的“原生态”是科学与人文、新知识与创造力、思想批判与精神体认、多元组合与综合兼容之间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中学历史教学中越来越重视"情景体验"教学法的应用,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着重从图画情景、实景情景、文本情景、角色情景和虚拟情景等角度介绍了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情景创设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PGP电子双板是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的盘古课堂教学平台,将这一教学平台的技术优势与历史学科的特点有机结合,将会构建一个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历史课堂,文章首先分析了PGP电子双板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并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开展了教学实践研究,最后,对PGP电子双板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三点启示与建议:教学设计要"量体裁衣",课堂教学中要明确教师的地位,教师必须注意管理课堂教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学历史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构成中学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课程目标。其中"史料实证"不仅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更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本文通过论证"史料实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的同时,就如何在高中统编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贯彻实施"史料实证"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
范华莉 《考试周刊》2015,(5):110-111
历史综合课程在中学历史教育阶段以历史综合实践课程、历史课外活动、历史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能够为历史教学提供宽广的实践空间,也可以为培养"通用型人才"打好基础。只有合理开设历史综合课程,加强中学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突出地方特色,形成全国性的历史教育交流平台,才能凸显我国义务教育的宗旨,推进教育前进步伐。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     
为了准确诊断中学历史教学"‘人’缺席、‘价值’缺场、‘教育’缺位"的现象症结、探研解决良策,江苏省唐秦历史名师工作室从2011年起,立足"价值立意"和"学术视野",以时代性价值取向为视角,把历史教育目标置于当代核心价值观的语境下,以"问史"论坛为平台,以教学实践为展台,通过援引史学研究成果,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处,实现学术研究的下移、转化和通融,构建具有时代性价值取向的高中历史学术性课堂,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探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教学领域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出现的新变化,即历史课堂教学信息的多媒体化;构建个体化的历史教学资料库;互联网环境下的合作型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2.
中学历史课程的开设有利于中学生深入了解历史、认识社会、审视自我,以史为鉴,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每一位中学历史教师都要高度重视历史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构建中学历史高效课堂,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以高效课堂为切入点,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重点从历史教师角度分析了中学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3.
从"重建课堂生活,教有生命的历史"角度出发,阐述了新课改历史教学中"思维场所、实践场所、情感场所"创设的重要性,并力求这三个方面的有机融合,以更好实现中学历史教学——"人文主义教育"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4.
陈亚 《文教资料》2014,(22):168-169
中学历史教学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激发学生兴趣,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持久的论题。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发掘可利用的文物资源,利用文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思考,促进学生历史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做中学"的教学模式适合于强实践、重操作的高职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主流。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依然存在灌输型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片面强调简单的动手实践,实践性教学条件严重不足等问题,造成"做中学"教学模式实施的"变形"。高职院校要推行"做中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坚持为学习技能和知识而"做",为提高综合运用能力而"做",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而"做",并以此为依据,构建适应"做中学"教学模式的多层次、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回顾近百年的中国教学法历史,"做中学"教学法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范型。它一直以或明或暗的方式影响着近百年来中国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做中学"教学法在中国近百年的演进历程可以概括为:引介与改造→批判与异化→重估与更新。反思"做中学"教学法"一波三折"的命运,可以窥见我国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审视"做中学"教学法的价值,有助于我们在学理上辨清这一教学法的可为与难为之处;而透析来自教学实践对"做中学"教学法的诸多重要诘问,则会让我们进一步认清这一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困境。辩证地看待"做中学"教学法的价值及其限度,并于实践中审慎运用它,是我们对待这一教学法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17.
教学实践表明“历史解释”的理解与落实仍然是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薄弱环节。从描述历史解释的教学样态出发,以实践问题为导向,以新课标为载体,从历史解释内涵、主体、客体、标准以及方法等学理维度重新审思历史解释的内涵与外延,为构建全方位落实历史解释的教学路径提供可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无论对学生人生观、思想价值观的形成,还是其个性品质养成,中学德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以德治国的大背景下,如何将德育教育融人中学历史教学中,是值得一线教师长期思考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的感悟,笔者对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总结出"点-线-面"式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学历史教师职前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如教育质量下滑,对学生的后续发展重视不够,高等教育改革滞后于基础教育,教育实践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等。与此同时,新课改对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了诸多期待,要求其在职前阶段应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知识构成、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更高的人文素养等。基于此,高师院校应树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教学理念,构建中学卓越历史教师职前教育的实践模式与方案。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学《中国历史》课教学的实际,提出其教学方法的综合构建问题。这一构建包括哲学的理性方法的构建;认知知性方法的构建和实践感性方法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