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28届雅典奥运会的301块金牌争夺结果发现,尽管美国金牌总数居世界首位,但整个金牌分布格局发生了质的边话的变化.中发国军团跃月居第二,作者从奖牌分布,强弱项目几个方面分析,以期给中国备战2008北京奥运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调研、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第32届东京奥运会中国金牌项目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牌项目分布上存在明显的项群特征,金牌总数呈上升趋势;金牌项目主要集中在举重、跳水、乒乓球、射击、体操;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和技能主导类难美性是我国金牌的主要贡献者,贡献率达52.6%;金牌项目与区域经济特征呈现出“马太效应”,东西部竞技实力差距明显;女子获金牌数虽多于男子,但男女获金牌数与人数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郭瑞久 《新体育》2006,(4):53-53
2006年都灵冬奥会赛事已经偃旗息鼓。在15大项84枚金牌争夺中,各国各地区冰雪健儿书写了惊心动魄的精彩篇章,所表现出来的异常鲜明的特点,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欧美称雄,格局未变从金牌榜排位上看,赛会设置的84枚金牌被18个国家、地区夺走。其中,欧美夺走75枚,占全部金牌数的89.2%;余下的9枚被亚洲及大洋洲夺走,占全部金牌数的10.7%。从冰雪两大块全部金牌分布上看,冰上28枚金牌中,欧美获得20枚,占冰上金牌总数的71.5%;亚洲获得8枚,占28.5%。雪上56枚金牌中,欧美获得55枚,占雪上金牌总数的98.2%;大洋洲得1枚,占1.8%。从项目优势上看,速度…  相似文献   

4.
对11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金牌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阐述世界田径项目分布的格局和规律,旨在为世界田径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董倪 《湖北体育科技》2017,36(4):307-309
目的旨在探讨历届奥运会中国队所获金牌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在历届奥运会中所获金牌的分布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在历届奥运会中,我国所获的金牌存在一定的男女差异;奥运金牌获得者的分布有地域差异;夺金项目相对集中,缺乏同场对抗性项目的夺金能力。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国内学者对“体育强国”的界定。分析了金牌折射下中国体育的硬伤,指出已经成为金牌大国的我们与终极体育强国相比,缺少的是体育文化,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入手来讨论如何从金牌第一的竞技体育强国向正真的体育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7.
对第23-29届奥运会金牌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第23-29届奥运会我国金牌项目在各省份之间分布极不平衡,其金牌数量与各区域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成正比;东中西三大区域的金牌数目和东北、西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地域单元金牌项目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各地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地理环境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差异,决定了我国金牌项目的动态消长及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韩国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6枚金牌进入金牌榜前十名以来,已连续四届奥运会进入十强之列。韩国制定的悉尼奥运会目标仍是争取10枚以上的金牌,进金牌榜的前十名。从韩国近几届奥运会奖牌分布分析,韩国的奖牌分布面较窄,特别是有希望获金牌的项目更少,所以相对重点项目明确。韩国的重点金牌项目是射箭、乒乓球、摔跤、柔道、跆拳道、体操、举重、射击、手球和曲棍球。从1999年世界大赛上的成绩来分析,韩国在6个大项上获得14枚金牌,获奖牌的项目是12项。 进入2000年,随着悉尼奥运会的日益临近,韩国的备战步伐也在加快。为此,韩国为备战奥运采取了一些新措施。  相似文献   

9.
获游泳(含跳水、水球,下同)金牌总数最多的国家是日本。该国从第2至第12届亚运会共夺得金牌211枚,列各国之首。在一届比赛中获金牌最多的国家是中国。该国在1990年第11届亚运会上共夺得力枚金牌,创亚运史之最。囊括跳水金牌届次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中国自1974年参加第7届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28届奥运会奖牌的走向与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世界体坛的格局,以期对我国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竞技体育的发展有所启示。1·奖牌分布情况(1)总体分布情况:本届奥运会共有57个国家和地区获得金牌,共有75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奖牌,其中获得金牌超过20枚的国家有3个,分别是美国(35枚)、中国(32枚)和俄罗斯(27枚),共计获得94枚金牌,占获金牌总数的31·23%。(2)洲际奖牌分布情况:获得金牌的欧洲国家有25个,占金牌国家总数的43·86%;共获金牌137枚,占总金牌数的45·51%。获得奖牌的国家为31个,占获奖牌国家总数的41·31%;共计获得奖牌465枚,…  相似文献   

11.
经过对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中田径项目比赛的结果进行分析,透视现阶段我国田径竞技水平发展的基本概况。文章运用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对我国一些传统优势项目进行剖析,并通过对伦敦奥运会中各大洲区域田径实力的分布比较及影响因素,预测我国田径队代表队,在下一个奥运周期内的重点突破项目。  相似文献   

12.
奥运会备战是为我国竞技体育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准备工作。随着国际体育法治的发展和奥运会体育纠纷解决的法治化,以及近年来我国在奥运会和其他国际大赛中遭遇的体育纠纷不断增加,通过奥运会法律备战,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障已经成为奥运会备战的重要需求。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就我国奥运会法律备战的必要性、奥运会法律保障周期划分、奥运会法律备战的基本内容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认为,在我国奥运会备战中,应该增加法律备战的内容,以东京奥运会为契机建立起包括奥运会在内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法律备战机制,成立奥运会体育法律团队,制定奥运会法律保障策略,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奥运会前、奥运会中和奥运会后的一定时间段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北京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的营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奥运会市场开发的历史回顾,在了解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的原则、规定、模式、收入来源、分配比例等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的结构、排他权、赞助商的征集方式与程序等问题。结果表明,北京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的顺利实施,不仅能为北京奥运会筹措运作资金,也将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最后提出“北京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顺利实施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结构特征及奥运设项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数理统计法以我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运动项目设置、各省(区、市)十运会和雅典奥运会所取得的成绩为研究对象,从运动项目结构和效益两个维度出发,分析我国运动项目结构的非均衡特征及形成机制,考察运动项目结构与全运战略和奥运战略的协调程度,对运动项目设项效益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我国运动项目布局主要以全运竞争格局为导向,区域布局与普及率失衡,项目结构与奥运战略存在一定偏差,奥运设项效益偏低,通过竞赛体制改革,增进奥运战略导向力度,对运动项目结构进行调整是提高奥运设项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笔者对刚结束的广州亚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奖牌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弱势项目和劣势项目。并对照2012年伦敦奥运会设定的比赛项目,提出我国参加下届伦敦奥运会在备战对策和参赛策略上的几点建议:①保持和稳定优势项目的夺牌强势。②挖掘弱势项目中个别小项的夺牌潜力。③抓好新设项目同一起点的竞争。④暂时放弃毫无夺牌希望的劣势项目。力争下届伦敦奥运会继续保持金牌和奖牌总数位居世界前列,实现我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奥运会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与我国群众体育运动的融合与互动,也为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文章结合我国城市街头体育发展的现状,探讨今后我国街头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奥运会后新一轮的群众体育改革路径提供一定的借鉴,并提出鼓励、扶植、正确引导、积极开展街头体育合理化的建议,以期为体育管理部门制定街头体育发展策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奥运军团在雅典奥运会的金牌榜上以32枚金牌的优异成绩占据了次席的位置,并首次超越俄罗斯。然而,中国奥运军团在雅典奥运会的真正位置,与其他竞技体育强国的距离,以及第29届奥运会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略都将成为我们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以中国奥运军团在雅典奥运会取得的成绩参考近4届奥运会的得分分布状况及比较分析其他体育强国的实力,力求对中国竞技体育的奥运排名有一个清醒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在第24到29届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据此提出我国竞技体育的战略抉择.研究认为,体育体制与奥运强国之间、优势项目布局和奥运大国之间均没有必然的联系,基础大项的成绩与奥运强国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三大球项目的成绩对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形象影响较大.后奥运时代,我国应继续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大力发展传统优势项目,努力发展基础大项和三大球项目,构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等,对中国奥运会前后国家的体育政策与体育的发展方针进行分析对比,旨在为我国后奥运时代体育政策及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