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曹恩尧 《河北教育》2005,(10):16-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重引导,少讲解;重指点,少分析,让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得到提升,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管理者、实施者.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感到,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善于"三做":一是做"旁观者".凡是学生能管好的事情,尽量"袖手旁观",静观学生的作为,做到少插手,精评论;二是做"顾问".  相似文献   

3.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以此来观照我们学校教育的学生,尽管他们在学习上饱尝了压力和恐惧下的种种苦头,但生活上却得天独厚、养尊处优,似患了一种"富贵病".  相似文献   

4.
周耀华 《教育艺术》2007,(10):57-57
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并让学生能在参与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在体验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从而实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自主建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学生能通过举手来主动参与,很多教师为之作出了很多的努力.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也作了积极的尝试,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每一节课总有一些同学积极举手发言,但久而久之,笔者发现举手成了一些同学的"专利",每节课总是那几位同学举手,而其他同学似乎成了"旁观者".这种情况如果长期下去,显然背离了新课程所倡导的面向每一位学生的理念.因此,学生主动举手反而给笔者带来了困惑.  相似文献   

5.
一提到"填鸭"式教学,部分老师会把它理解成无休止的、不管学生承受能力而拼命去灌输的行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古人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填鸭"与"放鸭"的缩影.传、授的过程是"填鸭",解惑的过程就是"放鸭".新课程改革为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填鸭"与"放鸭"也就成为教师必须要做好的功课.  相似文献   

6.
又到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定,很多人都感到如今"学历"二字的沉重.长期以来,一些单位在聘人时,都陷入了一个"唯学历"的误区,"硕士不算高,本科不可少,专科没人要"已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学历",<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学习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一个"曾"字,表明它只能说明过去,是"过去时";而"学力",<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从某种角度看,班大,教师需要照顾的学生多;班小,教师需要照顾的学生少,自然是小班优于大班.但要真正收到"小班化教育"的效果,却并不是单纯缩小班级规模就能做到的."小班化教育"潜藏的许多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汪琼 《教学与管理》2003,(11):25-26
新学期伊始,我们班教室后面的墙以独特的姿容吸引了不少目光.它以深黄色大幅布料做背景,再在其表面缝制了64个长方形的、大小相等的口袋,每个口袋都"名花有主",袋面用回形针别着一份优点单,以自信、乐观的语气向别人介绍口袋的主人,正上方用"我们快乐成长"六个红色大字围成一个半圆.在这儿,不断地展出五彩缤纷、各具特色的学生作品.这就是我们班创设的"学生成长展示袋".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 教学片断: 在和学生一起研究"周长"这个概念时,我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实物,通过观察、亲身体验等活动,充分理解周长的含义.当课快要结束时,一个学生突然发问:"老师,人有没有周长?"直觉告诉我,这是个有价值的问题.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讨论.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一个生机勃勃、师生互动、行云流水般的课堂,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身处一线的教师所渴求并为之奋斗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事与愿违,甚至会出现"冷场"--老师在上面"苦心经营",学生却"硬不领情".  相似文献   

11.
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为把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就需要教师搭起书本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把地理知识"生活化".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说数学"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变"说数学"为"做数学".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从做中学"的教育原则,提出"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活动能力".因此,"做数学"就是从现实生活入手,让学生通过参与身边的数学活动,激发他们内在的情感体验,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探究,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3.
"语文味"可谓是一堂语文课的灵魂,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发源地,是教师的综合素养与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和谐统一."语文课就应该有语文味"之意是语文课要注重突出学科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事件一: 教学楼走廊两旁刚贴上了一些文明用语,如:请保持安静、轻声慢步靠右行等.这可是老师们牺牲了国庆节的休息时间做出来的.没几天,学校大队部辅导员让我们所有的班主任老师和他一起"参观".  相似文献   

15.
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个性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实现人本思想的途径和方法及教学观,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互动式教学"观 语文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普遍的问题是"三多三少":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学生个人独立学习的机会少;接受学习的机会多,表达学习的机会少;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多,水平低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少.这种课堂结构极大地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时下,走进一些中小学的校园,学生过于成熟的表现会让人感到惊讶.他们"过于规范"的语言、"非常标准"的礼节、"十分到住"的角色表现……特别是一些学生干部,更是"规范"到了极点.他们表现的"成熟"程度.印使是成年人也会"望尘莫及".众所周知,孩子的成长必须循序渐进,没有捷径可以逾越一道道青涩的成长鸿沟.因此,孩子具备如此早熟的人格应该说是一种不幸.  相似文献   

17.
当教师的往往都特别羡慕那些在讲台上总是从容不迫、挥洒自如、纵横捭阖、妙语连珠的同仁.并将这一表现誉之为"大师风度":而把那些一到上课前夕就心情紧张、战战兢兢的老师视为"小家子气".殊不知.大师亦非"紧张"的绝缘体.不少名家大师在课前竟然与我们这些无名小辈一样,其内心也常常会被一种莫名的"紧张感"所笼罩.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习惯了学生跟着教师的分析思路走,嗣着教师的"设问游戏"转.教师变成了"演员",将原本最生动有趣的课文演绎得枯燥无味.将原本最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变成了最干瘪苍白的学科.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改变教学理念.转换教师角色,由过去的"演员"变为现在的"导演".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师主导,生主体"的角色定位,教师应在以下四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和,内涵博大精深.打开字典词典,和字组成的词语比比皆是.《广雅》曰:"和,谐也.""和",禾一口,意为种田应有饭吃,这是"劳动";"谐",言一皆,意为都能说话,这是"民主".我们可以形象地说,和谐课堂是每个学生学习、讨论、发表、争议,充满平等友爱的学习氛围,这是课堂教学孜孜追求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20.
班级是学校管理系统的细胞,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发展的指导者.班级管理就是千万百计地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生活和班务管理的主人.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加速学生的全而发展,并有效地展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质和才能,为学生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在探讨班级管理的文章中,经常提到一句话"管是为了不管",但怎样才能处理好"管"与"不管"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