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江玲 《早期教育》2007,(11):25-25
学习舞蹈具有赏心、益智、健体等多种功能,但把舞蹈学习停留在动作训练上,成为少数"有舞蹈天分"人的专利,这是一种误区。对成长中的孩子而言,每个孩子天性都爱美,爱音乐和舞蹈。那么怎样来打开孩子爱美的心窗?怎样在其幼小的心灵中播种舞蹈美的种子?笔者认为欣赏的功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阅读》2007,(11):F0003-F0003
舞蹈是艺术皇冠上的宝石。儿童学习舞蹈,不仅可以通过优美的旋律、优雅的舞蹈动作,塑造出优美舞蹈形象,而且在学习、训练的过程中也可以受到美的教育。通过学习舞蹈,可以使肢体在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受到锻炼,提高身体的协调性、敏捷性、灵活性,使孩子的形体、气质得到训练,[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吕翠红 《新疆教育》2012,(11):180-180
舞蹈是以人的形体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长期科学、正规、系统的舞蹈训练,可以改变人体的自然状态,使人的形体更优美,气质更出众,身心更健康。对正处于发育期的孩子来说。舞蹈更见成效。  相似文献   

4.
王跃玲 《双语学习》2007,(7M):189-190
幼师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幼儿师范学校的舞蹈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幼儿舞蹈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幼师培养要求,对学生进行舞蹈基础知识的讲授和舞蹈基本功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学习和掌握幼儿舞蹈创编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使学生在今后的幼教工作中具有儿童舞蹈教学能力和创编简单儿童舞蹈的能力。创编幼儿舞蹈的能力对学生毕业后胜任幼教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俊求 《学子》2013,(12):8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早,也越来越广泛,比如,从幼儿时期就培养孩子的舞蹈意识已逐步被家长重视起来,让孩子进行系统科学的舞蹈学习,有利于幼儿音乐、节奏、动作等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还有利于增强幼儿的情绪体验,塑造活泼、开朗的性格。一、激发热情,增强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幼儿舞蹈教育活动,要求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舞蹈活动的被动地位;强调幼儿舞蹈教育对幼儿自身的影响作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改变使舞蹈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为幼儿创设可以引发其学习舞蹈热情,使幼儿产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后再对其进行舞蹈教育。根据孩子的爱好,制作一些动物头饰、服装、道具等。使孩子在愉快、欢乐、轻松的情景  相似文献   

6.
幼儿舞蹈教育作为实现全面启蒙幼儿艺术素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加上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规律认识不足,有以下幼儿舞蹈教育误区。1.片面追求舞蹈技能的学习,强调舞蹈的动作技巧,一味要求幼儿进行枯燥的训练。2.教师过多以成人的角度审视幼儿舞蹈,设计舞蹈动作。活动中忽视幼儿  相似文献   

7.
幼师专业舞蹈教学是幼师教育的重要专业课程,必须从教育目的和实际出发,遵循幼儿师范学校舞蹈教学大纲,以基本训练,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特色的掌握和训练,幼儿舞蹈的训练与创编为主体内容,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同步提高,重点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  相似文献   

8.
舞蹈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形体,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美丽。舞蹈教学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一直都是艺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通常,舞蹈教师会通过展示的方式将舞蹈中的动作分解为一个个剪短的章节,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和模仿来学会整个舞蹈。并且,学生学习舞蹈姿势和培养舞蹈训练能力的场所主要在课堂之上,只能通过教师不断的展示、训练以及纠正,才能保证自己舞蹈姿势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分析舞蹈创新和创编教材的同时,探讨了训练舞蹈对少儿素质的影响,及在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对此误区展开了分析和研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学舞蹈教学有其内在的规律性、科学性,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不一样。第一阶段:以基本训练为内容,夯实舞蹈基本功;第二阶段:以"身韵"练习为要点,培养舞蹈感觉;第三阶段:以技巧训练为突破,提高舞蹈能力;第四阶段:以剧目排练为重点,提升舞蹈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随着艺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舞蹈越来越受到家长老师的重视,这个时候的少儿正处在一个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的旺期,通过舞蹈训练能够培养少儿优美的气质、健康的身体和自信大胆的性格,却往往忽视了舞蹈训练中的舞蹈排练,然而舞蹈排练却是舞蹈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12.
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舞蹈训练,可培养其良好的身体姿态及形象气质,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及对音乐节奏的把握,给孩子以美和艺术的熏陶,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同时,对幼儿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的形成均有良好的作用。总之,学习幼儿舞蹈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其综合能力,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吴雪蕾 《家教世界》2013,(8X):25-25
随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与教学能力也得到全面提升。另外,在基本的语数外学习之余,很多少儿家长都会在文化馆给孩子报特长班,从小培养少儿德智体全面发育。舞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艺术形态之一,是人们通过形体来表达喜怒哀乐的艺术形式,那么,作为文化馆少儿舞蹈辅导员,应具备哪些基本能力呢?本文就文化馆少儿舞蹈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此为如何做好一名少儿舞蹈辅导员提供正确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孩子是天生的舞者,在动听的音乐氛围中,她们能快乐自由地舞动出各种身体姿态。但由于孩子们缺乏丰富的舞蹈经验,随音乐的舞动也极简单,尚不能称之为“舞蹈”。幼儿舞蹈基础训练的开展,使孩子对舞蹈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专业的认识,儿童舞蹈基础训练主要是从舞蹈基本功及舞蹈技巧两大方面对孩子施以长期的训练,从而大大提高幼儿的舞蹈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应开展适合幼儿教育,发展有目的的舞蹈表演表现能力的教学。塑形健美,培养气质;解决软开度,提高肢体控制能力;丰富舞蹈语汇,提高舞蹈认识;学习成品舞蹈剧目以及舞蹈实践等,舞蹈表演能力可达到系统、准确、广泛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6.
舞蹈学习必须基于科学的训练基础上,如果违反人的生理学的特点,或是盲目训练,非但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舞蹈测量方法是对舞者的各项身体指标的测量,是舞蹈学习和训练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可以为舞蹈训练提供科学的训练依据,矫正不科学的舞蹈训练所带来的影响。基于科学的舞蹈测量方法对舞蹈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形体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能通过学习舞蹈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完善的人格,进一步增强学生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倾向于让孩子学习一门艺术课程,陶冶孩子的情操,为孩子未来的生活带来更多美的感受。舞蹈是一门肢体语言艺术,练习舞蹈既能锻炼孩子的柔韧性和肢体协调性,还能让孩子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培养自己的美感,因此儿童舞蹈是一个热门课程。本文针对现今社会的现状,分析了儿童舞蹈教学的意义和方法,希望能促进儿童舞蹈教学向更好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谢民 《教师》2013,(29):100-100
舞蹈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在舞蹈学习中是两样非常重要的能力。所谓舞蹈表现力是指舞蹈的表演能力,主要包括表情表演和动作表演能力。表情主要是指演员的眼部、嘴部及面部表演。它是表达情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它对舞蹈起着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动作亦是有表情的,相同的动作,对节奏、力量、韵律的处理不同.表现的情感也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舞的传统特色就是手、眼、身、法、步的紧密配合。在舞蹈教学中进行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开展教学实践训练呢?这里浅谈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舞蹈是以舞者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以及舞者在表演过程的情绪为表现形式的艺术形式,舞者可以借助舞蹈表演,将自己想要表现的情感完美的表现出来。舞者的舞蹈表演能力是对舞者舞蹈能力的考验,而在现实的舞蹈教学中,学生在进行舞蹈学习时,只是复制教师的舞蹈动作,没有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舞蹈没有内在的思想情感,十分的空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