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尽管电视新闻片与电视纪录片在我国已经有了三十多年的历史,尽管它们经常地、大量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但人们对什么是电视新闻片,什么是电视纪录片,尤其是对它们二者之间的界限和区别,在认识上却是相当模糊的。《新闻学简明词典》(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和《电影电视辞典》(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出版)对电视新闻条目都作了如下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江鸣 《传媒观察》2003,(6):55-56
纪录是一种态度 什么是纪录片?我们要做什么样的纪录片?我们已经做出了什么样的纪录片?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尽一致,但都不难回答。我们可以说,纪录片是感性的,也可说是理性的,它总在事实中发现和寻找真理。20年来,纪录片用影像手段构成了中国历史的一个个片断,虽然并不完整,但都贯穿了真实的思想和情感。我们不否认,纪录片是个人的,它有着强烈的个性特征,表达着个人的独立的观点和审美情趣,但我们必须强调,它又是社会的,理应承载社会和时代的责任,对公众负有更多的  相似文献   

3.
刘庭康 《新闻窗》2008,(6):63-64
怎样选择和讲好一个故事,是我们在摄制电视专题片、纪录片中必须思考和琢磨的问题。这不仅是电视表现手段之所长和优势,也是电视受众的需求。我自2001年开始,拍摄了一些纪录片。其中,纪录片《守望》和纪录片《那山那人》分别在2003年和2004年参加贵州省广播电视评比中,获得二等奖,受到专家和评委的好评。在拍摄纪录片的实践中,深感讲好故事的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4.
叶志良 《新闻界》2008,(3):138-139
中国电视纪录片从诞生的1958年开始到2008年,走过了50年的历程。这50年,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叙事与中国社会文化语境的变化密切相关。50年历史的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叙事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事件实录到叙述,从意识形态化到人文化,从标准化到个性化。  相似文献   

5.
电视纪录片栏目化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纪录片与栏目“联姻”,栏目化纪录片逐渐成为电视纪录片的主流。那么纪录片为什么要栏目化,纪录片栏目化后的13年里,给记录片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在国内渐渐地热了起来,它们遵循以人为中心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在内容上选取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纪实拍摄,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中央电视台开办不到一年的《焦点访谈》,如今已成为家喻户晓、争相收看的名牌节目。而上海电视台国际部纪录片编辑室近年的力作《十字街头》、《德兴坊》、《十五岁的初中生》、《茅岩河的船夫》等优秀纪录片,也以其特有的真情实感和艺术魅力风靡我国,乃至走向世界。 对“电视纪录片”,湖北辞书出版社《电视辞典》作如下解释:“对某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活或历史事件作系统、完整的纪录的电视新闻节目。包括特写片、概述片、专访片、音乐片、风光片、集锦片以及其它知识性、服务性的纪录片等。它比一般的电视新闻更详尽、深刻、完整,除具有新闻性外,还有文献性、艺术性、哲理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它同样要求在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以采访摄像为基本手段,直接拍摄、  相似文献   

7.
电视纪录片以它独特的纪实手法阐释人类历史,反映现实生活,预示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程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从1922年美国导演弗莱厄蒂拍摄的《北方的纳努克》至今,纪录片已有70年的历史。电视纪录片在我国的兴起也有几十年的历史,尤其是80年代以来,我国电视界推出的一系列大型纪录片如《丝绸之路》、《话说长江》、《话说运河》《让历史告诉未来》、《望长城》等更是显出纪录片的生命力和繁荣的创作景象;同时也预告:纪录片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把握纪录片的创作特点及规律,对纪录片创作者来说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纪录片运用新闻镜头客观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发展变化,反映生活的原生态,具有真实性和纪实性的特点.我国的电视纪录片是不断地对纪实影片吸收和借鉴而发展起来的,自1958年我国电视台建立起来,新闻纪录片的播放拉开了我国的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序幕.多年来.纪录片不论是创作理念还是创作方法都不断变化更新,并且融入了新的纪实手法、新的思想、新的内容,形成了新时期电视纪录片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1992年,弗拉哈迪完成了纪录片史上的经典之作《纳努克》,他花费了10年时间拍摄爱斯基摩人纳努克一家的极地生活。《纳努克》也许是最早关注人的自下而上状态的纪录片。从那时起直到今天,纪录片虽然经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创作不容乐观,如何走出困境,实现中国纪录片创作的持续发展,这是纪录片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尽管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数量逐年递增,但有个性、高水准的纪录片并不多见。创作题材雷同、主体模糊、记录手法大同小异的情况普遍存在。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上虽时有获奖,但题材狭窄,主要局限在人文类、环境与自然类,不少种类在国际大奖中尚处于缺席状态。2000年10月底举行的“北京国际科教纪录片展评研讨会”聚集了近200部来自各国的科学纪录片,但没有一部中国纪录片。2001年第14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中国纪录片处…  相似文献   

11.
姚敏 《新闻天地》2002,(11):30-30
1993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新闻杂志类节目《东方时空》,其子栏目《生活空间》(后来又经过两次改版,形成了现在《百姓故事》栏目的叙事风格)把自己定位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可以说,这个栏目的出台,开创了中国电视纪录片栏目化生存的先河,是中国电视界探索适应中国电视观众的纪录片市场的有益尝试。其实,在中央电视台之前,上海电视台曾进行中国电视纪录片走向市场方面的探索。经过精心筹划,《纪录片编辑室》栏目在该台的黄金时段播出,由于存在节目来源、运作资金等  相似文献   

12.
应该肯定这几年电视纪录片正在健康成长,而且进步明显。据参与过中央电视台三届“中国电视纪录短片展评”活动的权威人士介绍:参评节目一届比一届好,特别是第三届参评节目与第一届相比,可说是天壤之别,足见这几年电视纪录片的进步,而且涌现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一些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方法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第五届中日交流节目的《望子五岁》,讲的是一对盲人夫妇怎样把自己的女儿抚养大的故事。作者跟踪这个家庭拍摄了四年之久; 1988年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大奖得主《五平太流传》,讲的是一家煤矿倒闭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作者拍摄了近两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电视纪录片是电视节目中的重要品种,具有记载历史,讲述现实、传播知识、宏扬民族文化,加强对外传播的作用。电视纪录片不是“易碎产品”,不是“一次性消费产品”,而是可以长远流传的精神产品。纪录片制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家电视机构业务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标尺。在这个意义上,纪录片的兴衰可以代表电视业的兴衰。然而,作为电视大国,我国的纪录片创作和流通的现状却是喜忧参半。个中既有社会转型的原因,也有行业管理的原因,既有理论问题,也有实践问题。在我国电视界,存在“电视纪录片”、“专题片”和“专题(性)节目”三个名称。那么,什么是“电视纪录片”?什么是“专题片”?什么是“专题(性)节目”?三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电视纪录片的哲学思考郑征予1995年春节前后,我集中一段时间,把以前断断续续看过的一些国内电视纪录片收拢来,又认真看了一遍,并对其中部分片子作了一些读片札记。这次看的片子有40多部,其中包括《望长城》、《沙与海》、《最后的山神》、《藏北人家》、《深山...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视纪录片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赢得不少国际奖项和赞誉;但同时也遭遇到了不少难题。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困境,并对其在当前市场化环境下的发展之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三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7月,第六代导演贾樟柯执导的纪录片《海上传奇》投身暑期档公映,然而据报道票房不佳,观众有限。看过该片的部分观众认为,这部纪录片不好看,不吸引人。影院经理则直言: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刚刚起步的我国电视纪录片,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迅速走向繁荣与成熟。这不仅仅是指国内各电视台生产的电视纪录片的数量与规模,以及纪录片创作群体在国内各大区域,包括以中央电视台为中心的整体性崛起,而且看来在近几年内,以上这几方面都还将会有一个更大的进展。也不仅仅是指这些片子中的代表作品从艺术构思、技术制作角度看,已达到了成熟。这里更主要的是指,这些片子中的优秀代表作,在忠实纪录生活的背后,其蕴藏的哲学内涵已相当深入、深刻,涉及到人生、社会、历史、自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各个方面,且试图用片子所纪录的活生生的生活本身,来解答这些问题,而远非仅仅“忠实纪录”而已。换句话说,我国电视纪录片中的优秀之作,其题旨的根须已经深深地扎入到了哲学的土壤,扎入到了关注人类共同关心的基本问题的境地,而远非一般的纪录生活而已。这些基本问题包括当代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生存问题;个体生命的生、死问题;群体文明的延续与消亡问题(也即历史);人生的婚姻、爱情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命的终极价值、终极意义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19.
电视纪录片的意义是什么?电视纪录片在电视台的地位是什么?我国电视纪录片的现状如何?  相似文献   

20.
回顾中国电视纪录片这几十年的发展,尽管近年来中国的电视纪录片都有国际上大奖的认可,但还是逐渐被广大观众所疏远。一方面,轻松的娱乐性综艺节目和情节性电视剧夺取了大部分的观众眼球;另一方面,由于对收视率的重视,使得电视纪录片也面临着商业化利润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