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词继承唐诗发展而来,唐代艺术门类的融通之美延续到宋代。宋词中融入了音乐、舞蹈以及绘画艺术的美感,秦观词可以算是其中的代表。诗歌的画境艺术为宋词的画境营造奠定了基础,同时宋代绘画艺术的高度发展也促使了宋词画境艺术的出现。秦观的作品多用清淡的文字描绘意境深远的画面,不拘于词的长短,情景契合的程度比较高,笔触细腻,读来有一种清新淡雅之感。  相似文献   

2.
北宋文人画盛行,诗文的意境被引入画中,使画境中的自然趣味大增,题画诗从此出现,又极大地促进了宋代绘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洛阳汉墓壁画是迄今发现的能够代表汉代中心地区绘画发展水平的绘画艺术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构图简单质朴,动静有致,变幻有序,写天地之万物,构成超象虚灵的画境,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本土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宋代的词是词发展的最高峰,在宋词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词人,在这众多词人中,李清照以她独特的抒情艺术和自然的语言风格占据了一席之地,使她成为宋代词坛中杰出的作家之一,在宋词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价值。今天,我们从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入手,浅论李清照词作中的愁情艺术。  相似文献   

5.
继隋唐之后,佛教与宋代文人士大夫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文人学佛参禅成普遍风气,并因此给宋代文学带来深刻影响,佛教在宋代各体文学中都有广泛深入的渗透。佛理在宋词中的渗透以不同层次的三种方式体现出来,给宋词带来新的艺术特质,尤其是赋予宋词一种特殊的理趣。  相似文献   

6.
宋代绘画有着鲜明的写实性特征,其原因是多样的."人之舍于画,造乎理者,能尽物之妙,昧乎理则失物之真",宋代绘画求"真"的风格显然与宋代理学"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有莫大的关系.本文从宏现角度概述了宋代理学"格物致知"思想对宋代绘画"写实性"的影响,及熙宁后新儒学的发展与其对宋代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文学活动中,文学传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文学活动的发展。宋词在宋代特殊的时代氛围中繁衍兴盛,传播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宋代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升与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各种文学艺术的繁荣创造了优越的外部环境,杂剧艺术的红及大江南北也为宋词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宋词是我国文学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是宋代文学的主要样式 ,与“汉赋”、“唐诗”、“元曲”、“明清小说”所并称。但宋词的源头并不在宋代 ,宋词的流派及其特色异彩纷呈 ,甚至各派内部之风格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正>宋词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它是由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发展起来的,在当时就受到了广大市民阶层和士大夫阶层的喜爱。宋朝的词虽然大部分是写给士大夫们看的,但也有大量写给广大普通市民看的。宋代文人当中也有不少人在填词,这就扩大了词作的创作群体。宋词在当时除了受到文士们的认可外,还受到了市民们的喜爱。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有极高地位。宋词和唐诗相比,虽然艺术风格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属于婉约风格;和宋词相比,唐诗更讲究韵律,而宋词更注重语言的音乐性;与元曲相比,宋词更为雅化。  相似文献   

10.
两宋33位左右的妓女词人的将近40首的词作,不仅构成两宋女性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使宋词的星空更加地璀璨与多姿.宋代妓女词的内容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成就非凡;其直抒胸臆的抒情范式和用语直白、通俗的语言模式推动了词体艺术的发展,丰富了宋词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1.
绘画是人类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从远古时代起绘画就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点。不同时代的画家有着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然而,绘画作为表达人类情感心境的方式,它们之间是相通的。中西绘画在艺术发展的长河中作为主要的两大体系不断的传承创新,互通共融着。本文在行文过程中以两大体系为主探讨画境、心境、意境,意在阐述所有的绘画艺术在艺术灵境的追求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宋代社会的历史特殊造就了对词的巨大需求,为宋词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社会条件;"重文轻武"的政策导向以及良好的尚文风气,促进了一个庞大的高素质的文人群体的形成,是宋词质量的有力保障;词至宋代,自身发展已经成熟,宋词的兴盛繁荣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3.
花鸟画在中国绘画艺术之林中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它是中华民族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写实性"的宋代花鸟画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现代花鸟画的发展影响甚远。在经济发展的今天,花鸟画的"写实性"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为它能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因此增强"写实性"成为发展现代花鸟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邓乔彬先生是当代著名古代文学及绘画艺术研究专家,在古代诗词及批评、诗画比较、文艺与文化关系、画论与绘画、二十世纪古代文学学术史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唐宋词艺术发展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是邓先生最新推出的一部全面观照唐宋词史的力作。该书密切关注词的艺术本体,分别从音乐文化、宫廷文化、进士文化、士大夫文化等多重角度探讨词的起源、词体生成及其艺术发展,理论体系周密;在论述分析唐宋词史上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大多数作家作品的过程中,斟酌古今,参以己意,所作评断皆的当精审;全书内容翔实,资料丰富,  相似文献   

15.
王维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将绘画、音乐与诗的语言巧妙结合,使得诗中充满了画境与音响的艺术效果,也使诗中的动静得以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后半期是中国文学研究一个相对辉煌的时期,表现在宋代词学的研究领域,无论是宏观的把握还是微观的探讨,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各种论文、专著、文学史齐头并进,内容广泛涉及词学研究的方方面面。本文立足于从宏观上把握宋词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从宋词的分期及其发展流变、宋词的风格及流派、宋词的审美、宋词的艺术形式等四个主要方面,对1990-2000年间关于宋词宏观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一次述评。  相似文献   

17.
宋代花卉词的大量出现与宋代朝廷的享受之风密切相关。花卉词体现了宋词平民化、世俗化的倾向,也显示出词人嗜尚清雅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8.
刘颖 《重庆师专学报》2012,(5):105-108,157
张大千是中国20世纪画坛上的大师,文章聚焦张大千画作中画款书法与绘画的关系,从画款书法与画作的结构和画款书法与画意的关系方面进行讨论。他的画款书法以绘画为主体,既服务于视觉的审美,又将自己对人生、对绘画的情感及观点融汇其中,在构图美的基础之上自然而然地造就了画境之关,形成了诗书画的完美结合。艺术的审美意境获得无尽的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就宋词中一种特殊的创作模式"——美人在侧"的范式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作为宋代的文学主要形式,宋词创作与女性的关系非常紧密。在北宋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文人以女性为情感载体,将词的思想性和美学内涵扩展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极大地推动了词向新的艺术高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用人品优劣来评判绘画艺术之格调高低是中国文人艺术理论中较为独特的现象。早在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就涉及到人品关乎画境塑造的问题,因为他的理论落脚点是气韵,所以后世理论家大多在此引申。偏重形而下的人品对绘画艺术的重要性也就没有展开系统论述。真正对绘画艺术中人品问题展开论述是明中业以后,当时的思想家全面提出并充分论证人品中才、学、识、胆、气这五部分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至此,"人品即画品"艺术观才有了全面的学术支撑。艺术领域对人品的要求已经不单是画家修养的问题,而是一个评判绘画艺术格调高低的标准。只有在充分理解人品内涵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认识传统文人艺术,才能更好的定位中国文人艺术精神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