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大量征地导致失地农民群体的出现,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是关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大事。全国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问题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文章试从黄石市失地农民的就业及培训现状出发,结合黄石市的实际隋况去探析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从而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解决新世纪“三农”问题的根本策略和途径。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城镇化进程中,产生了“失地农民”问题。如何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是一项意义重大、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的产生成为必然。失地后,民族地区的农民进入城市谋求"非农"职业。但是,由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教育资源不足、农民文化素质不高、非农技能缺乏等,民族地区失地农民就业方式单一,就业途径少,就业不稳定,未就业比例偏高。要在城镇化过程中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必须提高失地农民的综合素质,提高非农技能;必须结合地区资源优势,发展民族经济,促进失地农民就地就业;必须给予失地农民积极的就业政策扶持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也在加快。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失地农民不可避免,农民失去土地将会面临一系列严重的生存问题,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农民失地是在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也必须在城镇化的进程当中加以解决。以当前加快城镇化发展为背景,分析失地农民面临的生存问题的表现,依据城镇化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作为农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数量也在迅速扩大,据预测,2020年我国失地农民总数将达1亿人以上。近年来,关于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在我国引起广泛重视。西南大学秦启文教授主持立项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转型研究——走出‘卷入式’负博弈困境",就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排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通过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6.
随着海南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群体不断扩大。失去土地后,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失去了生活的保障。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关系到失地农民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涉及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特别是在大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解决被赋予了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视野下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书琴 《成人教育》2008,(11):34-35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许多农民成了失地农民,其就业困难和生活艰难令人堪忧,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就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及相应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失地农民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要从拓展城乡一体化就业,发展二、三产业用地安置就业,帮扶创业就业,鼓励乡镇企业吸纳就业,引导用地单位安置就业,加强培训就业等方面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迅速增加,其就业问题也日益突出,如解决不好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技能水平和竞争能力。通过对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情况的问卷调查,发现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如培训内容设置不合理、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失地农民)备受关注,尤其是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研究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养老保障政策选择问题,首先将以实地为例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的养老保障具体状况;之后分析我国现有的几个针对于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模式,更加全面的进行比较分析后探索出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养老保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土地征收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日渐突出,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凸显的问题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约性瓶颈。政府必须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征用大量原农业用地,部分地方政府在征地过程中,侵害失地农民利益,且征地后安置工作不合理,农民失地后易陷入失业困境,生活失去出路。本文通过马鞍山市征地拆迁调研,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土地征迁安置工作中与失地农民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提出通过政府途径、就业安置及土地流转等方式缓解征迁安置过程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调研走访了毕节地区5个(区)县220个失地农民,采用专家排序法分析贫困地区土地征收对失地农民家庭的福利影响。结果发现,失地农民总体福利降低0.29664个单位,分福利提高的有社会交往、生活便利性和住房条件,分福利下降的有经济状况、环境状况、社会保障。其中,社会交往分福利提高26单位,生活便利性分福利提高16单位,住房条件分福利提高5单位,经济状况分福利降低12单位,环境状况分福利降低7单位,社会保障分福利降低11单位。文章指出政府应该提高补偿标准,建立一整套配套的失地农民补偿机制,尽量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4.
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失地农民的就业基本情况有转移就业压力大,无就业和隐性失业等工作不稳定的状态,因土地征用而产生收入下降、生活得不到保障、助长社会不良现象的问题。影响失地农民实现就业的因素有土地征用制度、再就业安置措施、失地农民自身素质、就业歧视。今后必须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和就业安置方式,完善法律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就业培训,转变就业观念等方面完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收。在征地过程中农民权利受损的现象普遍存在,亟待解决之道。在对浙江省500户失地农民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征地过程中农民权利受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失地农民权利保障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水电资源开发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了学术界和相关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对甘孜州九龙、雅江、康定、泸定和丹巴5个县的12个行政村的312户失地农户的实地入户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农民在失地后的风险认知和利益补偿的适配性。研究发现,大部分失地农户对利益补偿标准不满以及在失去土地后风险应对能力不足,就此结合甘孜州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土地入股的"土地换股份"的长效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失地农民数量激增.农民特别是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村妇女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即失业.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四县市的调研数据,分析了失地妇女就业的基本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制约失地妇女就业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福建省失地农村女性就业的对策建议,以期有效解决失地妇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描述被征地农民生存现状基础上,对其在市民化进程中的诸多障碍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完善配套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改善其子女教育条件、提供有效职业培训、建立就业服务机制、加强社区管理与社区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