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梦"与坚定政治信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现"中国梦"是坚定政治的战略目标,坚定政治信仰是"中国梦"实现的前提和精神动力,"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的信仰追求;在高校,将政治信仰教育与实现"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的最佳契合点是构建以基层党校为骨干、以各基层组织、团委、学生会、社团、课堂等为构成要素的政治信仰教育网络,加强学校基层党校建设,扩展基层党校的功能,将实体的与网上的党校结合起来,明确学校各基层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组织、课堂的任务、职责,形成一个坚强有力、分工明确、合作高效的政治信仰教育网络。同时,要精心打造好宣传教育、实践和教师创新三个平台。  相似文献   

2.
高校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它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构建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更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当然也直接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高校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作为人的主观精神,在构建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存在重要作用。通过对"中国梦"的解读,找到目前高校大学生政治信仰存在的问题,进而在"中国梦"视域下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责任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中国梦"的提出不仅引起了大学生对于自身历史使命、社会责任的热切关注,更极大地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社会发展自信心,引领其政治信仰,激发其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新的自觉。高校应当以"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刻领会责任感教育的重要性,将"中国梦"融入到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中,从多角度、多层次丰富责任感教育的内涵,并积极探索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4.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国梦"的阐述勾勒出未来中国发展的新蓝图。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深刻内涵对新形势下"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深刻理解"中国梦"、将"中国梦"植入内心、帮助"90后"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是本文探究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分析"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和薄弱环节入手,结合其个性发展特点,从思想引领、文化育人、实践养成三个维度,针对"90后"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既包含了国家富强的梦,同时也包含了人民幸福的梦,中国梦内涵丰富。对大学生开展中国梦教育是中国历史与现实的需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正确处理"中国梦"和"个人梦"的需要。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建设校园文化,开展"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依托党团组织,成立"中国梦"学习培训班;组织开展"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等。  相似文献   

7.
青年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把"中国梦"教育活动融入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工作布局当中,通过紧紧围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与大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相结合、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共同打造高校"中国梦"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8.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自己的就任宣言.实现"中国梦",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道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中国梦",教育是先导和基石.而对于职教人来说,也应该有个"职教梦".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梦。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中国梦"逐渐上升为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共识,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明确了"中国梦"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独特地位。"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要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0.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国梦"的阐述勾勒出未来中国发展的美好新蓝图.而职业教育关系到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质量,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社会保障,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社会产品附加价值的高低,关系到人的尊严的实现,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从这个方面来说,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上下求索、百年追逐的强国梦,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中国梦有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滋养,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和内涵;中国梦,不是复兴封建帝国的旧梦,也不是食洋不化的他国梦,而是基于党的正确领导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是中国人民继往开来、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在当代中国,中国梦具体的实现形式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愿望。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理应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在实现"中国梦"方面,高校应以德为先培育"筑梦人",通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和社会的双向互补、共同发展,成为加快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共同心声、共同愿景和共同意志。如何使中国梦成为激发中小学生爱国热情、树立中小学生远大理想、培育中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力量,需要对中小学开展中国梦教育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一、中国梦教育的文化思考中国梦教育的文化力量在于价值认同。"中国梦"在文化意义上是"兴国之魂",是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  相似文献   

14.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因此,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大力加强大学生班级建设,对于培养源源不断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国梦"注入新鲜血液和强大的生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分析加强大学生班级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加强大学生班级建设促进学生成才的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共同的政治信仰是国家统一、政治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精神基础。重塑与创新当代中国的政治信仰体系,必须坚定不移地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是全国人民共同的理想,广大青年大学生要在高校团组织的带领下为这一共同梦想奋斗、奉献。组织文化对组织活力的增强、确保组织工作取得最大成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组织文化对组织发展的重要作用基础上,探讨"中国梦"引导下高校共青团在形成共同价值体系、创新工作方式、加强团干部建设、树立服务意识等方面对团组织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自2013年9月1日起《人民日报》开始推出"中国梦·共赢曲"的系列报道,讲述的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故事".作为"中国梦"相关报道的重要补充,"中国梦·共赢曲"系列报道是对"中国梦"概念的发展和延伸,即由最初的"中国梦"逐渐发展为"世界梦".本研究运用话语分析和叙事分析的方法对这 23 篇系列报道进行研究,概括出了这一系列报道的三个整体框架,即合作-共赢框架、危机-救助框架、以及了解-学习框架.并在这些框架的基础上总结出该系列报道所建构的主体身份和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是祖国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景。青年学生是祖国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高校教师应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鼓励大学生在实践中探寻中国梦,通过传递正能量助力实现"中国梦",并激励引导大学生把实现"中国梦"视为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是华夏民族实现人民幸福、祖国富强以及民族复兴的共同梦想,是广大华夏儿女共同奋斗的目标。处在社会体制转型的重要时期,以育人为核心目标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将"中国梦"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利用"中国梦"主题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升大学生群体对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与认同感,帮助他们克服当前各种信仰危机,以此来促进大学生更为全面的发展。鉴于此,主要针对"中国梦"主题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梦"主题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途径,以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精英群体,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承担者和推动者;他们的政治信仰走向,维系着我国社会的稳定,关乎共产主义理想的传承及实现。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研究进行综述。有助于了解我国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也是进行信仰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