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伟大的诗人荷尔德林曾经说过,诗人反复吟诵的主题是"还乡","乡",家乡,故乡是出生的地方,从个人角度来说,是母亲的子宫,从全人类的角度是伊甸园。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乡使故土成为亲近本源之处。  相似文献   

2.
柏铭久近期诗歌创作<大辽河>组诗以及<家在三峡>两大系列诗作都是关于故乡的作品,两个故乡之间又有着不同的趋向:辽河,是其回忆与坚守的故乡;三峡,是其变化与移动的故乡.两个故乡之间有着矛盾的张力,代表着诗人对生命状态的不同的探索--昨日的故乡与现在的故乡.两者之间又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它们既是诗人生活、存在的具象的故乡,同时又是诗人在具象的基础上构建的时间与心灵的故乡.辽河与三峡,都是他近期朝向故乡的矛盾与彷徨的行旅.  相似文献   

3.
故乡是李强诗作中绕不开的话题,诗人用饱蘸怀乡思乡的人文情怀,抒写自己内心对于故乡的情思。在李强的诗作中,存在着两种故乡的抒写。一种是植根在日常生活里的,充满生命意识生命况味的尘世故乡;一种是诗人对于内心理想和自我信念的执着追求的精神故乡。这两种故乡在李强的诗歌中充分融合,最终演示出一种永远在路上,强烈地寻找诗意理想的企图,追求还乡的人生信念。  相似文献   

4.
1."人的栖居是建立在诗的基础上的。"在海德格尔看来,荷尔德林是诗人的诗人,而"荷尔德林步入其诗人生涯以后,他的全部诗作都是还乡"。诗使我们回到故乡。而童年与故乡是相互缠绕的。故乡之所以是故乡,是因为童年时我们栖居于那里,是童年的生活使我们早期的栖居地成为我们的故乡。而童年又是故  相似文献   

5.
“人的栖居是建立在诗的基础上的。”在海德格尔看来,荷尔德林是诗人的诗人,而“荷尔德林步入其诗人生涯以后,他的全部诗作都是还乡”。诗使我们回到故乡。而童年与故乡是相互缠绕的。故乡之所以是故乡,是因为童年时我们栖居于那里,是童年的生活使我们早期的栖居地成为我们的故乡。而童年又是故  相似文献   

6.
“飞鸟”在台湾闽南语诗中不仅作为美丽风光描绘的部分,也昭示看台湾诗人漂泊思归的复杂的心路历程。飞鸟是关连故乡和羁客的“使者”,穿越千山万水传递着故乡的信息;飞鸟是个体生存困境的缩影,它反映着诗人寻求精神家园的迫切希望。闽南语诗本土化的书写,并不单指语言的本土化,同时也是台湾诗人思想情感的本土化.“飞鸟”意象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台湾诗人在羁旅、流浪中艰难寻根的精神象征。  相似文献   

7.
《归园田居(其一)》一个“归”字,表露了陶渊明的心迹。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魏晋的名士风度,使之不愿媚俗;诗人的不羁性格,让他向往自由;“辞官”彰显名士风度,回归田园是其本性使然。“故乡”是诗人自由之处,是灵魂的栖所,只有那里才能安放陶渊明那不羁的灵魂,“归”心安处是故乡。  相似文献   

8.
李白的怀乡诗在他人生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明显反映出诗人不同的自我形象以及对故乡的感情变化:青少年时期,豪气冲天,无所畏惧,对未来的憧憬盖过了对故乡的眷恋;中青年时期,一挫再挫,壮志不改,但对故乡的怀念开始一步步加深;接近暮年,迷惘彷徨,欲罢不能,在追求理想与回归故乡之间徘徊;晚年时期,被贬,获赦,处境悲苦凄凉,易于感伤,渴望回归故乡。  相似文献   

9.
萨瓦多尔·夸西莫多,意大利诗人,195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夸西莫多是以“隐逸派”诗歌步入诗坛的,对童年的讴歌,对故乡和青年时代情人的留恋与缅怀是其诗歌的主要主题。夸西莫多的故乡是意大利的西西里岛,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对西西里岛的思念,诗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寄托着诗人孤独的心灵。故乡的夹竹桃的芬芳、碧水的海湾、街头传来的少年时代蒙 的爱情之音……这些多么令人牵肠挂肚呀!它与你读过的写乡愁的诗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对故乡的情感都非常浓厚,故乡情结一直萦绕着历代诗人。刘秉忠作为元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故乡情结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李德武是当代有影响力的实力派诗人之一,文章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出发阐释了李德武诗歌写作的地理状貌及其心路历程。无论是从故乡到异乡,还是生活在别处,“在路上”的游牧姿态是诗人的生命本色和求索的精神特征—这种“无根”状态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象征性症候。“井”是诗人频频吟唱的主题意象,揭示了诗人在寻找心灵故乡时徘徊与挣扎的深层心理;“会思考的芦苇”是诗人重要的审美观照物,对“芦苇”的反复吟咏表现了诗人的知性品格和玄思境界。除诗歌创作外,李德武的诗歌批评和哲学随笔也很出色,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理念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郭秀英 《学语文》2012,(1):52-53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怀乡”,自古以来,乡愁、诗人、诗歌似乎有一种冥冥注定紧密相连的关系。从古代李白的“举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现代余光中笔下“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些诗歌无不表达了_个主题,那就是故乡情结。情结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种藏在一个人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故乡情结作为人类情结的一个具体表现。是人对故乡潜意识里的强烈情感。故乡情结在漂泊在外的诗人笔下更显得那么深刻,那么浓烈。  相似文献   

13.
正诗人剑男认为:人只有在"不断返回故乡的途中,才能更加清晰地看见生命中光亮的部分,看见自己的来路和初心。"尤其是人到中年之后,他的这种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于是,近几年来他不断地将自己的诗歌视野定位到故乡幕阜山,通过对田园的另一种指认来完成对漫游命运的精神救赎。应该说,故乡情结尤其是诗人对于故乡的情结乃是文学之光中最深沉也最柔软的一束,因为它凝聚着诗人永远无法逃脱的归根心理和本能冲动。尽管剑男在  相似文献   

14.
郭新民既是一位市委书记,又是一位诗人.郭新民的乡土诗揭示了诗人深沉、质朴的情感及诗人热爱故乡、高原、土地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15.
乡愁主题是打工诗歌版图中不可回避的组成部分,也是值得探讨的重要环节。如果说打工诗人眼中的故乡是对农耕文明经验的累积与继承,那么打工诗人在进城打工之后所面对的就是现代化进程中所带来的生存、自我归属以及身份认同等一系列问题。在两种社会文化价值碰撞中,故乡成为联系诗人肉体与灵魂、梦想与现实的"桥梁"。"乡愁"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打工诗人创作的源泉,同时也汇聚成一部记录社会变革与反映农民工心路的"史诗"。  相似文献   

16.
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都对故乡有着非常浓厚的情感,在历代诗人的心中往往最难割舍的就是故乡情结。刘秉忠作为元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故乡情结同样一直萦绕在他心中。本文试从两方面入手论述刘秉忠在文学创作、政治举措上表现出的独特的故乡情结。  相似文献   

17.
《文学教育(上)》2009,(10):157-157
3月26日是诗人海子去世20周年纪念日,一系列纪念活动也在这一天举行。海子生前好友西川和海子的读者将前往诗人故乡扫墓,北京大学未名诗歌节今年的主题也是“海子”;在上海,一群海子的读者聚集在909咖啡馆朗诵海子诗歌。海子去世20周年,诗人在家乡安徽安庆的墓地不久前也已经修缮一新。3月26目,海子好友诗人西川和北京的海子读者自发前往安庆海子墓地扫墓。  相似文献   

18.
一组丰满的、丰富的、深刻的关于乡愁的抒情诗,深得我心。诗人将自我、故乡、家国与历史联系起来,以自己在深秋时节回到故乡而又在另一个秋天离别故乡的一段人生经历为线索,叙述了自己在家乡的所见所闻,  相似文献   

19.
孟颖 《华章》2011,(34)
本文是以20世纪30年代针对韩国现实问题而进行文学创作活动的诗人尹东柱诗中所体现出的故乡意识为对象进行考察的.尹东柱作为诗人开始文学创作的时期由于正是残酷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所以面对现实他将民族的悲痛化为自身的痛楚并直视了殖民时期祖国的现实.在尹东柱诗中出现的“故乡意识”已将个人经历赋予社会性,并将其还原到国家性的、历史性的层面而最终归结为理想的故乡.  相似文献   

20.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诗词中的代表作之一。词以长沙为题,是抒写与长沙有关的经历。长沙对青年毛泽东来说,是有非常深厚而亲切的政治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感情的地方,是他的第二故乡。诗人毛泽东正是带着对于长沙亲切的政治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感情而故地重游的。当诗人伫立橘子洲头,眺望岳麓山枫叶秋红的背景,凭吊爱晚亭杜牧《山行》遗曲,目送滚滚北去的湘江水,举目仰观天空展翅的雄鹰,俯首察看碧水跃动的游鱼,感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竞争,涌发了“谁主沉浮”的感喟。一方面是故地重游,缅怀往昔不平凡的岁月,意在怀古;另一方面是追昔抚今,今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