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 ,三次函数频频成为热点考点之一 :2 0 0 0年全国高考 (春季 )出了一题三次函数图象的选择题 ;2 0 0 1年“希望杯”(高二 )数学竞赛 ;2 0 0 2年全国高中数学竞赛都考了三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由于一般的三次函数在中学数学里没有专门研究 ,而全国级的三大考试 .似乎对超出教学大纲的三次函数偏偏“情有独钟” ,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事实上翻阅 2 0 0 0以前的全国高考及竞赛试题 ,我们都能找到以三次函数为背景的考题 .通过研究《考试说明》我们知道 ,高考命题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而不拘泥于教学大纲 ,其试题源于课本 ,而…  相似文献   

2.
因为一元三次函数的导数为二次函数,所以丰富多彩的二次函数考题焕发了新的活力.高考中常以三次函数为载体,设计情景新颖独特的试题.解决三次函数问题的基本策略是:通过求导转化为二次函数、二次方程或二次不等式问题,然后综合运用导数的基本知识、"三个二次"的知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三次函数频频成为热点考点之一:2000年全国高考(春季)出了一题三次函数图象的选择题;2001年"希望杯"(高二)数学竞赛;2002年全国高中数学竞赛都考了三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由于一般的三次函数在中学数学里没有专门研究,而全国级的三大考试. 似乎对超出教学大纲的三次函数偏偏"情有独钟",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事实上翻阅2000以前的全国高考及竞赛试题,我们都能找到以三次函数为背景的考题. 通过研究<考试说明>我们知道,高考命题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而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其试题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特别强调对能力的考查,对竞赛也是如此要求. 在学生热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基础上,考查三次函数,能力就体现出来了. 有能力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类比用研究二次函数的方法来研究三次函数. 由此三次函数成为热点考点之一,就合乎情理,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4.
纵观近三年的高考试卷,有关抽象函数的考题时有时现,各省市的高考卷虽然出现不多,但就具有导航性的全国卷而言,却连续三年出现抽象函数试题,可见抽象函数的考查已经或正在形成热点.抽象函数的考题有何特征,解答有何技巧?本文不妨作一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函数与导数是高考必考的重点和热点.从近年的考题分析,以解答题的形式单独考查函数的考题并不少见,往往以考查函数(尤其是二次函数)的性质为主.考查的主要内容有:基本函数(一次函数,  相似文献   

6.
2011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二)——函数、导数与定积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题的扫描,针对其中有关函数、导数与定积分的题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函数题目的统计,总结出函数题目的命题特点,第二部分对考题中较为新颖的题目做了整理和点评,第三部分则将函数题目进行了分类,并介绍了每一类题目的标准解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题的扫描,针对其中有关函数、导数与定积分的题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函数题目的统计,总结出函数题目的命题特点,第二部分对考题中较为新颖的题目做了整理和点评,第三部分则将函数题目进行了分类,并介绍了每一类题目的标准解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题的扫描,针对其中有关函数、导数与定积分的题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函数题目的统计,总结出函数题目的命题特点,第二部分对考题中较为新颖的题目做了整理和点评,第三部分则将函数题目进行了分类,并介绍了每一类题目的标准解法.  相似文献   

9.
正"函数零点"作为课标课程中增加的知识点内容,深受命题专家青睐.笔者通过对2013年全国高考十九个省份高考试题研究分析,发现其中有七个省份(山东、江苏、陕西、安徽、福建、上海、江西)的考题中函数零点都在压轴题中呈现考查.本文拟就2013年高考压轴题中函数零点问题的呈现方式及  相似文献   

10.
高考试卷中,不少考题耐人寻味.认真研究考题的内涵,充分挖掘考题的价值,对高中数学的日常教学意义非凡.本文以一道高考试题的内涵分析及其引申为题谈谈笔者的研究所得,期待抛砖引玉.1高考考题(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第12题)设F为抛物线y2=4x的焦点,A、B、C为抛物线上三点,若  相似文献   

11.
高考要体现公平性的要求。由于社会存在高考趋利追求和对社会诚信的质疑,因而,对高考公平性的要求有绝对化的趋向。考试机构应通过加强管理与规范保障高考的公平性,同时也应协调好高考的各项功能,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推进高考改革。  相似文献   

12.
高考作为现行教育体制中最重要的评价性制度之一,具有强烈的价值导向。高考的负向社会功能日渐凸显,主要体现在"努力高于天赋"的成才标准指向,"学历重于能力"的人才选拔取向和"结果大于过程"的社会价值导向。此三者构成了高考的负向社会功能。树立"注重过程、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选才观,改革当下"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考对社会的种种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公正是高考的灵魂,也是高考的基本价值所在,是全国人民一直对高考持正面肯定态度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实质上说,高考公正是一种有限形式公正。但这并不意味高考公正的无意义,也不意味高考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可以对高考的公正性掉以轻心。高考公正可以从人际公正、科际公正和题际公正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不断改革高校入学考试制度,目前国立高校有三种入学考试,即传统的大学自主考试、集中测试和国家统一考试。本文从这三种考试的历史沿革出发,分析三者的特点和博弈情况,并探究俄罗斯国立高校入学考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关系演变经历了创立与政治化、改革与错位、深化与协同三个发展阶段。高中课程育才与高考选才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高考科目仅是全部高中课程科目的一部分,高中课程标准也只是选择高考内容的依据之一,这导致二者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建议健全高中课程实施的督查机制、增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功能与作用、优化高考科目设置、深化高考内容改革,以提升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协同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6.
高考数学命题的质量评价,对于高考数学命题质量的提高、高考数学核心功能的发挥,都有着显见的意义和价值.基于相关实践与研究提出:科学的高考数学命题质量评价,首先必须明辨评价的基础,包括准确解读评价的内涵、准确定位评价的视角和准确达成评价的共识;其次必须明确评价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主要指标与实施流程.  相似文献   

17.
高考预选考试是指对参加高考的考生预先进行的筛选考试,只有通过预选才能报名参加高考,是考生参加高考的资格考试,最初出现时间是1977年。高考预选可以减少参加高考的人数、减轻组织和实施高考的工作量。实行预选的省份通常按高考计划录取数的三至五倍确定预选数,指标分配问题和考试组织问题是高考预选面临的两大问题。预选制度的推行是20世纪80年代高考报名人数下降和录取率波动的主要原因。随着招生人数的扩大、报考人数的稳定、毕业会考的推行和招生条件的改善,预选制度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作为一种应急的权宜措施,高考预选考试制度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也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办人民满意的高考和选拔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高考改革面临的两难问题,高考预选的过往能够为兼顾二者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李涛 《学科教育》2014,(4):117-127
民国时期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有关大学招生考试的论争:“废考运动”是对传统考试制度的批判;“新法考试运动”主要致力于引进西方的测验理论;“大学入学考试改进运动”则是探索本土化的大学招生考试制度。三次论争几乎涉及了大学招生考试的所有问题,探讨的深度也是前所未有的,这推动了我国考试制度的现代化变迁,促进了考试文化的更新。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项高考改革政策应运而生,在探索中不断前进。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本质上是教育政策主体的一种利益表达与整合过程,对高考政策进行价值分析有助于把握高考改革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趋势,有助于理性看待和评价高考。高考政策30年来的不断改革蕴涵着对公平与效率的追求、以人为本的理念、多元自主的格局和国际视野的改革眼光,体现了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高考制度在恢复初期,充分地体现了保证社会公正的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社会多方面功利性需求的汇聚,使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追求功利的活动,其功利性意义超过了社会公正的意义。高考意义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高考制度缺乏教育理性内涵的"基因"所致;二是由行政化的教育制度决定下的高考制度的行政化特性所致;三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及政治体制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