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新闻采访中,民生问题一直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民生问题的采访对象是针对广大人民群众日常所需要的问题。其新闻采访内容的方向关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所采访的人员也是针对广大人民群众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因此,在民生新闻的采访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采访人群,根据不同人群的性格特征,心理,制定不同的谈话技巧和采访方法。尽可能地完成新闻采访任务,解决民生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赵勋  周骏 《新闻知识》2000,(9):27-28
我们合作完成的《她,背起妈妈上大学》一文,被评为1999年度陕西新闻奖一等奖和西安新闻奖一等奖,并且被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推荐参加“中国新闻奖”的角逐,这篇不足千字的通讯受到省内新闻界众多资深评委的青睐,这使我们感到莫大的荣誉,同时也激励我们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奉献给读者。 一、用真情去采访和写作 《她,背起妈妈上大学》一文的发表是在1999年11月4日,发表后一些同事就说,这篇文章很能打动人,为此我们也颇有点“沾沾自喜”,因为我们是用自己的真情去采访、去写作的,这也是我们在采写这篇文章中获益最…  相似文献   

3.
新闻采访是一场比拼智力的"战斗",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由于采访对象的不配合、采访环境的限制以及新闻记者自身业务能力的不足等,往往很难帮助新闻记者获得全面的新闻信息。作为新闻记者业务能力的基本内容,采访技巧的运用尤为关键。在新闻采访环节中,新闻记者可以借助于完善系统的采访技巧,引导采访对象按照新闻记者的思路来回答问题,进而帮助记者获得全面的新闻信息,同时还能够缩短采访时间,提升采访效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与新闻采访有关的法律纠纷呈明显上升之势。其原因是什么?作为记者怎样在采访的真实性和保证个人的隐私与名誉不受侵犯之间取得平衡?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丁井 《记者摇篮》2007,(6):37-37
隐性采访是指新闻记者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猎取并未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面对隐性采访被频繁使用的现状,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充分认识它的负面效应,尽可能地规避它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工作中,新闻采访是非常关键的流程。在具体的采访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必须对采访的内容以及采访对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灵活的应用采访技能技巧,与采访对象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新闻内容的目的。然而目前新闻类节目的采访却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针对这些问题给予解决。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只有做好新闻采访工作,才能使新闻传播取得更好成效。但一些记者在开展新闻采访的过程中还存在质疑性提问技巧应用不足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提出有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8.
被采访对象是新闻行业最宝贵的资源这一说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人员所体会、所认可。如何面对被采访对象也就成为我们应该关心和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学会尊重是理性地对待被采访对象的前提。一、以人为本、尊重被采访对象的价值对采访对象尊重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体现和写照。采访对象接受记者采访,本身是出于对媒体的信  相似文献   

9.
对于一名新闻记者来说,采访技巧是其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工作能力的一种直接体现。在多年的新闻采访工作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其中记者在采访受访者时,因为没有合理运用采访技巧,使得受访者无法很好地配合接受采访,以至于使采访陷入尴尬境地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记者能够娴熟地掌握采访技巧,并加以灵活应用,才能挖掘出好的新闻点,报道出真正有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10.
记者采访主要是通过提问、同采访对象交谈等言语交际形式实现的。正如美国记者杰克·海敦所说:“大约有百分之九十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别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由此可以看出,语言是采访活动的重要载体。我们把用于新闻采访活动中的语言称为采访语言。记者在采访实践中,在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1.
前阵子笔和电视台的记赴某部队采访一位“爱鸟司令”.采访中需要拍一组群鸟齐飞的镜头.可偏偏当时恰逢黄昏时分.鸟儿早已归林休憩。部队考虑到我们来一趟不容易.便应电视台记的要求,让士兵们大喊大叫,哄赶鸟儿,结果鸟群受惊,腾空而起、这位同行如愿以偿拍到了热闹场面。  相似文献   

12.
在采访中能捕捉到“活鱼”吗?答案是肯定的,关键要善于捕捉。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善于挖掘采访中的背后新闻,就不愁没有好稿。笔从事新闻采访多年,从获奖的几篇新闻作品来看.几乎都是从日常例行采访活动中挖掘出的有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13.
倪沫 《报刊之友》2010,(12):171-172
目前高校新闻专业开设的新闻采写课存在一些不足:课程实践有限;教材中关于新闻信息收集和分析的部分缺乏系统科学的方法体系介绍;课程开设对象多为大一学生,因知识结构及人生阅历所限,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解读、判断能力相对有限。教师在讲授《新闻采访与写作》课时,应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有意识的加入社会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促使学生能用专业科学的方法收集、挖掘信息,在对转型期的当下社会状况有通盘了解的基础上,理性、深入、专业的剖析社会现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试论记者采访的基本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保障。它直接关系到新闻作品的好坏和新闻节目的成败。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新闻记者的采访水平,或者说,有哪些间接的经验值得我们探讨学习呢?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一般新闻采访的内在的思维规律,即采访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15.
突发事件新闻采访报道的难度比较大,需要新闻工作者考虑到公众信息需求和心理走向,进行良性控制下的新闻活动报道。对于一些社会高度关注的事件,我们通常应该与政府发布的信息保持高度的一致并且在新闻报道活动中坚持政治正确的原则,从而维护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本文根据突发事件新闻采访中容易出现的难点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几点有利于报道质量提高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前阵子笔者和电视台的记者赴某部队采访一位“爱鸟司令”。采访中需要拍摄一组群鸟齐飞的镜头。可偏偏当时恰逢黄昏时分,鸟儿早已归林休憩。部队考虑到我们来一趟不容易,便答应了电视台记者的要求,让士兵们大喊大叫.哄赶鸟儿,结果鸟群受惊,腾空而起。我这位同行如愿以偿拍摄到了热闹场面。  相似文献   

17.
采访与解说、画面衔接不紧。和报纸、广播新闻不同,电视新闻把解说、画面、同期声(或采访)甚至字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一个“三合一”的整体。只有三结合得天衣无缝,电视新闻才能产生其独特的魅力。这就要求电视记在采制新闻时要充分考虑到电视新闻的这个特点,把采访融合到电视新闻这个整体中去考虑,尽量把采访和解说、画面结合得紧密一点。  相似文献   

18.
孙静  郑大勇 《记者摇篮》2014,(10):17-18
从事新闻工作20余年,积累总结新闻专题采访是重要而又复杂的过程,我们在采访前需要对采访对象进行充分了解,要掌握采访对象的特征,这是一般新闻采访中对记者的普遍要求。采访是新闻记者最基础的活动,是新闻写作取得新闻素材的重要手段。新闻专题采访是记者和采访对象间的一种互动交流,是双方知识、观念、认知、思维方式的交流。交流是双向的,需要相互合作,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的时候运用一定的采访艺术,尤其是记者在采访中的提问,提问能  相似文献   

19.
一、地位 新闻策划是为了一定的新闻宣传目标与效果而精心筹划和设计的报道活动。那么策划在新闻实践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一是策划与新闻采访和写作相随相伴。 有不少突发性,事前我们并不知道要发生什么,有时还偶然碰到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对于这一类新闻,记者是一边采访一边策划,采访得到的信息在不断地为策划提供“原料”,策划同时也在不断地指导采访。采访结束时,新闻主题也已成竹在胸,动笔写作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我们平时采访的新闻分两类,一类是“发生的新闻”,即发生在一个瞬间,如突发新闻,会议新闻。一类是“发现的新闻”,是指发生在一个时段内未被发现的新闻。采访发生的新闻容易,采写发现的新闻,就不那么容易了。那么,如何采访发现的新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