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汉四百年间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历来论者除了注意匈奴四十万精骑围困汉高祖于平城白登山,大都瞩目于汉武帝从王恢之议,派聂翁壹谋骗匈奴骑兵入侵马邑及其对匈奴的全面战争,而对于从公元前200年“白登之围”到公元前133年“马邑之谋”之间的汉匈关系,则多所忽略,语焉不详,或评之不当,论而欠妥。笔者认为,在这长达六十七年中,汉匈两族之间,既有和睦相处的友好往来,又有兵刃相见的军事冲突,关系异乎寻常。这半个多世纪在汉匈两族的发展史上亦占有重要的地位:匈奴族东击东胡,西败大月氏,称雄大漠南北,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俨然东方一大民族,实是匈奴史上最兴盛、最煊赫的时期;而汉族的  相似文献   

2.
唐朝诗人王维在《老将行》中写到“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命奇”。他认为,卫青之所以能打败匈奴,是由于上天的垂幸,是偶然因素。而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有机结合,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西汉最终能打败匈奴,绝非卫青一人之功,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使然。一汉初休养生息,国力渐强,为打败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经过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西汉建立初年,社会经济凋敝,国力贫弱:“天子不能钧驷,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史记&;#183;平准书》)而此时匈奴崛起于漠北高原,经常南侵汉朝北部边地,边郡的城门时常关闭。公元前202年,汉高祖调大军30余万,出击匈奴,被困于平城白登山,七天后才解围,史称“白登之围”。它说明汉朝反击匈奴的物质条件尚不具备。随后汉朝对匈奴采取守势,用“和亲”的政策暂缓匈奴的侵扰,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充实国力。为此,汉初从高祖经文帝到景帝都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四条措施。一是组织军队复员生产。军队官兵复员为民,根据他们军功的大小,赐予数量不等的田宅,并免除他们若干年的赋税徭役。位高爵显的军官变成大地主,一般士兵得到...  相似文献   

3.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唐代河南(今洛阳市)人。天宝年间游长安求举,未能中第。后退隐于颍阳太谷、汝水之滨。刘方平系匈奴族。据《新唐书》的《宰相世系表》载:“河南刘氏本出匈奴之族。汉高祖以宗女妻冒顿,其俗贵  相似文献   

4.
匈奴示弱     
“匈奴示弱”事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这则故事讲的是西汉时刘敬劝谏刘邦放弃攻打匈奴而刘邦因不听劝阻导致战争失败的事。汉高祖七年(前200)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刘邦未听刘敬的劝阻,领兵不慎进入匈奴包围圈,在白登山被围七天七夜,最后用陈平计才得以脱身。刘敬在匈奴虽然只见到弱兵和瘦马,却没有被表象蒙蔽,而是识破了匈奴隐匿实力的诡计,断定匈奴是想出奇制胜。刘邦在失败之后敢于认错,也可算是英主。  相似文献   

5.
“汉高祖”称谓辨湖南临武一中唐建明人教社《高中语文第六册(必修)教学参考书》中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思考与练习答案”认为,汉高祖是刘邦的溢号;也有人认为,汉高祖是刘邦的庙号,如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帝号谥号是帝王死后,朝廷据其生平事迹而...  相似文献   

6.
释“行国”——游牧国家的一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国之名最初见于《史记·大宛传》。所谓行国,就是“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匈奴而外,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都是行国,即是说,它们都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所谓行国,依裴骃《集解》引徐广的话,就是“不土著”。“不土著”的行国与“土著耕田”、“有城屋”、  相似文献   

7.
刘慎吉 《山东教育》2002,(35):28-28
人教版四年制初级中学《语文》第三册,对唐人王维《使至塞上》诗中“属国”注解为“附属国,这里指吐蕃的军队”; “征蓬”注解为“飘飞的蓬草。这里指唐朝出征的军队”。笔者认为这两处注解欠妥。 据《史记》中《霍去病列传》记载,元狩二年匈奴浑邪王率十万匈奴投降了汉朝。汉武帝把投降的人分散到了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的边境上,仍各以其民俗习惯生活,为汉朝廷的属国。《汉书·百官志》记载:  相似文献   

8.
论匈奴僮仆都尉“领西域”“赋税诸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汉王朝政治文化影响进入西域之前,匈奴曾经施行对"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控制。《汉书》卷九六上《西域传上》记载,"匈奴西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赋税诸国,取富给焉"。所谓"赋税",应体现制度化经济关系"。赋税诸国"的征收内容,除畜产、农产外,亦包括矿产、手工业制品和其他物产。匈奴向"乌桓民"征收"皮布税"的情形,可以在讨论匈奴于西域"赋税诸国"时参考。匈奴以此取得经济利益,有地域的限定。可能主要是"匈奴西边日逐王"以及东蒲类王、南犁汙王、呼衍王、伊蠡王等匈奴诸王所统领部族控制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捉刀”和“操刀”这两个词都有典故。“捉刀”见于《世说新语·容止》:“魏武(曹操)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后来,“捉刀”一词多用来指称代别人做文章。“操刀”有两个典故。一个是“操刀必割”,语出《汉书·贾谊传》“黄帝日:‘日中必熭,操刀必割。’”喻时机不可失。另一个是“操刀伤锦”,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国的  相似文献   

10.
读《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学著作及一些古代笔记文,总会碰到“左袒”、“左衽”这样两个词,两者有何异同呢?《史记·吕后纪》记载:“汉高祖死,吕后称制,诸吕封王.以危刘氏,太尉周勃入军中,行令军中日:‘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军中皆左袒为刘氏。”《文帝纪》亦记载:  相似文献   

11.
说“折腰”     
“折腰”就是平常所说的弯腰,《西京杂记》载汉高祖刘邦的宠姬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河见腰部有着相当强的柔韧性。  相似文献   

12.
苏武牧羊历来是教育后代保持高尚民族气节的传统故事。高中语文课本也节选了《汉书·李广苏建传》关于苏武的部份,题为《苏武》(第二册)。然课本注“阏氏”匈奴单子配偶的称号,如王后”(第310页)则是不尽如人意的。因为把阏氏说成是匈奴单子配偶的称号是可以的,但加上“如王后”一语则欠周详。  相似文献   

13.
西汉社会发展到汉武帝时代(公元前140—87年)国力渐盛,史称此时“非遇水旱之灾,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全庚皆满,而付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枳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卷三○《平淮书》。可谓“财力有余,士马强盛。”武帝由是“动远略”,开始考虑伐匈奴,通西域,与外界交往。武帝即位的第六年(前138年,建元三年)获悉,被匈奴驱逐西迁的大月氏仍想报复,武帝即派郎官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欲使大月氏与汉配合,夹击匈奴。张骞率百余名随从刚出玉门关,即被匈奴抓获。匈奴单于大怒声言:“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张骞  相似文献   

14.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同谪)遣戍。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四十四县……徙谪实之初县。”这是“谪戍”制度在秦代历史上首次出现。其后,始皇三十四年、三十五年、三十七年屡有谪发(见《史记·秦始皇本纪》、《越绝书》卷八)。汉人晁错总叙其制说:“臣闻秦时北攻胡貉,筑塞河上;南攻扬粤,置戍卒焉……因以谪发之,名曰‘谪戍’。先发吏有谪及赘婿、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又后以大父母、  相似文献   

15.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中国历史》第一册中,关于西汉与匈奴关系史上的重要史实“白登之围”只有寥寥数语,对高祖战败的原因更是语焉不详,不利于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其实,汉高祖失利白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能以偏代全,以点代面。首先,双方实力的悬殊是西汉战败的根本原因西汉之前是以暴政而出名的秦朝。秦始皇在位期间大兴土木,为自己修筑了豪华的宫殿和陵墓,当然还有万里长城。这花费了秦朝的大量人力和物力,这些“理所当然”地转嫁到劳动人民身上,以至于秦朝农民要向政府交纳所收获物的三分之二。秦朝北伐匈奴,南征越族,连年用兵,公元前20…  相似文献   

16.
1989年10月17日《中国教育报》载四川教育学院副教授陈安福的文章;《校长要努力改善同教师的关系》。文中指出:“目前中小学校长同教师;一、关系不够融洽、和谐;二、校长对教师存有错误的态度;三、专断作风。”究竟怎样改善此种关系,文中  相似文献   

17.
西极天马助汉家张庆华西汉初年曾因天子找不到四匹同样颜色的马驾车,将相因缺马而不得不乘牛车,使得开国的汉高祖没有颜面。更有甚者,匈奴30万铁骑横扫大漠南北,面对匈奴骑兵南下劫掠,汉高祖、文帝、景帝因无强大骑兵抵御而不得不以汉室公主和大批丝绸、粮食来换得...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匈奴和中原的关系是中国历迎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有必要加以讨论,并就此问题同陶克涛同志商榷。(一)在黄河流域上游、下游及北方,不管各民族的具体关系如何,而历经夏、商直到周代春秋战国。各民族是错落杂居并互相融合的。(二)秦西汉时期,汉、匈等北方民族关系的再认识。(三)就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特别是西汉和匈奴)关系上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同《毡乡春秋·匈奴篇》的观点进行学术争鸣。  相似文献   

19.
张天云 《语文知识》2000,(10):66-67
中师《课外阅读文选》(人教社1993年版)第一册编选的《苏武传》中有这样一句:“(单于)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对句中的“北海”一词,教材注曰:“在匈奴的边境,即现在的贝加尔湖。”这个注无疑是对的。但是,如果我们撇开《苏武传》这个具体的环境,说“北海”就是今天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就不一定正确了。其实,在我国古代,“北海”一词的含义是因时而异的。在春秋  相似文献   

20.
《史记·匈奴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中有如下一段记载:“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而《汉书·匈奴列传上》(中华书局,1962年)中也有相同记载:“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两段文字相同,可知《汉书》因袭《史记》记载,但是两段文字在“田官”处标点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