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公安派领袖袁宏道的"性灵"说,论者一般从历史分析的角度出发,强调其反对七子派模拟剽窃习气的积极意义,肯定其体现明末追求个性自由思潮的进步价值,这是无可争议的.但相对地,立足于其诗学理论自身的考察就少了些.结果就是,在笔者看来,导致了某种对"性灵"说的不适当的高估.本文不揣浅陋,力图集中探讨一下"性灵"说的理论面貌及其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2.
明代公安派的在中国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是该学派的核心思想,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安派的"性灵"说主要分三个特点:真,俗,趣;每个特点都有其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乾嘉诗坛上,赵翼袁枚相互唱和,倡导性灵,他们的"性灵"是在诗才基础上的性情的自然流露,这与公安派的"性灵"说有很大的差别。赵翼主诗才的观点不仅鲜明,而且立论比较客观、辩证,通过赵翼的诗才论可从一个侧面分析性灵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公安派从阳明及其后学那里得到了理论的滋育,主要表现在万物一体论对公安派文论及主体性精神的贯注;心本体论对于性灵说的启迪;崇尚“狂者”与公安派的“英特”;不虑而知,不学而能与公安派的师心不师古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叶燮《原诗》所含诗学思想与明代公安派有诸多相似之处,甚至可以说是对他们的继承和革新。首先,公安派主张"性灵说",而叶燮则进一步认为诗歌是主客体交互作用的产物,提出了诗歌创作的理、事、情三要素;其次,公安派提出了文学通变观,而叶燮则提出以"正变"为核心的诗歌发展观,突破了其一味主变的思维模式;最后,公安派提出"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思想,叶燮进一步指出诗人要有"胸襟",以及"才、胆、力、识"四要素。  相似文献   

6.
公安三袁论诗文力主性灵,成为明末文坛反对前、后“七子”诗文复古主义的旗帜,影响深远。袁宏道于三袁中成就突出,诗文主张与诗歌创作皆有领军一代风气的魅力。研究公安派自当先从袁宏道的生平、仕履、交游入手,廓清其性灵文学主张的思想渊源与文化品格,方有可能事半功倍地认清公安派性灵说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对于公安派领袖宏道的“性灵”说,论者一般从历史分析的角度出发,强调其反对七了派模拟剽窃飞气的积极意义,肯定其体现明末追求个性自由思潮的进步价值,这是无可争议的。但相对地,立足于其诗学理论自身的考察就少了些。结果就是,在笔者看来,导致了某种对“性灵”说的不适当的高估。本文不揣浅了陋,力图集中一下“性灵”说的理论面貌及其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8.
在晚明公安派的性灵说中,袁中道虽然缺乏理论上的重要贡献,但在创作上却是性灵说的实践者。他一生创作出为数众多的哭悼诗,表达对亲人与朋友的哀祭与悼念,常常率直而呼出,不讲究文辞,大不同于以前悼诗的风格,体现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9.
“性灵说”是公安派的核心观点,对打破前后七子复古樊篱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后世的文学理论发展影响深远。通过概述其内涵及审美特征,辨析各家批评之说,指出“性灵说”的精华对今人创作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袁宏道在明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系统的由“无心”或“童子之心”得来的、能导致文章的“趣”和“韵”性灵说理论,成为公安派的文学纲领。他反对盲目拟古,主张存真去伪,抒写性灵的文随时变。但他提倡的“性灵”,无视社会实践和思想理论对创作的决定意义,对他自己的创作,特别是晚期文风,产生了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11.
李贽曾以"胆力"、"识力"称许公安派主将袁宏道,而公安派诗学的基本理念恰好与李贽的期许对应。所谓"独抒性灵",表现的是"识力",而"不拘格套",则是"胆力"的鲜明体现。并非偶合,李贽的历史功利主义以挑战禁忌为宗旨,公安派诗学同样以挑战禁忌为宗旨。当李贽因挑战禁忌而不得不自刎于狱中之时,也就是公安派收敛锋芒之日。对李贽与公安派这种关系的把握,有助于深入理解晚明文坛和晚明社会。  相似文献   

12.
袁枚是性灵理论的集大成者.其"性灵说"的内涵包括诗人的真情论、个性论和诗才论.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其诗才论:笔性灵与笔性笨,天籁与人巧,学古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在晚明公安派的性灵说中,袁中道虽然缺乏理论上的重要贡献,但在创作上却是性灵说的实践者.他一生创作出为数众多的哭悼诗,表达对亲人与朋友的哀祭与悼念,常常率直而呼出,不讲究文辞,大不同于以前悼诗的风格,体现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4.
通过日本所藏公安派书目考索公安派作品输入日本的状况;以僧元政、石川丈山和梁田蜕岩三人为中心探讨江户前半期日本诗坛对公安派文学的接受,结果发现江户前半期江户诗坛对公安派文学的批评与接受基本上只是个体的志趣好尚,未能形成稳定的群体诗学追求,但是为后来山本北山大力提倡性灵说扭转诗风做了很好的诗学积淀。  相似文献   

15.
袁宏道是晚明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以他为核心的公安派文人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力主以心为师,“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观念。他前期的诗文理论是其全部诗文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是反对摹拟,主张通变,一是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6.
袁宏道是公安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独抒性灵"主张风行一时,引领了晚明性灵文学的勃兴。从其相关诗作中"狎"字的使用,可以看出:不论是"狎"的生活态度,还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诗文主张,袁宏道的人生趣向始终是指向人生本身的,都是对于生命本身的关注。在他看来,获得人生应有之"趣",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让公安派和袁宏道的名字标炳史册。“性灵”即是“性情”,“独抒性灵”就是特别强调文章要抒写自然天真之趣味,因此并不怎样强调“理”。而有意思的是他的传世之作《满井游记》在充分表达自然天真趣味的同时却是理趣盎然,韵味悠长。这是不是作家创作理论和实践上的悖论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人们经常说“自然之理”、“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18.
晚明性灵文学的世俗化倾向——以袁宏道为代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者们对性灵文学的理解多在其重真情、重个性的基本内涵、似较少关注其世俗化倾向。从性灵文学的流变看,它在明代以前偏重雅的意义,而在晚明的时候则发生了向俗化方向的转变。这种转变,可以从以公安派特别是以袁宏道为代表的晚明性灵文学思潮的人生态度、文学观念、审美趣味等方面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9.
严羽诗学对明清时期的“性灵”说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严羽论诗主张“吟咏情性” ,直接影响了“性灵”派的诗歌表现真情的观点 ;另一方面严羽提倡“学古” ,这又与明代公安派的反对复古和清代袁枚的“学古”而在“著我”的诗学主张相悖 ,对明清的“性灵”派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对晚明文学思想的重要流变之一即从李贽到公安派的专门研究。文章认为,李贽虽曾对公安派产生过巨大影响,但仍有明显差别。这主要表现在其各自的人生观不完全相同:在自我愉悦上,李贽主要追求的是精神之自由,而后者则包含了具有浓厚物欲色彩的杨朱哲学思想。在参禅求道上,二者虽均留意于生命的解脱,但李赞同时又以狂禅精神进行社会批判,公安派则只追求个性放纵而不与社会相对抗。然后文章又进一步论述了由此种人生观之差异如何导致了作为其文学思想核赠的童赠说与性灵说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