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以来,政治课历经了32次改革,仅1976年至今就有过十余次之多。最近几年,思想政治课突破“应试教育的包围”走进了“素质教育”;考试制度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了开卷考试;课程改革突破“偏、难、繁、旧的包围”走进了新课程。尽管如此,政治课改革还不完善,素质教育仍有障碍,开卷考试存在弊端,新课程有不足,因此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必须“灌输”与“探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政治课经历了32次改革,仅1976年至今就有过十余次之多。最近几年,思想政治课突破应试教育的“包围”进入“素质教育”;考试制度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进入开卷考试;课程改革突破偏、难、繁、旧的“包围”走进了新课程。尽管如此,政治课改革还不完善。 就此,引发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程改革的幅度最大。首先是课程设置突破偏、难、繁、旧的包围走进了新课程;其次是考试制度突破闭卷考试进入开卷考试。尽管如此,初中政治课的教学仍普遍处于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境地,尤其是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着学生为分数而学,教师为分数而教,知行脱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结合五年制高职的学情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特点,将翻转课堂模式和PBL问题探究模式有机融合,发挥优势,避其不足,设计“导学-拓展-呈现-突破-提升”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以“课前导学任务单”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探索体验;课堂展示呈现预学,集中突破重难点,最后回归生活,学以致用,提升所学。  相似文献   

5.
【作文题目】“突围”本是军事用语,指“突破对方的包围”。其实生活中也会有各种“包围”,需要我们去突破。你有过或见过身陷“围城”的苦恼、困扰和“突围”的经历吗?你对“突围”有什么感悟或看法?请以“突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相似文献   

6.
何花 《文教资料》2013,(23):160-161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划时代的大事件,是课程发展中的里程碑,但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综合实践活动已经走进一个困境,如果不能快速突破困境,这一新兴课程势必走向衰亡.作者从“影响综合实践课程推进的要素,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误区,综合实践到底该往何处去”几方面作了简单思考.  相似文献   

7.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关系课程建设的重要理念。这一新理念的提出,大大突破了传统教育把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局限,使人们从更广阔的视野上去思考实现课程目标可供利用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目前,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广大教师正以无比的热情进行着课程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如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春日,走进了广大师生的生活。祥云县城南社区完全小学本着“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的理念,聚焦课改,关注新课程,并积极稳妥地走进新课程。一、切实开展培训,努力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是推动素质教育向前发展,并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9.
“近”与“进”近来有许多地方组织新课程学习、研讨、演讲等形式的活动,这些活动的主题大多叫“走近新课程”或“走进新课程”。这“近”与“进”究竟有没有区别?笔者以为是有的,其中的逻辑顺序是先“走近”再“走进”。“走近”就是靠近的意思,目的就是要了解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目标;也还要了解国外课程改革的动向以及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再“走进”具体的学科课程改革,研究本学科的特点,具体的教学方法,以及本学科的来龙去脉和学生学习本学科知识有什么特点,再看看此学科与总的课程改革的关系,研究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来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2009,(8):F0004-F0004
黑芝麻胡同小学围绕创造教育特色,提出“依托胡同文化,促进学生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形成“我实践、我快乐、我成长”的课程理念。学校依托地缘优势,充分挖掘地域教育资源,构建课程体系,摸索出。“走进胡同,感受古老文化;走进胡同,感受现代气息”、学科联动的社会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1.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关系课程建设的重要理念。这一新理念的提出,大大突破了传统教育把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局限,使人们从更广阔的视野上去思考实现课程目标可供利用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目前,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广大教师正以无比的热情进行着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与探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生命科学素养是学生重要的核心素养,学校通过课题研究,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了生命科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1.依托社团和美育开发课程学校依托社团开发了7个生命科学社团课程,如“爱鸟爱自然”“大海,你好!”“神奇魔法屋”“青青绿舍”等课程。这些课程为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搭设发展的平台,引领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走进自己,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净化心灵,提升生命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校本课程的建设遵循由点及线再到面的逻辑:“点上”突破,建设一门书法课程,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厘清思路,打开视野,积累经验;“线上”辐射,汲取书法课程建设中的经验,打造“春”“星”系列社团课程;“面上”铺展,用整体的、联系的眼光,构筑结构化的“星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对百年老校的“朴诚”文化基因做提炼,梳理出文化发展的脉络,构建以素养课程为“经”、以三级课程为“纬”的课程体系。遵循“整体设置、分层实施、重点突破”“动态整合、自主选择、多元创生”的原则,细化课程,具化实施路径:基础性生长课程,重统整;拓展性成长课程,重选择;特色性助长课程,重创生。  相似文献   

15.
第一篇论文     
走进初中的大门,我就被一种浓浓的自主学习气氛所包围。 在小学,我学习常常是老师管讲我管记,“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这首打油诗好像说的就是  相似文献   

16.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要“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等等.那么,“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超出教材”?怎样才算是“超出教材”?对于这些问题,许多已经进行了几年课程改革的教师也感到困惑,觉得在实践中不好把握。  相似文献   

17.
结合五年制高职的学情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特点,将翻转课堂模式和PBL问题探究模式有机融合,发挥优势,避其不足,设计"导学-拓展-呈现-突破-提升"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以"课前导学任务单"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探索体验;课堂展示呈现预学,集中突破重难点,最后回归生活,学以致用,提升所学。  相似文献   

18.
戴云 《成才之路》2009,(15):37-37
传统的语文教学思维认为。只有教科书上的文章才算是语文教学内容。只有在学校的时间才是语文教学时间,结果造成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严重。其实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更应该让学生轻松走进“生活语文”。  相似文献   

19.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要“走进教材,走出教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在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体验和探究创新的过程,走进生活,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体现火热的当代社会生活。语文学科作为多门学科的基础学科,就是要寻找到一条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的新道路,变“应试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