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不知数”的简捷解法○肖钅监铿(江西省南昌师范学校)我国古代算书《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这题的解法通常有以下三种:解法一(运用不定方程理论)设有物n个,n被3、5、7除所得的...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典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题目的意思是:有一堆物品,数目不详。如果三个三个地去数剩二个,五个五个地去数剩三个,七个七个地去数剩二个。问这堆物品的数目是多少?这道“物不知其数”算题便是世界闻名的“孙子问题”,因其解法早在一千五百多年的中国就被发现了,因此又被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或“孙子定理”。  相似文献   

3.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他家乡金坛中学读初中时,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孙子算经"中的一道有名算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话音刚落,他就脱口而出:"二十三!"为什么能这样似乎不假思索就迅速而准确地说出答案呢?当时他是这样想的:"三二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  相似文献   

4.
《红领巾》2007,(3):54-55
【专题简析】我国古代有一本著名的数学书叫《孙子算经》。书中有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  相似文献   

5.
孙子定理     
我国古算书《孙子算经》下卷中,有个非常著名的“物不知数”问题: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题目的意思是:有一些物品,不知数量,将它们三个三个地数,最后剩2个;五个五个地数,最后剩3个;七个七个地数,最后也剩2个。求物品的数量。 显然,这是一次同余式问题。《算经》给出的解法是: “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低年级时就学过有余数除法,它的内容很简单,但是在我国数学史上留下了很多有趣的题目。在17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数学书籍《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  相似文献   

7.
《孙子算经》是我国第三部最古老的典籍(ancient booksand records),其中载有一道数学问题: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相似文献   

8.
《孙子算经》卷下第26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本文仅仅介绍怎样求出该题解集中最小正整数“23”的两种方法。 1 朴素的累加法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载有这样一道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如果翻译成现在的大白话就是: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这个数。尽管这道"物不知数"问题最早出现于典籍《孙子算经》中已是公元四五世纪,但民间流传的时间其实更加久  相似文献   

10.
“物不知其数”问题是指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卷下第26题,术文虽是由特殊问题提出,但却蕴含着一般性,可从其解法归纳为定理。《孙子算经》所提出的问题之一如下:“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这个问题的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  相似文献   

11.
“物不知数”与分解迭加策略晨光《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之一,大概成书于公元400年以前。《孙子算经》卷下第26题是闻名中外的“物不知数”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现有一批...  相似文献   

12.
<正>剩余问题自古就是人们茶余饭后喜欢谈论的一类数学问题,在现行的中小学趣味性试题中也时常出现.在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就有《物不知数》一章: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有几何?答曰:二十三.术曰:三三数之,剩二,则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则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则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  相似文献   

13.
剩余问题是人们喜欢谈论的一类数学问题,中国古代《孙子算经》中就有《物不知数》一章: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有几何?答曰:二十三.术曰:三三数之剩二,则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则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则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古算书《孙子算经》中有题云:"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我们把这类已知若干个"模"(除数)的余数,而要求适合条件的最小正整数的题目统称为"物不知数问题"。解答"物不知数问题",通常要布列并求解一个一次不定方程组或一个一次同余式组,颇为不易。而且这些知识属"数论"范畴,不在小学数学内容之列。但因此类问题有利于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故在小学数学试题中反倒屡屡出现。鉴于此,不定方程组的知识曾被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师数学教材收录,笔者长期担任中等师范学校的数学教学,故对此类问题的解法有一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能巧算吗?     
万里 《数学小灵通》2003,(12):29-29
学习了多化数乘法后,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 3080×4800+308×52000 小林分析这道“两头乘、中间加”的题目时,见算式中两个乘法因式没有相同的因数,觉得缺少运用“乘法分配律”的条  相似文献   

16.
中师数学教师,一方面是让学生切实掌握好作为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所必需的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迅速、正确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要着重培养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紧密联系小学数学知识。我在教《代数与初等函数》第二册第八章不定方程时,将P86页例2和P95页第10题的算术解法作了一些探讨,以此拓宽同学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先看P86页例2:我国古代问题“物不知其数”: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  相似文献   

17.
剩余问题是人们喜欢谈论的一类数学问题,中国古代《孙子算经》中就有《物不知数》一章: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有几何?答曰:二十三.术曰:三三数之剩:二,则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则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则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一百(零)六以上,以一百(零)五减之,即得.这就是名的中国剩余定理的一个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8.
扳手指头     
小静静是中班的小朋友。幼儿园里,老师教小朋友学数数,1、2、3、4……小静静学了几天就学会了,她一直可以数到100呢。后来,老师教小朋友学加法,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题目:3 4=?这可把小静静难住了。这道题多难呀!“3”,已经不少了,再加上“4”,那该有多少哇!小静静想来想  相似文献   

19.
什么叫“大衍求一术”呢?这要从我国古代的《孙子算经》谈起。《孙子算经》中记载“有物不知其数”这个数学问题。算题的原文是:“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相似文献   

20.
今天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时,洪老师给我们出了这样的一道题: 问:第20行左起第1个数是多少? 大家读了题目以后,过了一会儿,就有几位同学做出了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