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19名高成就和111名低成就初中学生心目中的父母教育态度与教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与低成就组相比,高成就组父母对子女有更高的期望,尊重子女的意见与选择,给予子女较多的鼓励而不是惩罚与责备,在批评子女进会顾虑其自尊,与老师联系时能客观地评价子女的优缺点及讨论其需要改进之处。高成就组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较少使用“惩罚与严厉”方式。  相似文献   

2.
孩子得到荣誉后,父母感到高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要注意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要想让荣誉真正成为激励孩子的有效手段,使孩子有一颗正确对待荣誉的平常心,父母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从小鼓励孩子注重努力的过程,而不是把获奖作为终结目的。当孩子取得成绩后,父母不要因此提出更苛刻的要求,尤其不要和孩子说这样的话:“你要是不这样做,叫我多没面子。”或者是:“你要和别人比一比,你永远是最优秀的。”2.不要把获得荣誉和一些功利的因素相联系,比如获得三好生或者某种证书就能有什么好处之类的。3.孩子在客人面前…  相似文献   

3.
孩子的交往能力很重要,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创造交往的条件。接纳孩子的伙伴是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的第一步。拒绝和敷衍都会使孩子在与同伴交往时产生退缩的行为。欢迎孩子的伙伴到家中做客。不必太在意孩子们在一起时对家中的清洁与秩序的“破坏”。父母可以巧妙地抓住这一时机培养孩子们自理的习惯和能力。鼓励、允许孩子拿自己的食物、玩具和用具招待他的伙伴。给孩子空间,允许孩子们在一起说“悄悄话”、进行“秘密”的小活动。平时鼓励孩子和小伙伴组成小组共同学习、共同游戏;节假日主动为孩子们创设机会,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一起游…  相似文献   

4.
曹广玲 《山东教育》2003,(15):61-61
(一)接纳孩子的同伴,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1.接纳孩子的同伴是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进行友爱的同伴教育的第一步。拒绝和敷衍都会使孩子在与同伴交往时产生退缩行为。欢迎孩子的伙伴到家中做客,不必太在意孩子们在一起时对家中清洁与秩序的“破坏”。鼓励、允许孩子拿自己的食物、玩具和用具招待他的伙伴。给孩子充分活动的空间,允许孩子们单独在一起说“悄悄话”、进行“秘密”的小活动。平时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游玩、一起活动。2.尊重孩子的交往兴趣。允许孩子自己选择朋友,并尊重孩子的选择。积极指导孩子正确处理与同伴交往时出现的矛…  相似文献   

5.
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交往及情感联系的重要方式,是父母在自然的情景下,与孩子结成平等的玩伴关系,在和孩子游戏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想法去影响孩子的游戏。开展好亲子游戏,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一、亲子游戏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对某些学习活动缺乏兴趣时,父母可利用游戏的方式对孩子身边的每件事加以启发诱导,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例如,要让孩子了解我国的主要城市,父母在带孩子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时,每天结合气象员报告的城市名称,给孩子介…  相似文献   

6.
王晓燕 《家庭教育》2004,(5B):30-31
打电话是现代家庭寻常和必需的日常活动.许多父母在打电话时,也能发现孩子对这件事很关注。比如迫不及待地抢过话筒。让自己当通话的主人;大一些的孩子还会对手机发生兴趣。而父母打电话时的态度.更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因此可说:“小小电话机。教育好契机!”  相似文献   

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年幼的孩子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首先影响他,可供他模仿、学习的对象,就是父母。俗话说,“三岁看老”,从三岁孩子身上能看出什么来?父母的影子。  相似文献   

8.
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需要从小培养。香港阅读学会向父母提供了“教子阅读”十大妙策———一、鼓励子女阅读是父母的责任,父母应以身作则,让子女觉得阅读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和必要。二、阅读是一项终身受用的生活技能,也是一种生活乐趣,父母切勿过于重阅读的教育功能而忽略了阅读带给孩子的乐趣。因此,为孩子选择读物时要照顾孩子的兴趣、口味和情绪上的特殊需要。三、父母最好能对儿童文学有点认识,留意儿童读物的出版情况,随时向子女介绍新书。四、为子女制造一个读书的环境,让子女在家经常接触到书籍、杂志和报纸,布…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极力主张对孩子实行六个“解放”。一、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将束缚孩子创造力的裹头巾撕下来。二、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能干,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不能包办代替。三、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们能看,父母要鼓励和帮助他们看事实,  相似文献   

10.
与其抱怨孩子“无处可去”、出去玩一趟“花费太贵”,不如摸准他的兴趣点,鼓励他丰富自己的兴趣。只要父母耐心深挖,总能让孩子找寻到属于他自己的快乐与获益匪浅的成长经验。  相似文献   

11.
狼是一种奇特的动物,它们聪明,性格坚韧,富有攻击性,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不少作家都曾为它们做过文章,其中不乏对它们的赞扬和歌颂。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就不得不有点“狼”的精神。美国父母深谙此道,孩子一出生,他们就给孩子灌输危机意识,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在父母的这种奇特的养“狼”教育下,美国小孩子不畏困难,充满竞争意识,一个个都具有“狼”的坚韧和顽强,不达目的不罢休。美国的孩子尚在年幼,父母就放手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独立活动。小孩子长到1岁左右能吃饭时,父母就将其捆在一个小椅子上,面前摆一张放…  相似文献   

12.
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多吃饭,长得健康,于是想尽一切办法鼓励。哄骗孩子进食,但很多时候收效甚微。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进餐兴趣呢?首先,孩子的感觉器官已逐渐发育,已具备对颜色、形状、味道等的反应能力。因此在制作孩子食品时不能只讲营养,还应注意色、香、味,先从感观上吸引孩子对食物的注意力,引发进食兴趣。比如在颜色调配上,应强调鲜艳,鸡蛋炒西红柿、青椒肝丝、炒三丁(胡萝卜、香干、肉)、三色肉丸等往往能使孩子觉得好看,从而有吃的欲望。在花色品种上切忌单调,最好在2天内每顿饭不重样,使孩子在每次吃饭时都感到“新奇”。如面…  相似文献   

13.
从早期婴儿时期,我们就应该鼓励儿童,帮助他们确立一种信念:只有通过成就,通过努力才能找到在社会、在家庭中的地位。5个月的帕蒂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而且是母亲到了35岁才得到的宝贝。为了帕蒂,父母做了精心的准  相似文献   

14.
一、父母的爱护和关怀。这种关心和爱护并不是那种过度的干涉,而是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当孩子要自己做什么事情时,父母给予的应该是一种鼓励和支持;当孩子心情不好时,父母应该坐下来静静地听一听孩子的心声;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父母要帮他分析失败的原因,并鼓励他下次努力,不是批评、挖苦和讽刺。  相似文献   

15.
话题 1 如何培养孩子观察并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好奇和探索是孩子的天性。如何培养孩子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在这个话题上,家长们认为关键在于“鼓励”和“引导”。小一班冯皓骏爸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对其某此方面的特长要善于发现并加以巩固,对其兴趣给予积极的评价。有时候,孩子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说明他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这也是其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的起始。  相似文献   

16.
打电话是现代家庭寻常和必需的日常活动,许多父母在打电话时,也能发现孩子对这件事很关注,比如迫不及待地抢过话筒,让自己当通话的主人;大一些的孩子还会对手机发生兴趣。而父母打电话时的态度,更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因此可说:“小小电话机,教育好契机!”第一站情感、礼貌教育打电话时,让孩子学习电话礼仪,如向对方打招呼、问好、进行准确友好的交流,是很好的礼貌教育。现在,许多企业内训都包含电话礼仪的培训,说明打电话这一举动,蕴涵着许多情感礼仪和心理技巧。确实,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方式会带来完全不同的通话效果,这种日积月累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相信孩子在成长过成中,其行为模式大都受周围环境的大人(父母、老师、兄长)所影响:所以发现孩子有骄傲心态时,一味地责怪孩子,是不恰当的。其实孩子有这种心态,主要还是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不愿面对真正的问题所致。所以父母除了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做夸大、不实的赞美,或与他人相比来刺激孩子外,只需积极地利用“机会教育”让孩子了解“人外有人”及“谦虚”的道理即可开导孩子。许多父母在孩子有超越学年的表现时,往往过分夸大孩子的能力,误导孩子自我膨胀,以至于产生骄傲心态。其实除鼓励他的成绩外,更应该让他知道许多小朋友也像他一样有超越同龄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信息窗     
一项儿童调查惊人:“父母让我们真心烦”在孩子心里,最让他们烦心的是什么?济南市青少年宫对济南的少年儿童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200名年龄在3岁到12岁的小朋友道出了让大人们吃惊的答案。问到在家中最烦心的事时,49%的孩子认为“父母唠叨”最让人心烦;20%的孩子认为“大人常打牌、麻将”让人心烦;19%的孩子为父母“很少让自己出去玩,或不让其他孩子到自己家”而心烦;15%的孩子认为“父母经常抽烟、喝酒”让人烦;14%的孩子对父母“让自己多做作业”感到心烦。即使感到心烦,仍有40%的孩子不敢给家长提意见。给大人提意见会怎么样,他们能接受吗?3%的孩子认为“大人根本听不进”;40%的孩子认为“大人有时能接受”。  相似文献   

19.
所有的孩子都会惹父母生气,这是孩子了解哪些是行为界线以及当他超越行为界线时,父母会怎样对待的一个途径。一岁的孩子就会通过做惹父母生气的事情来获得这种经验。孩子正是从惹人生气开始了解你控制他的能力,了解周围世界的。许多父母自找麻烦,对孩子的活动规定了许多禁令。孩子要不违背这些禁令,只有原地不动。这反而引起了孩子的招惹行为。  相似文献   

20.
赏识是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赏识教育是在教育活动中,欣赏、赞许、肯定孩子的能力、兴趣、意愿、动机、行为,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在教育活动中,如何赏识我们的孩子呢? 一、正面表扬孩子 正面表扬就是用积极的语言、动作、表情向孩子表达对他的充分肯定和赞许。 1.直接的语言。当孩子取得成功时,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当孩子屡战屡败时,教师更要用鼓励的语言帮助他树立自信心。教师的直接表扬“你真棒”、“你真能干”、“你很了不起”,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