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元文化下的澳门认同与电子媒体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区域性的传媒,澳门传媒的发展受到诸如地域、语言、历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社会、文化和殖民史的多重作用下,回归后的澳门展现出的一种新的文化认同形态,即澳门认同,在媒体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被媒体影响。澳门认同与媒体塑造之间是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建立稳定的澳门认同环境有利于媒体的传播,同时也是保全澳门整体文化环境的有效方式。建立一个具有归属感的环境对促进澳门认同构建和大众传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传媒素养的基本含义传媒素养有多种不同的提法。在国内的教科书及学术文章上,又被称为“媒体素养”、“媒介素养”、“媒体教养”、“媒体教育”、“传媒素质”等等。尽管称谓不尽一致,但所指代的基本上就是同一事物。为了比较全面地掌握传媒素养的含义, 有必要把国内外传媒素养的定义作一个扫描。有人认为传媒素养是根据1933年英国的李维斯和汤普逊合作出版的《文化与环境》一书提出的“文化素养”概念演变过来的。他们认  相似文献   

3.
国际冲突是一种人类交往行为,大众传媒对国际冲突的再现,与政治文化产生复杂的纠缠,并对社会大众文化的形成和流变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从文化批判的角度对大众传媒的冲突再现进行观照,对于理解传媒在冲突中的作用,以及促进跨文化理解将具有意义。本文运用建构主义再现观,将传媒冲突报道与广泛的社会意义结构系统相关联,探析传媒冲突再现背后的文化与实践逻辑。本文认为,传媒对冲突的再现与身份认同的制造相关联,在特定社会文化脉络下,传媒界定自我、区分他者,联结日常经验与凝聚民族记忆,维持和推动社会既有的权力关系, 从而建构、蕴涵、突显和隐藏了冲突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4.
传媒同质化是指传媒在组织结构、市场定位、传播内容和风格等方面的趋同性。传媒同质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合法性”^①机,即传媒为了适应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的要求而必须接受那些被外界认同的组织结构和行为的观念力量。正是这些观念力量导致传媒的同质化。“合法性”危机通过三种机制对媒体的同质化起作用:一是强迫性机制,也就是传媒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府的规章制度和宣传政策,否则传媒就无法生存;二是模仿性机制,即传媒为了生存模仿其他媒体的成功的行为和做法;三是社会规范机制,即传媒必须遵守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正是通过这三种机制的作用,传媒才形成同质化。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焦虑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这是华文传媒对自身的生存地位,对自身承担华文化传播使命过程中已经遇到和将会遇到的各层面文化焦虑的反思。本文分析了海外华文传媒文化焦虑意识的几种表现形态,即语言危机、发展危机、生存危机,进而认为这些表征形态,实质上是一个文化身份或文化认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媒介帝国主义"的"虚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莉 《现代传播》2004,(6):124-126
国内全球传播研究中 ,有人认为 ,由于西方跨国强势媒体造成了对弱势传媒国家文化输出的巨大“顺差” ,世界跨文化正呈现出“单向性”和“同质化”倾向 ,强势文化单向地流向弱势文化 ,而弱势文化在其侵入和渗透下 ,不得不认同和接受其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 ,以适应强势文化主宰的社会系统。众多弱势传媒国家怀着“狼来了”的惶恐 ,极力寻求对策以抵御这场文化入侵 ,但却因实力悬殊而显得底气不足。那么 ,这种恐慌是否真的根据确凿呢 ?试问 ,媒介帝国主义势必会带来文化帝国主义的灾难吗 ?媒介支配又一定等于文化支配吗 ?意识形态与媒介文化的真…  相似文献   

7.
传媒批评是媒体守望环境、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是传媒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文以载道”的优秀传统深刻影响了中国新闻教育的前世今生和价值判断,也因此,诸如某大学设立新闻发言人专业招致的传媒批评,表明了传媒批评对传媒教育存在的问题,决不护短.我认为,面对这些年来快马加鞭的传媒教育,传媒批评发展现状的这样两个问题,特别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认同构建中,以法律认同为代表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新疆各少数民族,在文化变迁过程中建构文化认同,是新疆"现代文化"的具体体现。电视媒体以符号形式再现,而再现的过程,即通过电视文本编码形成的电视节目的传播过程,也是受众主体认同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9.
孙宏 《记者摇篮》2006,(8):47-47
传播学派认为,传播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的产生是由一个中心向外扩散和辐射,形成一个”文化圈”。不同时代的文化传播载体起着连接和沟通的作用。报刊、广播影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兴起,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方式呈现多样化、加速度、近距离的特点。作为“地球村街头的公告传报员”(CNN特纳语)的电视媒体因其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再现性和参与性强等传播特点而成为跨越国界和边界的强势媒体。电视是一种大众文化,娱乐性无疑应是电视的主导方面,但是正如一位西方学者说的,在现代社会,娱乐性总是与媚俗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娱乐性…  相似文献   

10.
传媒同质化现象动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媒同质化是指传媒在组织结构、市场定位、传播内容和风格等方面的趋同性.传媒同质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合法性"①危机,即传媒为了适应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的要求而必须接受那些被外界认同的组织结构和行为的观念力量.正是这些观念力量导致传媒的同质化."合法性"危机通过三种机制对媒体的同质化起作用:一是强迫性机制,也就是传媒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府的规章制度和宣传政策,否则传媒就无法生存;二是模仿性机制,即传媒为了生存模仿其他媒体的成功的行为和做法;三是社会规范机制,即传媒必须遵守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正是通过这三种机制的作用,传媒才形成同质化.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对319名新闻从业者的问卷调查,探究了新闻从业者群体的职业认知危机现状及其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当前新闻从业者在职业认知领域普遍存在着专业认同危机和自我认知危机,其中专业认同危机表现为:在媒体功能认同、职业行为规范认同和专业素养面向认同方面均出现“理想”与“现实”的差异;自我认知危机表现为职业价值认知和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2.
陈栋 《今传媒》2005,(11X):4-6
2005年9月,本是继“超级女声”后一个传媒平淡期。可就在此时,9月19日至30日的“李敖神州文化之旅”打破了近一个月的平淡,一场传媒风暴随之来临。北京、上海、香港,海内外近两百家媒体风涌云集,全程关注和报道了这一文化活动。可以说,在人们的印象里,没有一个文人或学者的归来会像李敖这样如此兴师动众,甚或是惊天动地。媒体为何如此关注和报道这一活动?是什么导演了这场传媒盛宴?这次活动将对中国传媒文化产生哪些影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相关学者和媒体人士,带读者一同走进“李敖大陆行”传媒盛宴的背后。  相似文献   

13.
冷凇 《声屏世界》2006,(8):61-63
传媒通识教育西方传媒院校普遍重视通识教育,这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的非职业化目标上,体现在非专业课程及其教学的方方面面。英国的传媒院校在一些课程设置上与时代紧密结合:如针对国际恐怖主义盛行拟定了“媒体与危机意识的传播”课程;针对美国等霸权主义国家的文化侵略政策提出了“文化帝国主义与全球化”;针对“欲望城市”“老友记”等情景肥皂剧引领流行文化的现象制订了“肥皂剧中的女权主义”教学计划;针对技术发展对传媒领域的巨大影响开设了“传播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在传媒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焦点在中国的专业课程设…  相似文献   

14.
主流媒体是重要的信息载体,是人们深度依赖的舆论平台。当前,我国大众传播空前发展,但信息内容鱼龙混杂,低俗文化沉渣泛起,个别新闻媒体屡现社会责任缺失现象,受到公众的诟病和指责。本文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着力塑造“以责任赢信任,责任至上”的媒体形象入笔,剖析了当前传媒存在的种种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指出“传媒应当是社会责任的担当者”、“责任是实现媒体公信力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今年的“两会”是在中国作为“全球金融风暴中一个崛起大国的角色担当”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由此受到了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据报道,有3000多名中外记者云集“两会”,其中海外媒体记者就有800多人。报道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对外关系等各个方面。与中外记者直接联系的“两会”发言人及“两会”上的新闻发布无疑是传媒竞争焦点中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顾小慈 《新闻世界》2012,(6):178-180
电视媒体如何利用自身公共属性在公正及时的深度报道前提之下最大限度地安抚公众情绪、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电视强大优势,成为现代电视媒体危机事件报道的题中之义。本文以南京“7·28爆炸案”为具体案例,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考察危机事件中电视对舆论产生、演变的影响,旨在传媒本质规律里寻找电视媒体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邬光照 《新闻界》2004,(2):34-35
传媒资讯结构,是指媒体传播的信息结构是否周全和严整的整体效应。传媒价值标准就是指判断和检验传媒是非得失的标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治文明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处于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巨变之中,“在未来的传媒竞争中.衡量一个传媒价值大小的关键性标准不是看它的某篇报道是否精彩,而是看它提供的资讯结构是否周全和严整。”媒体应该转变新闻观念,从受众的需要出发,以新的视角,重新确立传媒价值标准,优化资讯结构,服务“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升新闻传媒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媒体神话建构的视角,对林书豪媒体事件表达出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涵义展开论述,并结合奥巴马主义的基本主张,论述了在林书豪媒体神话中,新自由主义“所劳即所得”和“应得成功”这两个基本的资本主义精神范畴的媒体再现问题,以理解当下美国文化政治战略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9.
新闻观察     
媒体逼我逃离——著名作家、画家陈丹青如是说。“面对面”栏目,《陈丹青:媒体的喧嚣与我的荒废》一文,话题涉及媒体与文化传播以及历史记忆、教育等问题。值得传媒同人好好品味。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传媒透明度越来越高,很多危机现象通过媒体得以曝光,怎样通过自身行为处理危机,这是对人们智慧的考验。由于新闻传媒处于一个引导大众舆论的地位,所以,在危机管理的处置中,新闻传媒将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