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入世五年来,中欧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然而,中欧贸易摩擦也随着贸易额的增长不断升级;中国政府将采取有选择的鼓励进口和适当限制出口等措施改善对外贸易环境,这必将对国内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和新的挑战,而构建学习型企业,是企业保护自己,应对国外反倾销调查和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过程中迎接挑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前中欧贸易总量迅速增加;对华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形式多样;中欧技术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规模和金额都迅速增加.然而2008年9月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中欧经贸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主要表现在:中欧进出口贸易额明显下降;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下降,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加;自欧盟引进先进技术的数量和质量都呈下降趋势;中欧双边贸易摩擦明显增多.为此我们应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进一步提高中欧经贸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2001年11月中国成为WTO的正式成员以来,中欧贸易不断产生摩擦,2002年1月25日欧盟通过了全面禁止中国动物源性食品的决议,不久又对中国出口的打火机提出实行限制,此外,一年来欧盟推出了一系列有关产品质量、技术标准的法规、要求。这一切对于我国产品对欧盟的出口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因而研究中欧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及我国的应对措施,对于中欧贸易关系的改善、积极发展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的经济、能源安全,越来越受海上运输通道安全的影响.文章主要研究的是中欧海上运输通道,先说明了海上运输通道的涵义,再列出了中欧海上运输通道的路线,并着重马六甲地区对中欧贸易的重要性及对我国能源战略的巨大作用;分析了影响中欧海上运输通道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并根据问题定性,提出了应对中欧海上运输通道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欧自1975年正式建交,30多年来中欧关系不断深入发展,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结出累累硕果,这与很多因素的舍力是分不开的。但最关键的还是政治方面的保证(中欧官方的重视和许多政策文件的出台)、经济方面的驱动(如贸易的扩大和经济的互补)、战略方面的推动(双方对多极化的认同),即政治、经济和战略这几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学报》2020,(6):36-47
本文通过构建NARDL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如何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与中美、中欧和中日贸易之间存在着非对称效应,而在短期,人民币汇率变动仅与中欧贸易存在着非对称效应,而中美和中日无此现象,总体来看,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之间没有存在显著的J曲线效应。分时间段来看,人民币对贸易的非线性主要表现在2005年8月到2014年7月这一时期,且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之间存在着反J曲线效应,而对欧元区和日本则无此效应。  相似文献   

7.
中欧贸易的反倾销问题与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论文深入探讨和研究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发展,及两者闻贸易失衡的问题,同时探讨中欧在反倾销争端中,关于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最后对前述问题进行相关研究与评析.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伴随着进口中间品关税的降低与贸易管制壁垒的削减等一系列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政策的实施,我国的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均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由此贸易自由化如何影响企业出口行为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基于2000—2006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关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企业出口关系进入退出的影响的经验研究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企业出口关系的进入,抑制了企业出口关系的退出;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出口关系的影响因企业生产率水平、加工贸易份额以及企业所有制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表现为加工贸易份额越高、生产率越高的企业以及外资企业,中间品关税下降对出口关系进入退出的影响作用越强;贸易自由化的影响同时也因企业所处行业的要素密集度和竞争程度的不同而不同,表现为资本或技术密集型行业、竞争程度越小的行业,企业进口中间品关税下降对出口关系进入与退出的影响也越强。对影响机制的实证检验表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会通过提高进口中间品种类的多样化、提升进口中间品的质量和降低进口中间品的价格这三条途径对企业出口关系进入退出产生影响。这些研究结论意味着,扩大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程度,对于促进我国企业出口贸易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环境贸易壁垒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新形式应运而生,并呈愈演愈烈之势。在复杂的贸易形势下,企业如何提高其竞争力是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研究环境贸易壁垒的基本内容、特点和我国出口企业的战略选择,可以深入把握贸易壁垒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有助于寻找新的企业发展战略,推动贸易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4年5月1日,波兰等中东欧和地中海10个国家正式加入欧盟,至此欧盟内部形成了包括25个国家在内的共同市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集团。欧盟东扩对世界经济乃至中欧之间的贸易将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欧盟东扩前后的中欧双边贸易状况,来考察欧盟东扩给我国对欧出口贸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对未来双边贸易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背景资料] 2005年9月5日,为期一天的第八次中欧领导人峰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欧盟轮值主席国主席、英国首相布莱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盟共同外交及安全事务高级代表索拉纳、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等人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领导人共同出席此次峰会。双方领导人回顾了中欧关系的发展,共同庆祝中欧建交30周年。双方认为,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和欧盟发生了很大变化,中欧关系不断加深,并正在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认为,中欧关系的不断加强对中欧的长远利益、亚欧合作,以及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展望未来,双方领导人希望通过具体行动发展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贸易既是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和构建现代跨国石油集团的重要保障和条件。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贸易面临着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等一系列风险。有效规避或化解中国海外能源投资贸易风险,既有赖于政府创造条件和环境,也需要企业练好内功,还要实现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伴随越来越多的现象不能被基于产业为研究对象的古典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所解释,以Melitz为代表经济的经济学家开始了对基于企业层面的贸易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并在过去的十年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作者对国际贸易的异质企业理论进行探讨,并通过理论为的研究为基础展示出企业决策.另外一方面,作者将以异质企业方向介绍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7):192-193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社会经济与航空行业需求,结合毕业生问卷调查与用人单位反馈的分析,在借鉴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的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能够对接航空工程师培养与航空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贸易技术壁垒将成为制约我国贸易出口的主要障碍。我国企业应采取积极的对策,一方面加深对贸易技术壁垒的认识,加快与国际先进技术标准接轨,并通过国际标准的合格认证,主动攻克贸易技术壁垒;另一方面,可利用WTO的有关条款,绕开技术壁垒,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构筑自己的贸易技术壁垒。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入及企业生产技术革新进一步加强,企业员工的外语水平已逐渐成为影响企业国际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中法建交40多年来,两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中非贸易也向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头戏。从企业外语应用的角度讲,法语在这些贸易关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就以中法和中非贸易发展状况为切入点,探讨法语培训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文化贸易已经成为提升各国软实力的重要战略措施,而中国文化贸易处于严重的逆差状态;我国的文化企业总体上仍然处于市场化的初级阶段,大多数规模小、发育慢、底子弱,在中外文化贸易中的角色定位存在失当现象。只有文化企业肩负起历史使命,用准确的市场定位、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和优质的文化产品征服消费者,我国文化贸易事业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8.
适时修改《外贸法》是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和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新《外贸法》将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合理的贸易保护措施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并实施更多的贸易促进政策以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贸易技术壁垒将成为制约我国贸易出口的主要障碍。我国企业应采取积极的对策,一方面加深对贸易技术壁垒的认识,加快与国际先进技术标准接轨,并通过国际标准的合格认证,主动攻克贸易技术壁垒;另一方面,可利用WTO的有关条款,绕开技术壁垒,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构筑自己的贸易技术壁垒。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镇化的探索和实践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创举,健康有序的城镇化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给中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而且具有世界性意义,尤其是能够为中欧合作开辟新的平台。一方面,中国能够借鉴欧洲发达国家城镇化历程的积极经验,学习其先进技术,推动自身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的城镇化意味着巨大的内需,能为中欧贸易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而需注意的是,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和技术的同时,中国应从实际情况出发,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城镇化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