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年代初,中国古典舞蹈艺术出现了一个新流派──敦煌舞。敦煌舞是依据敦煌壁画舞姿。彩塑及有关史料而研究创编的一种充分体现敦煌画塑神韵。风格独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蹈品种。如果说,甘肃敦煌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舞剧《丝路花雨》是这一流派出现的标志,那么,真正使敦煌舞形成一个舞种,则是在有了高金荣编写的《敦煌舞基本训练教材》,培养出了一批掌握敦煌舞风格的演员,并编排了其代表作──组舞《极乐敦煌》和《敦煌梦幻》之后。高金荣195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崔承喜舞蹈研究班,从事舞蹈艺术40余年。现任甘肃省舞蹈家协会主…  相似文献   

2.
在辽阔的千里陇原上,新近又绽放出一朵秀丽的艺术奇葩──甘肃敦煌女子舞团。它是经甘肃省文化厅批准,由京安西北实业发展总公司出资成立的。该公司总经理王洁女士兼任团长,甘肃省舞蹈家协会主席、省艺术学校名誉校长高金荣女士出任艺术总监。舞团纯由女性组成。演员队伍精干(仅20人),阵容整齐、年轻、充满活力。演员们均从舞蹈专业毕业生中择优选用。她们经过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敦煌舞以及各种民间舞的严格训练,有较高的舞蹈艺术水准和表演能力,不少演员能胜任独舞。双人舞、三人舞。该团以表演敦煌舞为主,兼及其他优秀的民族民…  相似文献   

3.
70年代末,当中国戏剧舞台的春天正在孕育之际,一部以中国唐代丝绸之路为背景,以反映中外人民友谊为内容,以复活敦煌壁画舞姿为主要舞蹈语汇的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问世了。一时间,它轰动国内外,被誉为中国舞剧的里程牌,并由它成功地拉开了中国省级艺术表演团体出访各国开展文化交流的序幕。(丝路花雨)的产生,是甘肃敦煌艺术剧院(原名甘肃省歌舞团)几代艺术家多年来面对敦煌壁画引发的追求与梦想的实现。甘肃敦煌艺术剧院成立于1961年。36年来,该院艺术家们坚持深入生活,创编了大量丰富多采、风格独特的音乐、舞蹈(剧)节…  相似文献   

4.
甘肃敦煌艺术剧院现任院长许琪女士,是著名舞蹈艺术家。国家一级编导,甘肃省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优秀专家。许琪自18岁从事舞蹈艺术以来,在舞蹈表演及舞蹈理论研究领域不断汲取、辛勤耕耘了对年。她是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箜篌引》的主要编导之一,是大型乐舞《敦煌古乐》的总编导。她编创的舞蹈《飞天》、《敦煌梦幻》、《浔阳遗韵》、《天姿馨曲》、《玉笛与舞》、《窄袖舞》等节目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及国际电视艺术节上播出,深受海内外观众的喜爱。她曾深入甘肃农村发掘民间艺术资源,由她加工编排的(甘肃太平鼓),将民…  相似文献   

5.
一、敦煌古乐再现人寰《敦煌古乐》是在甘肃敦煌艺术剧院院长席臻贯先生试译的敦煌古谱的基础上创编的一台大型乐舞节目。它集中国传统的诗、乐、舞为一体,试图以崭新的乐舞形式在舞台上将大唐盛世的表演艺术作生动形象的再现。这项尝试的成败得失姑且不论,应该加以肯定的是:它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它首次把敦煌学的研究成果以特定的艺术形象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令观众在领略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风范和具有敦煌特色的不同生活场景的同时,又对那个历史时代的人物和情感有真切的感受。其主要节目形式有:女子伎乐演奏、宫辞演唱、禅道独唱、弹…  相似文献   

6.
盛大敦煌     
由中国美术馆和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于戊子春节之前,以颇大的规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了,名为《古韵新风——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创作展》和《面壁生华——艺术名家与敦煌》的两个展览,也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同时展出。  相似文献   

7.
畲族舞蹈     
畲族舞蹈是闽东民间艺术的百花园中极为艳丽。独具芬芳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畲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许多鲁族舞蹈都几近失传了,经过闽东文艺工作者这些年的挖掘。整理,现有了优头舞》、《铃刀舞》、《猎捕舞》、《迎龙伞》、《六结花》、《婚礼舞》、《祈福舞》等数十种畲族舞蹈。闽东的畲族舞蹈主要表现祭奠祖先、生活习俗与信奉宗教等方面的内容。《龙头舞》、《铃刀舞》是在宁德市挖掘出的祭祖之舞。《龙头舞》是纪念祖先创业功绩的舞蹈,该舞分为三个舞段进行。第一段(日用舞)…  相似文献   

8.
2000年是“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周年暨敦煌学诞生100周年”。为了总结交流敦煌学一百年来的研究成果,团结和凝聚国内外敦煌学进一步弘扬和发展敦煌学这一伟大的优秀化,并利用敦煌学的故乡在甘肃省这一地理优势,以“纪念敦煌百年活动”为契机,化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国家物局、国家旅游局等将于6、7月份相继在北京、甘肃举办系列化纪念活动和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9.
敦煌莫高窟     
杨学勇 《寻根》2005,(3):96-102
敦煌,位于今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甘、青、新三省交界地带,是古代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中西交通的中转站,也是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重要城镇;是古代丝绸之路河西道、羌中道和西域南北道交汇要塞,是联结中原西域和中亚以及欧洲的咽喉之地,乃“华戎所交,一都会也”(《续汉书·地理志》刘昭注引《耆旧记》)。敦煌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它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20世纪初王道士等人在清理莫高窟16窟时偶然发现了藏经洞(今编号为第17窟)从而使保藏在此的成千上万件绢纸书画、文献遗书得以重见天日,打开了…  相似文献   

10.
谢生保  谢静 《寻根》2007,(2):68-77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日中邦交恢复正常化25周年,也是中国“’97国际歌剧舞剧年”。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资助,受中国文化部邀请,日本著名舞蹈家花柳千代女士及她创作的大型歌舞剧《大敦煌》于8月19至20日,以她精湛高超的舞蹈艺术和摧灿夺目的优美舞姿展现在中国观众面则。我第一次遇到花柳女土是1985年5月末,那时,她也是第一次访问中国,在北京、西安。兰州、乌鲁木齐、敦煌、南京、上海等地,向中国舞蹈艺术家传授日本舞蹈演技共和他们交流。那天,我来到北京舞蹈学院的排练厅,花柳女士正在指导十几位中国学生排练,不巧录音机发生故障,无法用音…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艺术学校是我省唯一的一所省、部级重点中专艺校,创办于1958年。建校38年来,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专业设置,该校培养了3000多名合格的艺术人才。福建省艺术学校是国家文化部定点的20所重点综合性艺术学校之一。校本部设有音乐、美术、舞蹈专业,并在全省各地分设8个戏曲、杂技分班。改革开放以来,该校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先后有300多人(次)在省级以上的各类专业艺术比赛中获奖,有的在国际比赛中夺冠,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其中有全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曾静萍,文华编剧奖获得者吴永艺,全国舞蹈比赛获奖者邓宇、程春铃,全国钢琴比…  相似文献   

13.
画是我国古代随着雕版印刷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据现存资料看,唐朝时已有技法比较成熟的版画出现,如唐咸通九年(868)王为二亲敬造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的版画、现存较早的版画还有五代时居沙州(今甘肃敦煌)的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在后晋开运四年(947)刊印的单张佛画《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菩萨像》、《大圣毗沙门天王像》等。西夏建国(1038)前后,已占领了瓜、沙、肃等州(即今甘肃省安西、敦煌。酒泉等地)。前述王及曹元忠印造的佛画,均在敦煌莫高窟出上。可见这一地区在唐、五代时,即有版画流传,也有可能就是在…  相似文献   

14.
LEA  WU  吴钢 《中外文化交流》2009,(3):50-55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石窟艺术宝库,其中完好保存的数百个洞窟的壁画和彩塑精美绝伦。1900年,小道士王圆篆在石窟的墙壁上偶然发现封存已久的藏经洞,洞内堆积大量的写卷、绢画、画幡等。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为揭开敦煌神秘的历史文化打开了一扇大门。  相似文献   

15.
敦煌學研究工作越是發展。對敦煌目錄學的要求就越是迫切。敦煌目錄方面的工作在七十年代中到八十年代末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對此,我們作一次簡單的介紹與述評。 (一)各種舘藏目錄七十年代末期以來,國內一些圖書舘,博物舘陸續發表了所藏敦煌漢文遺書卷子目錄。其中主要的有七種: 1.《敦煌文物研究所藏敦煌遺書目錄》敦煌文物研究所資料室編 發表在《文物資料叢刊》  相似文献   

16.
敦煌书法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坤 《寻根》2005,(4):23-29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敦煌古代遗书总数超过5万件,从内容上讲,它是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的最直接、最珍贵的材料,而从这些遗留下来的文字本身来讲,它同样是我国文字书写艺术史上难得的珍品。因此,作为敦煌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理应为世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舞,泛指中国历代传承、具有典范意义的舞蹈和今人创造的具有古典风格的传统舞蹈。它是在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宫廷舞蹈和宗教祭扫舞蹈的基础上,吸收本民族传统艺术的表现方法,结合大量文献与形象资料,经过舞人的融汇贯通创造出来的。中国人特有的民族风范、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在这里都得到体现,其形态变迁也隐含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思维与哲学内容。中国的舞蹈,历史悠久、传统深厚。上古时代的周朝,就创作演出了相当完整的舞蹈作品(大武),显示了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艺术倾向。汉魏六朝,出现了具有相当水准的…  相似文献   

18.
在爵士音乐泛滥、迪斯科舞流行的日本,中国的凤仙功舞蹈却独放异彩,显示出中华民族艺术的魅力。 凤仙功舞的传播者是东京凤仙功舞蹈研究所阎仲珩、杨钤夫妇,他们原是中国歌舞团的舞蹈演员,从师于著名舞蹈艺术家资华筠。 1984年他们相继来到日本。他们发现,各种舞蹈充满日本舞台,唯独没有中国的舞蹈。为了弘扬中华舞蹈艺术,他们决心开办中国舞蹈教室,向日本人传授中国民间舞蹈,使中国民间舞蹈在日本占有一席之地。两人克服了种种困难,用打工挣的钱,在东京开办了几所舞蹈教  相似文献   

19.
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是人体的动作。在欧美,舞蹈一词源于高地日耳曼语的DANS,意即“伸展拔体”。在亚洲,日本、朝鲜都称舞蹈为“舞踊”。“踊”即跳的意思。中国古代称上肢体的动为“舞”,下肢体的动为“蹈”,合称“舞蹈”。美国现代派舞蹈的创始人依莎多拉·邓肯认为,“凡借助身体动作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活动,都是舞蹈艺术”。因此,舞蹈是人体的造型艺术,舞蹈是通过人体动作表达其思想感情的艺术。生活中,人们情绪波动的首先反映往往是情不自禁的动作或伴有声音的动作。所以,当语言甚至喊叫仍不足以表现强烈感情时,作为舞蹈的特殊…  相似文献   

20.
杨曼 《世界文化》2009,(4):48-49
歌舞伎的历史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戏剧艺术,“歌舞伎”虽然是借音汉字,但巧妙地概括了它的三大艺术要素:音乐、舞蹈、演技。歌舞伎来源于为死于非命的亡灵祈祷时即兴表演的“风流舞”,风流舞后来风行全日本,发展成的一种不戴面具、动作整齐划一的舞台艺能,此为歌舞伎的最初形式。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阿国歌舞伎(女歌舞伎)、美少年歌舞伎(若众歌舞伎)、野郎歌舞伎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